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保护传承黎苗文化 槟榔谷绽放5A之花
挖掘保护传承黎苗文化,主打民族品牌,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槟榔谷绽放5A之花
■ 本报记者 易建阳 通讯员 蔡庆才
“槟榔谷景区与5A进行了长达5年的‘恋爱’,今年7月终于‘修成正果’。”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槟榔谷景区)副总经理陈国东脸上写满成功的喜悦。在创建5A的道路上,槟榔谷人脚踏实地,用汗水和智慧浇灌,迎来5A之花绚烂绽放。
17载锻造国家5A级景区
槟榔谷景区创建于1998年,17年来,一直致力于黎族苗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从起初只有约30名员工的景区,发展到目前拥有1200多名员工,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的国家5A级景区。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槟榔谷依托靠近三亚的地缘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主打民族文化牌,得到游客的认可。”陈国东说,定位准了,就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几年前,曾经有人建议我去投资房地产开发,他们认为房产开发资金回笼快,收益也高。”槟榔谷景区董事长程天富告诉记者,他把挖掘、保护和传承黎苗文化作为一种使命,房产开发会分散他的精力,他要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
创业的道路布满荆棘。为了对黎族苗族文化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槟榔谷景区专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小组,多次深入东方、白沙、昌江、乐东、琼中、五指山、保亭等黎族、苗族聚居区域实地蹲点考察,致力于抢救、收集民间传统生产、生活器具,手工艺品和重要文物,拍摄、记录黎苗建筑、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态。
“大家放假的时候,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从1992年到现在,春节我就回过两次家。”陈国东说。
在槟榔谷人的努力拼搏下,槟榔谷景区百年古黎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槟榔·古韵》和雨林苗寨等七大板块成型,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形态,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多元型复合式旅游风景区展现在游客面前。
2010年7月,槟榔谷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当时获评国家4A级景区,我们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压力。”陈国东说。
投3.6亿提升景区软硬件
近5年来,通过旅游区的资源整合,景区投入3.6亿多元,用于景区软、硬件的发展建设,并从设施配套、运营管理、综合服务、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建设高峰期,参建人员甚至高达500多人。
据介绍,2010年,槟榔谷景区用地面积只有1000亩,现在已扩大到2000多亩,景区总规划面积达5000余亩。2014年1月,一座具有海南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力神图腾文化形象大门落成,配套建设的售票大厅、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VIP接待室等附属功能区投入使用,为游客提供吃、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近几年,槟榔谷还建设生态停车场、扩建旅游公路、增设观光车道,添置观光车辆,使内部交通环境大大提升。同时,将监控器覆盖到全景区各角落,投入到安全服务设施、消防设施的建设资金达200多万元。
槟榔谷景区在升级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还下工夫提高游客的游玩体验,增加了“攀藤摘花、拉乌龟、钻木取火、跳打柴舞”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和“荡秋千、敲叮咚、射鱼”等互动项目,既丰富了景区内容,又为游客旅途增添乐趣。
谈到槟榔谷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绕不开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槟榔·古韵》,这场饱含黎苗元素的演出节目,已经成为海南文化的一张名片。
“我全程参与《槟榔·古韵》的排练,这台节目的演员阵容强大,1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通过《钻木取火》、《织黎锦》、《打柴舞》、《夜探隆闺》、《黎族传统服饰秀》、《丰收乐》等节目,将黎族、苗族文化巧妙融入其中。”槟榔谷景区演艺部经理林龙告诉记者,《槟榔·古韵》2011年推出以来,受到各界好评。该节目作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部分演员先后走访挪威、法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参与省市旅游推介、文化交流等活动。
创新多种合作管理模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百姓与政府的支持,槟榔谷景区创新“景区+农户、务工+务农、村民+员工+店主、开心半天工”的合作管理模式,以此实现景区与村民“就业不离家、失地不失业、收入有保障”的合作愿景。
随着景区的发展,身处其中的员工和周边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群体。
73岁的甘什上村居民唐秀兰现在是槟榔谷的“明星”,得益于景区保护性的开发,她位于景区内的“船型屋”得以留存。每天她在船型屋的袅袅炊烟中,接受着来自四海宾朋的问候,也传递着黎族最热忱的问候“波隆”。
“没想到我这么老了还能在自己家里赚钱,每天和这么多人一起聊天,很开心。”每月,唐秀兰不仅能从景区获得1500元的工资,还能从景区保留征用土地上的经济作物收益、土地租金和织锦等劳动产品的售卖中获得收入。
槟榔谷景区还建设村民销售热带特色水果、农副产品及黎家特色小吃的惠农一条街,无偿提供给村民商铺76间,在惠农一条街直接就业的村民有100多人。
保亭甘什下村33岁的村民王淑权一边摇着婴儿入睡,一边跟过往的游客打招呼。她以前在广州、深圳打工。“结婚了,总不能抱小孩去打工吧。”她在家门口的景区卖水果,既能照顾一岁多的孩子,每天又有100多元纯收入,不比打工的收入低。
在《槟榔·古韵》的120余名演员中,80%的演员是当地黎族苗族百姓,他们中几乎没人受过正规的歌舞训练。而正是凭着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这群年轻人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一台35分钟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古朴呈现。
景区充沛的客流量也为村民带来自主创业的机会。甘什上村41岁的黎族村民李祥灵辞职后,与好友合伙开了农家乐。“我主要经营黎家菜,包括农村土鸡、水库鱼、当地野菜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景区员工。”他的收入比打工时增加不少。
槟榔谷景区是海南原住民文化的虔诚守望者,向世界再现了海南千年文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槟榔谷还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等多项国家荣誉。
陈国东说,槟榔谷景区将朝着高品位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发展,并开发体验型、度假型等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客人的需求,提高客人的参与性、娱乐性,营造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本报保城8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