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组合拳”精准发力拔“穷根”

20.04.2016  10:58

  打好扶贫“组合拳”精准发力拔“穷根

海口市琼山区三年减少贫困人囗1111户5034人

 

       本报记者   侯小健   通讯员   林先锋   吴清洲

  “感谢区扶贫办前年送来种羊,使我们脱了贫。去年我卖了4只羊,收入近万元,加上打工收入,我家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龙光村委会多贤村村民吴桂荣心怀感激地说。

  这是琼山区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我们通过精准发力,整合各方资金,实施产业、整村推进、设施扶贫多管齐下,用好扶贫‘组合拳’,打好扶贫攻坚战。”琼山区副区长王敏说。

  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区共投入帮扶资金2.3亿元,共开挖水井20囗,建水塔20座,加固水库4个,修建渠道103公里,硬化村道1313.59公里,改造危房788间,建文化设施一批。三年减少贫困人囗1111户5034人,全区76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70元。

  产业助力  拓宽百姓脱贫路

  在红旗镇墨桥村委会七水一村,一座大型鸡舍颇吸人眼球。村民小组长梁昌裕说,这是该村与海南正大集团联手兴办的助贫脱贫产业,采取村民入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养殖。“鸡场一年可出栏12万只鸡,每年有20万元以上的纯利润。”梁昌裕说。

  近3年来,琼山区把产业扶贫作为中心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种、养项目,助力贫困村脱贫。

  区扶贫办主任王式福说,琼山区是海口市农业大区,贫困人口多。产业脱贫是精准扶贫的首选,也是实现扶贫由“输血型”到“造血型”转变的必由之路。

  “旧州镇的扬丰村、万年村,以本地黑山羊养殖为主;红旗镇的七水一村、福地村以养鸡为主;甲子镇卜世昌村建了100多亩的油茶基地及近百亩胡椒基地……”王式福说,通过产业支撑,使贫困百姓拓宽了脱贫路。

  据统计,近年来,琼山区在扶贫村共建产业项目23个,其中养殖项目14个,种植项目9个。

  整村推进  夯实基础助脱贫

  “政府实施整村推进,改变了村容村貌,也为贫困村脱贫创造了条件。”旧州镇道美村委会雅黄村村民小组长黄进文指着一间间崭新的民房和平坦的水泥环村路感慨地说。

  雅黄村共有农户130户,720人。龙眼、橡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去年,雅黄村被列为琼山区整村推进重点村庄之一。琼山区整合各方资金200多万元,硬化雅黄村村道800米,整治村前池塘并修建池塘护栏,并修建一座灯光球场及休闲点。产业帮扶方面,修建了一座80万吨水塔和配电房,并配套一批灌溉设备,用于解决雅黄村和美楠村龙眼基地浇灌问题。

  全区去年共完成雅黄村、红旗镇墨桥村委会七水一村等5个行政村的整村推进工作,极大完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当好“保姆”  引导务工摘贫帽

  原靠领低保过活的甲子镇大同村委会加朝村村民张德昌一家5口人,母亲和爱人均为残疾人,全家仅有他一个劳力,是典型的贫困户。

  去年,他被招聘为村环卫队的环卫工,月收入约1600元。在镇及企业的帮扶下,他还养了7头猪。去年,他利用灾后重建补助款,在亲戚的资助下,盖起了100多平方米的平顶房。

  王式福介绍,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是脱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区扶贫办等部门乐当“保姆”,先后举办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等,仅去年就举办10期,培训贫困农户1000多人次,此举提升了贫困户外出打工的技能。

  (本报海口4月19日讯)

 

(本文摘自《海南日报》2016年4月20日    A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