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捕杀蚯蚓之风再起 两天收购1000斤
海南网台消息(绿色农业进行时):
在琼海文昌等地区,村民大量捕杀、风干蚯蚓,私自加工,谋取利益早已不是稀罕事,在媒体和政府的联手监督下,这些投机者有所收敛,但上周海南连续降雨,电捕蚯蚓之风是再次刮起。
真相究竟如何?是否还有漏网之鱼?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来到文昌市重兴镇的一个蚯蚓加工的窝点。
这个窝点是韩川前两天带人来捣毁的,虽说现在窝点已被取缔,但记者在现场,仍然能够闻到一股浓烈的腥臭味,装蚯蚓的桶子随处可见,晒蚯蚓的铁架上还能寻找到一两条蚯蚓的残骸。
这个窝点不大,大约也就三四百平米,可两天就能收购蚯蚓大约1000斤,韩川告诉我们,捣毁窝点的那天,老板就刚收购回来500斤。
韩川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加工点,重兴镇上半年捣毁了4家,加上这一家,今年一共捣毁5家,但由于加工点选址隐蔽,很难一网打尽。
这光是一个镇,半年时间就查到5家蚯蚓非法加工点,而且据知情人员透露,可能还有一些无从查起,那究竟是否漏网之鱼侥幸逃过?带着疑问,我们的记者在当地进行了一番调查。
记者在文昌市重兴镇被取缔的窝点附近暗访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也没有打探到跟蚯蚓黑窝点有关的线索,于是辗转去到了蓬莱镇。
问了一路,村民们都表示并不知情,就在记者准备要离开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
记者伪装成收购蚯蚓的老板,在她的指引下,果然,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高金村里,找到了黑窝点的藏匿处。
了解到这里的情况之后,记者立刻拨打了蓬莱镇工商所的电话报案。
大约40分钟左右,工商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可窝点现场的人员与刚刚记者拍下的证据,都已经不见了踪影。
符祥信表示,对于这种违规现象,他们一定严惩不贷,一经查获,将按照无照经营进行处罚。
可能有人会问,1万块钱,对于村民来说,也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蚯蚓又不是保护动物,为何要处罚这么重?又为何各市县对此的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不务农的您可能真的不知道,蚯蚓对于咱们的土地来说究竟有多么的重要。
黄春告诉我们,电捕蚯蚓不仅仅会减少土壤里的蚯蚓,还会减少土壤的多样性,破坏土壤的平衡。
正是因为蚯蚓对土壤至关重要,所以政府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监管打击。文昌市政府从2014年就开始开展打击电捕蚯蚓的工作,今年3月还专门召开了研究会议,对其进行部署,并组织国土环境资源局、工商局、公安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多个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对全镇进行突击查处。专项活动取得一些成效,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总是死灰复燃。
潘家莳告诉记者,对于非法买卖加工蚯蚓的事件,文昌市政府非常重视,也想了很多办法,但对于实际执法,他表示,难度很大。
潘家莳呼吁,我省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对我省这种捕杀蚯蚓的行为加以禁止和进行严厉打击。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