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关注我省文博事业 海南是名副其实文化遗产大省
朝珠耳机、陶俑红酒塞、龙凤立体浮雕手机壳、正大光明充电器……今天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题为《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走进人们社会生活的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讲座上,对部分故宫文创产品作了生动的展示,激发了听众的浓厚兴趣。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单霁翔的观点令听讲的海南文博人印象深刻。不仅是文创产品,在他的讲座中,听众充分领略了故宫博物院多年来通过精心修缮文物、科学分流游客、扩大参观区域、开发文创产品、努力实现数字化等具体措施,真正让观众走进故宫博物院,也真正让故宫文化走进了百姓生活。
为海南文博支妙招
单霁翔是海南省政府咨询顾问委员会顾问,对海南文博事业十分关注,率先在“海南无古可考”的质疑声中提出了“海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省”,并寄期望于通过国际旅游岛建设,使海南由“文化遗产大省”走向“文化遗产强省”。
当前,国家南海博物馆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担任总顾问的单霁翔不仅于日前亲赴建设工地考察,还组织国内著名展陈专家召开国家南海博物馆展陈主题研讨会,帮助该馆确定了展陈主题,为该馆在明年初开馆时博得“开门红”支了不少妙招。
他在今天上午同省委书记罗保铭会见时说,博鳌亚洲论坛是国家重要的外交平台,毗邻而建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将可能成为论坛的延伸平台、重要的文化交流载体,展示着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文化强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因此,国家南海博物馆展陈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被国内外观众普遍接受,并且从中感受到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让文物“活”起来
结合今天下午的讲座,海南文博人对单霁翔的观点又有新的认识。
比如,他介绍,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积极推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所打造的端门数字馆可以引领观众走进“数字建筑”、触摸“数字文物”,宫殿建筑中小巧雅致的室内空间、质地脆弱难以展出的文物珍品、实物展览中无法表达的内容,都能在端门数字馆中以数字形态呈现出来,让观众通过与古建、文物的亲密交互,来探索它们本身固有的特性与内涵,获得比参观实物更丰富有趣的体验。
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江认为,故宫博物院数字化建设经验值得海南文博系统借鉴。长期分管海南省博物馆文物征集、管理、展陈工作,并一直参与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工作的他透露,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已经从辅助手段成为博物馆建设的主要手段。国家南海博物馆也将大量运用大数据时代的热感应、人机互动、IMAX等数字技术手段为观众服务,如对季风洋流、生态环境、海洋资源、海上行船、水下考古、古航海技术等内容进行场景式还原和呈现,力求让观众身临其境。
又比如,单霁翔对故宫博物院的部分文物修复成果作了展示——200多片青铜器碎片在修复后浑然一体;从墙面剥落看不清本来面目的书画作品在修复后栩栩如生。听众无一不为故宫博物院精湛的文物修复技术拍掌称奇。
“海南高温高湿,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存,现存的9万多件可移动文物中还有不少亟待修复。海南文博工作者应当向故宫文博工作者学习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省文物局副局长孙雪冬颇有感慨,故宫博物院不仅为保护文化遗产作出了努力,也为实现文化遗产现实意义作出了贡献,其开发创造的文创产品备受欢迎,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