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热血 为生命加油
世界献血者日
捐献热血 为生命加油
他们来自社会各个基层,他们平凡、普通,可当他们踏上献血车伸出手臂时,他们又是那么无私。一滴血的旅程是从一颗心脏到另一个心脏;一袋热血的温度,暖热的是一个又一个面临困境的心灵。
在生命面前,每一个无偿献血者都是生命的接力者。今天,我们挑选了4位无偿献血者,讲述他们与“血”的故事,讲述他们与生命的故事。
分享生命者,自有生命的荣光。无偿献血是一座城市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测量一座城市温情的体温表。
今天,在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这天,让我们向那些坚持多年的献血英雄致敬,向那些以一己之力默默奔跑在献血道路上的生命接力者致敬。
他们的执着和坚持,温暖了一个个面临困境的生命;他们的坚守,传递着这个城市的最热情怀。
是他们,让希望得以延续,是他们让一座城市的温暖恒在。
南国都市报记者敖坤 王洪旭 /文图
A●
地贫家长为女儿献血近10年
“最热是鲜血,最善是救人”。这句印刻在几乎所有献血场地的标语,对于地贫家长邢建新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
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患儿只能通过长期输血才能维持生命。
邢建新的女儿小名陆陆,从小孩确诊地贫后不久,便开始输血。因为无偿献血联系着女儿的生命,邢建新对“无偿献血、分享生命”的说法感触更深。
正因为如此,邢建新自己也成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小孩两岁以前,我没献过血。”邢建新记得,最早是在199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在万绿园附近散步,看见献血车,出于好奇,邢建新走了上去。
“你的腿上是什么?”护士看见邢建新腿上有一团团红色的斑疹。
“这是荨麻疹,不碍事。”邢建新的回答护士并不满意,说等你好了再来献吧。“就这样,人生第一次跟献血扯上关系的时候,给错过了。”如今,回忆起这次经历,邢建新似乎还有些遗憾,“当时机缘未到。”
后来,女儿陆陆3岁时,在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由于O型血紧张,陆陆无血可输,血红素下降厉害,脸色苍白。
医生让邢建新去找“互助献血”。邢建新通过朋友联系到了一名志愿者,借到了一个献血证书。对方告诉他,“到血液中心,拿这个献血证就可以,他们会给你配血,就能救你的女儿了。”
可回来的路上,邢建新反复思量,“为什么我不能献血,去救自己的女儿呢?”
邢建新中途下车,走进了一间街头的献血车。
献完400毫升全血,邢建新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献血证。护士递过来那个红色的小本时,邢建新更多的是感动,似乎拿到了女儿生命的保证,拿到了女儿的未来。
回到医院,邢建新把属于自己的献血证交给了医生。
“最热是献血。”邢建新说,“因为在我看来,每一次献血的行动都意味着拯救一个生命。”
从那以后,邢建新一直坚持献血近10年,最早是每半年献一次全血,后来是每三个月献一次。从去年开始,每个月邢建新都会去海南省血液中心献一次血小板。有时候,邢建新也会带着女儿陆陆一起去,他会告诉女儿:“爸爸献B型血,救的是别的叔叔阿姨,可别的叔叔阿姨则把你需要的O型血献给你。这不是交换,这是爱的传递。”
B●
父亲胃癌出血需手术 他人献血救回一命
对于无偿献血,在海口从事汽车营销行业的罗思明感触最深。因为七旬老父亲的一场病,让他对血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血才能救命。”
今年3月26日上午8点,海南世博奥迪公司营销总监罗思明出差深圳刚下飞机,就接到母亲的电话称,父亲在楼道里晕倒了,正送往海南农垦总医院的路上,在不停地流血。
经查,罗思明的父亲是因胃质瘤导致动脉血管破裂大出血,需手术切除肿瘤,必须输血。由于医院血液紧张,从没献过血的罗思明和家人赶紧去献了800毫升血,但不够用,四处寻求亲戚朋友,进行互助献血。
3月28日,罗思明的父亲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切除了胃部质瘤并送检。经病理筛查,罗思明的父亲患的是胃癌,胃要全切,需二次手术,需再次输血。第二次手术时间定在3月30日。当时他向省血液中心紧急求助,省血液中心紧急调拨了800毫升血液救助。
“两次手术很成功,前后输了1600毫升血。”罗思明说,如今,他的父亲已康复出院,在家休养。对此,罗思明深受触动:“以前我不知道血液的重要,从不关心献血的事,也没献过血,是他人的献血挽救了父亲的生命,如今我才知道血液有多么珍贵。”
经历父亲的这场病,罗思明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5月27日首次组织公司员工无偿献血4000多毫升。
