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海南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

25.10.2018  09:43

作者:王惠平 来源:中国财经报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的最大优势和最大本钱。多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省,开展了绿化宝岛、六大专项整治等多项重要行动,确保了海南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2017年,海南省城市(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7.9%,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省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62%,均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与绿水青山相伴的,是2017年海南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7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使收入1290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0元。与此同时,海南还有12.2万贫困人口、23.5万人需要巩固提升。

如何借力绿水青山,助推老百姓“拔穷根”“摘穷帽”,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摆在海南面前的重要课题。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海南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大重点项目投入,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加力助推海南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一是积极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夯实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基础。海南热带雨林面积占全国总量的1/3,孕育着200多种国内外罕见的珍稀物种,是海南主要江河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海南生态保护、生态安全的制高点。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对于构建海南岛生态安全格局极其关键,是夯实海南生态环境优势的重要基础性举措。海南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通过“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国家公园建设资金,加大园区移民搬迁、生态廊道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二是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动脉”。近年来,海南“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贫困边远地区欠账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海南以省域“多规合一”“全岛同城”为指导,加快推进“”字型高速公路、旅游公路建设。支持推进海口机场改扩建,开展三亚新机场、儋州机场、东方/五指山机场等空中通道前期工作,尽快改变出行的“路网”阻截,满足更多游客的出行需求。海南降雨量充沛,但工程性缺水严重。要加快建设迈湾、牛路岭等重大水利枢纽,完善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妥善解决好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分解。要配合相关企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气网、电网和光网,让老百姓共享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海南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公共资产证券化(RE ITS)等,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创新运营管理理念,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找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突破口。依托海南生态环境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政策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的养生健康岛。要加大以本地药材为原料的南药、黎药等中成药发展支持,引导忧遁草、槟榔、沉香、砂仁等药材规模种植和产业化发展,促进中药材和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要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水平建设国家冬季瓜菜基地、热带水果花卉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等产业基地,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融合,用足用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不断提升海南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

  四是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插上“翅膀”。海南要在符合省域空间“多规合一”和不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坚持农地农用,突出农业特色,通过发展“共享农庄”,挖掘海南村落文化、特色民居、红色文化、黎苗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属性,拓展非农功能,实现“农旅文”深度融合,体现海南地域风情人文之美。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采取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股权投资、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共享农庄”,开展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促进百镇千村、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事业发展,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推上新台阶。

  五是持续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提供重要支撑。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六大专项整治的安排和部署,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为主攻方向,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财政资金对农村的投入要向这方面倾斜。垃圾处理要系统、科学、全面地做好顶层设计,在垃圾管理体系建设和处理技术方面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政府承受能力,绿色、协调的管理模式和综合处理能力。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促进终端处理设施场内和周边环境建设,制定对其所在地区周边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和经济发展促进政策。通过规范推进PPP加强治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将垃圾、污水的处理方式向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保无污染转变。

  六是创新财政体制机制,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提供财力保障。海南要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杠杆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方积极性活力,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提供财力保障。加快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按照“谁获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的原则,制定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案,鼓励流域下游与上游市县,通过资金补偿、产业转移、人才培训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提高上游市县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区、河流海域污染防治等因素占比,加大生态保护综合考核结果运用,奖优罚劣,激发市县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