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理论的新拓展

19.08.2015  1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改革的目标、动力、方法论和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丰富、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改革的理论。

   一、改革目标的新拓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强调“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一目标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凝结着我们党领导改革的历史经验,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改革总目标蕴含了中国梦的战略新设想。改革总目标的确立与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30多年来,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梦的提出和改革目标的确立,使全党全国人民都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要朝着什么样的聚焦点、着力点去奋斗,从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取得成功。

  改革总目标凸显了改革的新任务。制度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是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关键。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是唯一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强国富民的制度体系。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改革总目标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路径。有了方向和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会“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就有利于我们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党的执政不仅要有完善的制度,还要有良好的治理能力,我们党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不能将改革的成果汇聚起来,就不能真正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长远看,“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

  改革总目标在改革的布局上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全面改革,而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努力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从而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路线图,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和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布局。这一新布局的每个方面都紧密联系、相互交融,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不协调,就可能相互牵扯、相互掣肘,影响改革的整体效果。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二、改革动力的新拓展

  培育和激发改革的动力之源,是确保改革持续推进并取得全面胜利的必备条件。

  紧紧依靠人民,增强改革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改革持续推进的宝贵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改革充满艰难险阻,没有平坦道路可走,但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全面深化改革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要让全社会感受到改革的成果,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社会活力。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所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基础。我们要牢牢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影响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不断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树立民族共同愿景,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改革须臾离不开精神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就要为全体中国人民创造“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个全民族的梦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既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也有利于引导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聚合最大公约数。

   三、改革方法论的新拓展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强调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了对改革方法论的新拓展。

  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加强顶层设计。改革是没有任何先例的创新性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经验,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逐步探索出来的。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社会动荡,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增大,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的同时,加强对改革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必须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整体推进改革,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改革的整体推进,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没有重点,而是必须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必须认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以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突破,促进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风险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也要深刻理解改革的复杂性;既不能畏缩不前,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我们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另一方面,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保持积极稳健的步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认真探索改革规律,审慎稳妥、稳扎稳打。

   四、改革保障的新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更加强调党对改革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只有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的性质不变,才能确保改革的局面不乱,才能确保改革的力量不断。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更加强调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改什么、不改什么,我们要非常清醒,决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等,就不能改。

  坚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改革开放的任务越重、挑战越艰巨,就越需要在良好的政治生态中予以克服和推进。为了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不仅要以坚决的态度从严治吏、重拳反腐,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向腐败的毒瘤开战,而且要涵养党性、弘扬正气。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以良好过硬的作风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