C●
夫妇连续5年国庆节献血
“献血也是做善事。”这是定安县岭口镇鲁古井村的利勤,最直接的感悟。今年56岁的她,担心今年国庆节不能再献血,正调养身体,尽量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
此前,利勤和丈夫已连续5年在国庆节献血,这是他们行善的一种方式。而正是这一善举,今年她的儿媳生小孩时大出血,最终获得爱心人士的献血,母子平安。
“国庆节,是祖国母亲的节日,在这一天去献血很有纪念意义。”利勤说,她曾是定安茶根糖厂的一名会计员,下岗后开始打工,2009年在海口遇到了一些做善事的人,做了几次后心情很快乐。
2010年10月1日,利勤和丈夫来到海口,在明珠广场献血点各献血200毫升,“我说这是做善事,是积德的,当时(丈夫)也就跟着献了。”
连续5年,利勤与丈夫一起参与献血,总献血量2000毫升。2015年国庆节期间,她的身体刚好不适,献血未成功。
今年3月7日,利勤的儿媳廖女士怀孕34周,因血压高、水肿入院治疗。3月11日,廖女士的妊高症加重,医生要求剖腹产,不然可能危及生命。
3月11日下午3点,儿媳剖腹产生下宝宝,当天情况正常。到了第二天,儿媳出现身体不适,浑身没力气,导尿不出来。
后来,紧急转入医院重症科抢救,医生说需要换血浆,急需输血。家人除了筹钱外,还要献血。当时利勤由于晚上照顾儿子、熬夜休息不好不符合献血条件,只有儿子、丈夫去献血400毫升。
但这远远不够,随后儿子发动同学、同事、朋友等献血,但还是不够。无助之下,利勤向省血液中心求助。由于利勤和爱人都是无偿献血志愿者,省血液中心也调拨相应的血液进行救助,最终手术很顺利。
“这些献血帮助我儿媳的人以及省血液中心,让我很感动,我要继续行善。”利勤说,儿媳手术后住院1个多月,现已康复出院。
13日下午,廖女士说:“现在小孩很健康,她也在逐渐康复中。”对于很多人献血为她做手术一事,廖女士非常感动,“挺感谢大家的,还要感谢我的公公婆婆,我们家里都提倡做善事。”
“我身上流着好多人的血,这要感谢大家的及时相助。”廖女士说,公公婆婆连续5年献血,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家庭教育。以后身体允许,也会去献血。
廖女士说:“无偿献血,我是受益者,希望把爱心传递下去。以后会继续做善事,不止献血,其他善事也会继续做,现在为人母后,也要给宝宝做榜样,能帮助别人的事就会力所能及地去做。”
D●
“献血大王”19年无偿献血 挽救数百个生命
被称为“献血大王”的刘筱杰,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海南人。
自1997年起,他便开始无偿献血,至今已坚持19年。累计献血17万多毫升,他的善举挽救了数百个生命。
回想起第一次无偿献血,是在1997年6月12日。当时刘筱杰对献血充满好奇,他从报纸看到海南在大力推广无偿献血活动,又听说无偿献血不仅受益他人,也受益自己,便兴致冲冲地去献血了。
当时,刘筱杰是海南省医药公司的一名职工,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当时,无偿献血还没现在这样广为人知。“当时就觉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去救另一个人,不仅救了人的生命,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非常开心。”
平时,他会在网上、媒体上看到缺血求助的新闻,都会主动联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我省临床用血紧缺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刘筱杰也会爬起来前往献血点献血。
10年前,刘筱杰就建立了无偿献血QQ群,里面都是无偿献血志愿者。这样的救助,刘筱杰现在也在做。
2013年,陵水一位3岁的地贫孩子需要用血,但周边的亲朋好友都求助过了。无奈之下,小孩的姑姑向刘筱杰求助。
刘筱杰得知孩子的家庭情况后,立马发动身边朋友去帮助。如今小孩已6岁了,依然靠输血维持生命。
6月12日,刘筱杰参加海南地贫患儿供血问题研讨会,为地贫患儿输血积极献言献策。同时,他邀请一些地贫家长来参加,了解之后的用血情况。
刘筱杰的儿子今年7岁,正在上学。儿子的老师得知刘筱杰一直坚持无偿献血,也在班级上向孩子们讲述刘筱杰的善举,并告诉孩子们,要用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去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刘筱杰说,无偿献血是一项生命工程,无偿献血者就是用今天的行动,为自己的明天储存一个健康;同时,要把无偿献血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年的6月12日,刘筱杰收到省血液中心机采科的献血短信,他毫不犹豫前往,捐献了2个单位(400毫升)血小板。
刘筱杰的爱心在继续,同时他也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