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海南接住否?

06.03.2016  10:48

  不久前从一位教育部门干部那里听到一则故事,虽不太摆得上“台面”,但听后倒是让人有几分思索,那就是补课。

  不说也知道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看似已杜绝许久,但实地去打探,学校家长则都“心知肚明”——不少学校补课的状态仍还是“进行时”。

  半个月前,海南某市县一所普通中学偷偷补课,被该校一名初二男同学投诉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补课,为啥还要占用我们业余时间?”孩子说得有理,教育局长接到投诉便找到这所中学的校长,校长说,“别急着处分我,你要是能把我们隔壁那所市重点中学补课给停了,再处分也来得及。

  结果市重点中学校长跟被投诉的这家学校校长说的如出一辙:“您要是能把我附近那所省重点中学补课风刹住了,我就认!

  被投诉校长坦言他们是“苦主”,一方面,面对重点高中,不补课,深感学生成绩“危机四伏”。另一方面,家长声音也不统一,给了学校莫大压力。“你看哪所中学都补课,你们不补,这孩子的成绩怎么好得了?

  事实上,这种心照不宣的攀比已是一种循环。根子是什么?教育的不均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它体现在硬件上,也呈现于师资软件上,最终造成了学校质量的不均衡。中心城市如此,周边市县农村则更为严重。

  全国人大代表倪强就对教育不均带来的问题连续关注了几年。因为教育资源相距较大,海口周边市县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慕名送孩子来省会读书,近几年这些孩子的人数更是以每年4000人-6000人的速度在递增着。2013年非海口户籍学生是8.9万人,2014年是9.3万人,到了去年则达到9.7万人。海口学校的师生比也近乎处于一种“失调”状态。

  一个班里50名孩子,有四成是外地的。他们要学习更要生活在海口,进而也带来了一系列租房、“小饭桌”、出行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教育资源均等化年年在提,大家也都在恳望有一个更好的答案。

  而今年,我们在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一个新提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在补齐民生短板方面,义务教育、乡村教育实际上都属于民生短板。“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成为了报告中有关教育问题的一大亮点。

  其实,“标准化”在日韩等国多年前就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在我国国内也已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包括海南在内的国内学校教育的确都普遍存在着非常大的地域差异,我们不得不承认,实际工作中距离“标准化”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一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作为政府工作任务被提出来,显然是一种新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就指出,实现教育均等化是目前教育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至少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教育的公共投入必须要走均等化之路,尤其对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社会投入。“对义务教育阶段优秀教师流动交换机制,我在全国两会上已连续提了4年。”李建保代表说,事实上就是要社会全力去提高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设施质量标准化,设施建设中不光是硬件,更重要的是师资。强力推动优秀师资的流动,改变过度不均衡问题,是眼下比较紧迫的问题。

  质量越高的教育,其实也应越加公平、越加均衡,也唯有如此,这才撑得起、对得住老百姓的期望,不是吗?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