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三年 海南省会经济圈共成长
海口网12月04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光 实习生 王洁敏)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强台风海鸥先后袭击海南,海口市、文昌市是重灾区。大灾面前,各兄弟市县相互帮助。海口市委书记陈辞特地到文昌慰问;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纷纷为海口提供人力、物力支持,省会经济圈9市县区亲如一家。成立3年来,省会经济圈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助合作不仅表现在抗灾中,还体现在旅游、商贸、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合作显得越来越成熟。
抱团过冬,比个体独自应对更有信心;抱团发展,比自谋发展路子更宽、途径更多;抱团共赢,比一枝独秀更能给百姓以幸福感。3年来,省会经济圈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前三季度,省会经济圈9市县(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九市县区共同筑梦
2012年,省委书记罗保铭、省长蒋定之同时到海口考察调研,对海口在全省率先发展寄予厚望;同年,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目标———“全面加快以海口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建设”。
2012年9月15日,一个开启了8市县区域合作的大幕在海口拉开,“省会经济圈论坛”就此诞生。海口与文昌、澄迈、定安、琼海、屯昌、临高、洋浦经济开发区一起,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优势互补”的思路,怀着合作共赢的梦,以区域经济大板块的思路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注入了一个全新概念。
从2012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共同应对与区域合作”,到2013年的“平等合作、利益共享,推进省会经济圈共融共同发展”,打下了成员间默契与合作的基础。省会经济圈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2013年,在已有8市县的基础上,西部中心城市儋州抓住这一机会,加盟其中,省会经济圈成为9个城市的共同体。
2013年,罗保铭书记对第二届论坛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省会经济圈初步形成了共享利益、共担责任、互惠互利、互助互补的合作模式,正迈向务实合作、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走进2014年,省会经济圈成员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化,协同作战能力更加突出,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部的融合,为全省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小时交通圈基本贯通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通互联,是经济社会互通共融发展的前提。省会经济圈成立以来,连接各市县之间的交通脉络在打通。
南渡江定海大桥工地,屹立于江中的桥墩引人注目。“定海大桥目前为止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0%。”工地负责人介绍,按目前的进度,2016年上半年可望建成通车,海口与定安之间又多了一条捷径。
此外,文昌铺前大桥到琼海高速公路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临高马袅一级公路已在6月份进场施工;澄迈境内将开通一条文儒出口到屯昌新兴镇的公路。
据了解,2014年上半年,澄迈县全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增长56.8%。全县交通基础建设共开工建设23个项目,其中公路项目15个,建设总里程128.8公里。文儒至仁兴公路、盈滨内海湾大桥加快建设中,S212省道隆大线至大丰段公路、金江火车站至海榆西线环城国防公路工程、仁兴至加笼坪旅游公路、老马线、国道225澄迈段、椰海大道连接线等项目即将启动。海屯高速公路、洋浦大桥建成通车,海文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已完工,定海大桥、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万宁至儋州高速公路、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正加紧开展前期工作,琼海加速启动琼海博鳌机场工程。琼北一小时交通圈和生活圈初具规模。
与海口相邻的四个市县中,澄迈、文昌、定安都提出了与海口同城化发展的思路,也推出了同城化发展的具体措施。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至海口开通了两路公交车,在老城经济开发区工作的员工每天乘坐公交车往返于海口和澄迈,真正实现了同城化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