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砸了项目的洋嘉公司叫人怎么信得过?

08.07.2014  17:52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南海网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因建设运营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广受争议的洋嘉公司,原来还在三亚搞过类似的项目,而且搞砸了。(据南海网报道)

  据报道,当初经营三亚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叫“三亚洋嘉运动传媒有限公司”,可是这个公司的注册地址已人去楼空,工商部门称“可列入经营异常”项目。从海南省工商局的备案材料来看,“洋嘉运动”和如今经营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洋嘉文化”最大的股东为同一人。而三亚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负责人和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同一个,都是如今“洋嘉文化”的法人代表张建新。

  话说到这里,“洋嘉运动”和“洋嘉文化”是什么关系,相信明眼人一看就知。巧的是,“洋嘉运动”2008年5月成立,三亚公共自行车项目同年8月开始运营。三亚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失败,“洋嘉运动”人去楼空,空有工商局备案。同一个“洋嘉”,同一个大股东,同样运营公共自行车项目,如果是同一家公司,为什么在海口三亚经营公共自行车项目用不同的公司名?如果2个“洋嘉”不是同一家,那“洋嘉文化”凭什么口口声声自己“有经验”?当年的“洋嘉运动”如今在哪里?是不是专为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而生?

  刨开这些怎么怎么也理不清的疑点,就拿“洋嘉文化”口口声声的“有经验”来说,笔者也觉得很荒唐。该项目负责人张建新在谈三亚项目时自己也承认,“该项目在三亚启动至今,不能说是成功,但也为海南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基础。”可见所谓“经验”,不过是当年三亚项目失败的“经验”。这种“失败的经验”也被海南省工商联推荐、被海口市容委认可,笔者只能说,不是“敌人”太狡猾,而是有关部门太奇葩。一个几千万的公共服务项目,占据海口几百个数字信息亭使用权18年的项目,仅凭借一个公司“失败”的经验,就交给他们运营,是这个公司太强大了呢,还是实在找不到公司经营了?

  如果说找不到公司经营,为什么不进行公开招标?据调查,国内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好的城市,如杭州、武汉等,都经过了听证、招标的过程,以保证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为什么在海南,非要“内定”给同一家公司呢?

  更何况,从目前项目的运营情况来看,洋嘉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并没有过人之处。在三亚,他们用不到3年时间将一个“有很好的前景”的项目弄到死火。如今海口项目运行至今,比三亚当年走得远,至少目前全市140个岗亭已经分布下去了。但和当初三亚一样,问题也很多,原计划的300个服务点至今也还没建设完成,已经建成的公共自行车岗亭运营也不理想,数字信息亭商业味道浓,规划乱,市民怨言很大。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会不会重复三亚当年的老路?从海口项目启动至今,一直有人在追问。相同的公司,相同的项目运作人,相同的运作手法,海南洋嘉,我们能再一次相信你吗?(紫色牵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