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镜头系列报道——红树林:海洋生态的绿色生命链

25.11.2014  17:20
摘 要:

              本网站讯:在秋日阳光的映照下,在海口市演丰镇的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看到一大片在海边生长的树林,千姿百态、枝叶缀接、根须相连。这就是素有“海上森林”之称的红树林。
              东寨港的海湾红树林所在区域具有最典型、代表性最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特征,未来海南省气象部门拟选择在此建立红树林生态气象监测站,可代表海岸带一定范围内基本气候、一般气象状况的区域,为红树林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生长在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松告诉记者,红树林群落和栖息在此的鸟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昆虫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这个群落与周围环境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独特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松接受记者采访。 庄白羽摄影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功能是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在保护区,记者看到,海岸沿线的红树林带如同绿色生命链,将海洋与陆地连接起来,成为海蟹、水鸟等生物的栖息地。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减少水土流失;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抵御风浪袭击陆地。
              红树林可为人们提供生态价值、湿地系统营造价值、风险去除及水体净化价值等,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红树林生长在海洋与陆地的交错带,属生态脆弱带或生态敏感带,却也可能因此而成为最先被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
              据海南省气候中心主任张京红介绍,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海南岛全岛共有红树林总面积12506公顷,到了80年代中期,红树林总面积为5200公顷(减少了58.42%);到了2000年,红树林总面积只剩下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31.37%了。
              面对热带海岸湿地红树林退化的问题,进行海南岛湿地红树林恢复与生态气象监测与服务亟待开展。2004年开始海南省利用分辨率为15米的ETM+影像结合外业调查对东寨港红树林进行遥感调查,为摸清其动态变化状况,为海南省合理利用、科学保护和管理红树林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气候预估结果,对海南红树林生态系统将受到海平面上升、温度上升、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紫外线增多、风暴和巨浪等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评估。气象部门针对热带海岸带湿地红树林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生态气象监测站,有目的地开展气象条件驱动的生态气象监测,大力加强技术开发,逐步提高生态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据张京红介绍,自2012年开始,海南省气象部门开展了气候变化对海南红树林影响调查研究,调查可知近几十年来,海南岛随着愈演愈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红树林分布范围不断缩减,红树植物群体也出现明显的退化。红树林资源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面积急剧减少、外貌结构日趋简单、不少树种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个别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等。
              今年3月,海口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正式以地方法规形式为红树林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该《决定》实施仅半年多后,退塘还林、植树造林、水质监测等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记者从景区了解到,今年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完成全部退塘还林工作,填塘面积2355.996亩,该保护区内截至11月份植树造林面积达2700亩,目前正不断扩大红树林覆盖面积。
              据了解,受今年两次强台风影响,保护区的红树林受到严重损坏。今年保护区将完成补植3000株红树苗的任务。
              陈松说:“环境整治工作今后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现有成果。保护红树林需要各级政府、单位、个人的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