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真改取信于民 海口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海口网9月5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绍兵)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教育实践活动最后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海口市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各部门各单位敬终如始,真抓真改,善做善成,既贯彻问题导向,立行立改,狠抓落实,又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实行标本兼治,确保活动取得长久功效,取信于民。
以上率下,领导带头抓整改
坚持一把手带头、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和主要经验。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各部门各单位继续坚持和运用好这一重要方法。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改起,从身边的小事细节做起,一件一件的抓、一项一项的改。陈辞不仅以这一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而且还带头落实。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后,市委就及时把工作重心放在整改落实上,陈辞亲自牵头制定了“两方案一计划”即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明确了4大方面26个问题的整改目标、具体措施、负责领导、具体责任单位或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检查评估。
整改必须紧盯干部作风,市委为此出台了《海口市领导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办法》,要求每位市委常委联系1-2个镇(街道),并确定1-2个村(社区)、1-2个家庭作为长期联系点,每年深入镇(街道)联系点调研及指导工作不少于2次,走访联系村(社区)、联系户1-2次,为联系村(社区)、联系户办1-2件好事实事。
为了解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市、区共组织开展了5次市区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活动,陈辞、倪强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接访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现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信访问题。
专项整治,剑指沉疴除顽疾
联系群众,目的在于服务群众;查摆问题,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21个专项整治任务,一项一项地进行研究,一个一个地加以整改,让群众看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针对城乡环境脏乱差、城市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我市组织开展深化“城市管理年”专项行动,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6月底至7月上旬市政府先后召开了文明城市动员会、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四项专题工作动员会,对中央巡视组和省委督导组反馈的涉及民生的事项作出整改部署,特别是重点打击“三车”运营、占道经营、环境卫生脏乱差、违法建筑是困扰城市居民的四大“顽疾”。按照“打、控、防”一体化的思路和属地管理原则,保持打违高压态势,上半年拆除违建80多万平方米。
针对一些地段雨天积水的老毛病,市政府制定方案,今年8月前实施南海大道药谷段截洪沟等工程,力求在今年雨季汛期缓解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用一至三年基本解决雨天道路积水问题。针对161个脏乱差村庄,海口市投入资金2546万元治理农村环境,目前1279个自然村配备了垃圾清扫收运保洁员,“户清扫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覆盖1279个农村。
建章立制,打通“最后一公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笼子扎紧扎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以制度机制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是实现政治坚强、反对“四风”、改进作风长效化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市各项制度的修订完善和新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有些制度已公布实施。
市委出台的《关于规范公务消费行为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将各单位公务接待经费控制在公用经费总额的4%以内,初步形成管控公务消费的制度体系,通过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清理超标办公室等,海口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或预算)同比减少30.93%。
在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市政府党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后的第一时间,市政府审议通过《海口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批便民服务措施》、《海口市参与行政审批服务中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海口市参与行政审批服务中介事项目录》三大便民措施,进一步简化市民和投资者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其中,在《海口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批便民服务措施》中涵盖主动服务、解决办证难问题、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即办率、减免行政性收费等内容,推进30家“三集中”改革单位的审批办100%进驻市政府服务中心,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审批办授权率分别达35%、85%以上,一揽子推出首批51项便民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次次倾听,拉近的是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一件件实事,得到的是群众的交口称赞;一次次整改,让群众看到的是可喜的变化。有诺必践,有行必果,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把整改方案明确的各项整改措施,一项一项地抓出成效。
[来源: 海口晚报] [作者:王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