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一男子照顾残疾兄弟26年 年近半百至今仍未娶妻

18.06.2014  12:21

      原标题:五指山好大哥照顾残疾兄弟26年年近半百至今未娶

      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二弟瘫痪三弟残疾

      五指山的夏天,有着雨林山区独特的湿润气候,清晨刚下过一场大雨,上午却又艳阳高照。踏着沾满露珠的草地,南圣镇什兰村委会草头村的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槟榔和橡胶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与多变的天气不同,对于这两种作物的种植从祖辈开始便一成不变地延续。这种坚持,被村民王文林移植到了家庭上,在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他花了26年的时间坚持照顾两个残疾的弟弟,即便年近半百,他仍未娶妻。

      “只要家人过得好,我觉得自己也会好,我不能放弃他们。”王文林说话的样子,像极了村外挺拔的橡胶树,树根拼命地汲取养分,只为了枝叶能够更加茂盛。

      特殊的年代里大哥总是背负更多

      6月的五指山虽然炎热,但气候却显得湿润,王文林刚为二弟王文刘做好早餐,就急匆匆地赶往附近的邻村,帮堂哥盖房子。得知记者的到来,村组长热情地去接王文林回村。绕过崎岖的山路,来到了建在半山腰的草头村,记者见到王文林时,他正坐在村组长的摩托车上,草帽下是湿了满头的汗水。在村组长回忆里,王文林总是一头的汗水,不是忙着为弟弟做饭、打扫卫生,就是忙着去赶农活。

      进屋脱下帽子,王文林的回忆,从出生那年开始。

      1968年的一天,五指山市南圣镇什兰村委会草头村的一户人家里诞下了一名男婴,这是家里的长子,让这户贫穷的人家高兴坏了,拿出平日里舍不得喝的米酒,将就地凑了一桌酒席。看着破旧的茅草房里大人们欣喜若狂的表情,男婴显得很茫然,他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有更加艰苦的命运在等着他。

      几年的时间,这户人家又相继迎来了三个男孩,喜悦之余,也让这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那时,土地刚从集体所有分到个人承包,由于常年缺乏管理,地里唯一的经济作物只剩下水稻。市场经济的大门也在那时打开一道门缝,可从外头望进去,里面的世界仍然相当单一。王文林一家交完公粮后,剩下的粮食才能参与收购,价格仅在2角一斤。微薄的收入让父亲不得不拒绝治疗胃病和风湿,省下钱来带着患小儿麻痹症的二儿子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三儿子看病。即便如此,孩子的病还是没能治好,父亲也因胃癌于1987年去世。

      第二年,无法面对两个残疾儿子和破碎家庭的母亲选择离开,改嫁到距草头村40公里外的其他乡镇。山路崎岖难行,王文林从此再难见到母亲,也从此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一扛就是26年。这样的时光看过去,是王文林为两个残疾弟弟洗澡、做饭的身影,这样的时光背后,是王文林仍未成家的窘境。

      如今回想起母亲,王文林的心中没有怨恨,他已经理解母亲,记忆里只剩下年幼弟弟们“找妈妈”的哭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留下来,因为弟弟们再无人可以依靠。”王文林淡淡地说道。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