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政府部门国企暂停福利分房:有问题先查住房
反腐风暴下的“福利房”变局 多地暂停分配
随着反腐风暴向住房领域延伸,不仅已拥有多套房产的官员人心惶惶,部分仍能享受变相福利分房、购房待遇的政府部门或国企也“暂时收手”。
“现在处理有关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腐败案件,一旦有查处对象,先查个人房产和财产,个人及亲属名下的住宅套数、面积、户型、来源、来源的合法性都将彻查,执行力度大大加强。”东部某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的一位领导对
不过,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员将已有的“福利房”指标暗中出售套利的现象并未消失,据记者调查了解,今年这种现象有所增加。
“暂时不敢分了”
北京西二环附近的一个央企职工住宅区内,两栋灰色的中高层住宅楼静静地矗立,一直没有迎来它的主人。
“这两栋楼本来是我们单位三年前就盖好的住宅楼,去年年底曾经进行了一轮报名申购,但后来说是分房的事情太敏感,就暂时没有动静了。”在这个单位供职的方先生告诉记者。
据方先生透露,单位的这两栋住宅楼主要以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为主,内部购买价大概在10000元/平方米左右,报名申购的人员主要为正处级以上领导。而同一区域内老旧小区的二手房,目前均价已超过60000元/平方米,也就是说内部购买房仅为市场价的1/6.
“之前有决定称这两栋楼中将有20套住宅‘赠送’给我们的上级分管部委,最近听说这20套住宅对方不接收了,因为现在的形势下住房问题比较敏感。”方先生补充道。
本报记者获悉,这并非个案,北京还有几家原打算在去年以“内部价”分房的政府部门或国企、央企,也已暂停。
“我们单位2012年前后在北三环边盖了9栋住宅楼,计划其中两栋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其余7栋全部内部消化,但到现在也没有动静。”北京一家国企研究单位的职工对记者表示,这次“可分”的房源较多,级别低一点的职工也有可能申购,但最近听说房子暂时不敢分了,“大家都是干着急。”
除北京之外,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城市政府部门或地方国企都存在“内部分房”、“福利购房”、“单位团购住宅”的现象,不过,随着反腐的深入,不少“福利分房、购房”的操作都被暂停了。
记者从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在去年的一次市政府内部会议上,市委领导曾提出要在2013年年底开始重启政府、企事业单位职工自建房制度,通过“内部房”、“集资建设、定向销售”等方式解决职工购房难的问题。
不过,该受访部门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开始,相关领导认为“分房”重启计划涉及到非常复杂的问题,因“过于敏感”而不愿多提,最后不了了之。
此外,东部某省的一所高校在两年前就已经敲定的“高校职工住宅翻新”计划,也从去年开始没了声音。“因为原来分的房子早就通知要拆迁重建,连规划都挂出来了,所以我们就从那里先搬了出来,结果现在却没人管这事了。”该高校一教授告诉记者。
“有问题先查住房”
目前,部分地区要求处级以上官员进行财产申报,在这一要求下,即使一些官员有资格参与分配购买“福利房”,如今也不得不“谨慎处理”。
一位政府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有的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为了解决职工购房困难,联系一些开发商合作建房、定向销售,这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但是单位领导在与开发商联系的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往来,却成为领导们的“难言之隐”。因此,为避风头,很多虽然有资格参与分配“福利房”的领导都暂停了内部的福利房操作。
“本来去年春节前可以拿到一套120平方米面向内部销售的住宅,但是上面有指示,不能在这个时候有动作,所以内部销售房只好暂停,现在连自己开一台大众车也要偷偷摸摸,更别说分房子了。”中部某市一位市委领导告诉
据该领导描述,内部销售单位源自相关建设部门与开发商合作建设的项目,有部分内部销售指标向政府提供,交由市委分配,“有些成绩比较突出的系统,也分到一些指标。内部销售价格并不高,约为2000元/平方米,用公积金就可以消化。”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尽管该市市委相关部门提早就内部销售房一事向上打报告,开展申报等流程,但很快收到相关指示,内部销售房只好暂停进行。
此外,在广州,国企广铁集团与房企珠光集团在2010年联合拿下的广铁南站“地王”地块上合建“定向销售福利房”后,如今已经进入分配阶段。
据获得购房资格的广铁集团人士透露,当年申请资格过程中,级别够高的广铁集团领导能够获得江景房指标。
“有资格购房的员工已经在供房,但领导分配房源的进度一直在拖延。”据上述广铁人士了解,除了受到项目并未完工的影响,福利房分配受到反腐干扰也成为其中一个因素。此外,部分未得到购房资格而不满的员工向上级部门递交反映情况的资料。他称,综合这些因素,广铁集团目前对项目的处理态度“以低调为主”。
巨大的套利空间
在巨大的反腐压力下,部分拥有多套房产的官员领导,选择将已有的“福利房”指标处理掉。在这一过程中,一条围绕购房指标的“利益通道”就此打开。
不久前,在北京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工作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他以980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得了北京亦庄一新开楼盘的商品房。而这一楼盘对外销售均价为35000元/平方米。
“这个价格是员工内部价再打五折的价格,是给一国家部委的内部指标。卖给我这套房子的人是我的一个朋友,因为个人及亲戚名下都有多套住房,而且现在反腐查得又紧,所以就把指标转给我了。”林先生对记者表示。
为了让林先生放心购买该房产,卖房人表示自己可以垫付全款,等交房后林先生再付款给卖房人。“作为回报,我们会支付他这个指标的费用,按总房款的10%支付。”林先生说。
此外,深圳多位商人告诉记者,他们在今年3月份从经贸系统的官员手上购得数个深圳保障房的购房指标,每个指标从5万元到15万元不等,视保障房的地理位置优劣情况而定。
获得指标后,这些商人能够以个人名义购房,也能够以更高价转让给其他购房者,购房者须确保为深圳户籍人士,获得保障房指标的购房者支付的房价仅为市场价格的1/3或1/4.
“指标十分抢手,通过这类途径获得保障房指标在深圳并非罕见的事。”其中一位商人单小姐表示,尽管保障房名额经过详细地选择,包括多次审核、公示等,但部分官员仍然有办法顺利通过审核从而获得指标。
事实上,早在前几年,深圳市就曾因保障房定向分配给高级人才受到外界的指责。在组织部牵头下,深圳的保障房分配与引进人才的住宅计划挂钩,引进人才的对象主要为官员、政策制定顾问等。而且向这部分引进人才提供的住宅与一般商品房价格差距较大,主要为中高端楼盘。
“因为这部分保障房分配透明度较低,所以容易滋生灰色空间。”据单小姐了解,以前这些官员拿到指标后,会派亲属参与轮候、审核和公示,再将房屋挂在自己名下,或者慢慢等待合适的转让机会。现在不同的是,不少官员不愿直接参与这些可能暴露身份的环节,而是急着转让,通过暗中的方式继续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