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动态第15期(总第205期)

24.11.2015  13:15

 

扶贫工作动态

 

第15期(总第205期)

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                                                                          2015年11月12日

 

 

编者按: 2015年11月5日至7日,省委副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军深入白沙县南开乡高峰村的道银、坡告两个黎族贫困自然村蹲点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开展生态扶贫移民的建议。11月8日,省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刘赐贵专门作出批示:“同意李军同志开展生态扶贫移民工作的建议。此件正文可印扶贫领导小组成员阅。扶贫移民要解决思想观念、多方统筹资金、移居地生产生活条件,防止回潮。这项工作责任主体是各市县。省扶贫办可牵头推动落实。”现将李军副书记建议稿刊发,供参阅。

 

 

关于“十三五”期间开展生态扶贫移民的建议

(2015年11月8日)

李 军

 

一、道银村和坡告村的基本情况

道银、坡告村位于南渡江源头、热带雨林深处,是离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最近的村庄。两村都是我省的重点贫困村,其中道银村现有村民17户共88人,坡告村现有村民13户56人。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2110元,远低于全县的7902元。这两个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两村距白沙县城牙叉镇大约50公里,是目前全省仅存的两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村民出入要经8公里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通沙土简易路的什付村,我们步行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村民居住的全是2011年底由政府帮助将茅草屋简单改建而成的泥墙铁皮顶房屋,不少房子透风漏雨严重;村庄至今仍未通水、通电,村民饮用的是河溪水,逢雨天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是泛黄的,电力除两家自备小型柴油发电机外,全村主要靠一部由南方电网公司2009年底援助的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仅能供村民照明和电视使用,且每晚9点左右便没电了;这里仍是通讯网络覆盖盲区,没有一部固定电话,群众打手机要爬到高树上才有微弱讯号;村里没有卫生所、学校,看病、上学都要翻山越岭到几十公里外的南开乡,十分不便。由于交通闭塞、贫穷落后,村外姑娘不愿意嫁进来,导致村里娶老婆难问题突出,仅有17户人家的道银村就有8个男青年已年超30仍未能娶亲。在我借宿的那户人家,老四、老五就仍是单身。我问老四为何不娶老婆。他说太穷,没人愿意嫁过来。

二、对此类贫困村宜实行整村搬迁

如何让道银、坡告村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整体脱贫?如果采取就地扶贫,就必须帮助解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讯等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且不论为地处偏远的总计30户144人投入很大成本,如通村公路就需投资近2000万元,单就两村地处鹦哥岭保护区的核心区,国家法规和我省相关条例也禁止开发性建设。很显然,对两村就地扶贫是不可行的。

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思考,我认为,对我省像道银、坡告这类地处生态保护区核心地区的贫困村,特别是少数民族村庄,应改变就地扶贫的思路,统筹利用各项扶贫政策,启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以自然村为单元整体搬出生态核心区,另行选择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妥善安置,并统筹解决好移民的就业、入学、住房、社会保障、经济补偿等问题,让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使贫困群众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否则,到2020年,我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我曾询问省扶贫办同志,为何海南的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没有开展起来?他们告诉我,是因为农民不愿意搬迁,有的移民搬出来又返回去了。典型的就是道银和坡告这两个村。1974年曾将他们搬迁到现荣邦乡,1979年一半多农民回迁了。我了解到两村农民回迁的原因一是分配的地少,二是人畜饮水困难,三是与当地人沟通不畅。我想,现在的扶贫移民搬迁政策和条件已远非40多年前可比,这项工作应该重视起来,开展起来。

首先,这符合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讲到精准扶贫时,提出了“四个一批”的要求,强调要“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明确指出:“全国有大约1000万贫困群众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以及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开发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就地采取扶贫措施,不仅成本高,而且很容易返贫,难以取得持久效果。移民搬迁扶贫,近些年已在一些地方开始实施,现在需要加大力度。”并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移民搬迁规划,到2020年全部完成搬迁。10月16日上午,习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扶贫开发坚持分类施策,又强调了“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的扶贫措施。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对《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讲到如何实现未来五年扶贫目标的问题时,明确提出“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昨天晚上,我看到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近日在“国家民委关于加快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报告”上作的重要指示、罗保铭书记相关重要批示,都明确要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扶贫攻坚中统筹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对于道银、坡告这类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人口规模不大的村庄,又是少数民族村庄,应坚决按照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和中央的部署要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尽快启动实施扶贫移民工程。

其次,这符合海南生态建设的现实需要。 保铭书记、赐贵省长多次指出,海南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任何开发建设都要以保护生态为基础,强调要通过推动“多规合一”,最大限度守住生态底线,保护好海南永续发展的“金饭碗”。应该说,生态核心区是必守的生态红线,是开发建设的底线。村民居住在生态核心区里,就很难避免伐林垦荒、损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制造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在道银村我们看到,一些村民开荒种地甚至私垦国有林地,开垦坡度很大,很多都在30度以上,有的达到了60度左右。恰逢6日当地下了一场大雨,我们走到道银村的南开河边(南渡江源头),看到坡上泥沙随雨水而下,河水黄白相混十分浑浊,水土流失严重;一些村民在河边圈养猪羊,牲畜粪便都是直接排到河里,村里的生活污水也是直排入河,而南开河的下游就是供应包括海口在内的全省1/3人口用水的松涛水库。如果不及早把村子搬迁出来,今后人口不断增长(上世纪70年代这里仅有7户人家,现已增长到17户),对生态的破坏也将会越来越严重。10月26日,我在昌化江源头的琼中县罗解村也看到了同样的景象。因此,把居住在生态核心区里的村民全部搬迁出来,将其宅基地和其它生活设施用地全部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将村民所种的各类经济林全部调为生态林,其它耕种地全部退耕还林,对修复和保护海南生态环境、实现“多规合一”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进村前我听说,以往各级领导与这两个村的村民座谈时,强调搬出来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村民回答说,他们现在过的就是好日子,感谢政府关心,他们不想搬到新地方。白沙县多年谋划为他们挪穷窝,他们还不领情,不配合。我们思考,既然以扶贫作理由来搬迁说不通村民,那这次就找另外的理由。从海南生态立省的现实需要出发,告知他们,住在南渡江上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影响下游饮水安全。为了修复生态、治理污染等公共利益,你们这两个村必须搬走,如同在这里修高速公路、修水库必须搬走一样。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之以法后,村民们渐渐接受了搬迁的安排。这说明,遇到类似村民,打出为生态修复而搬迁的旗号是管用的。

再次,国内不少地区在这方面已探索了许多成功经验。 近年来,兄弟省市大力推进生态扶贫移民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比如,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是畲族聚居的自然村,地处福鼎、霞浦交界的峡谷间,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上世纪80年代初,虽经多年输血式扶贫,可村民们依然过着贫困生活,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元。90年代把全村搬迁出来,群众搬迁到新地后亦工亦农亦商,生活水平、经济收入都有了显著提高,被国务院扶贫办树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的贫困畲族能搬出来,贵州的贫困苗族、侗族,湖北的贫困土家族,广西的贫困壮族、瑶族等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也能搬出来。我相信,经过努力,海南的贫困黎族也一定能够搬出来。

三、建议“十三五”期间抓紧开展生态扶贫移民工作

实施生态扶贫移民工程,资金是关键。据省扶贫办等有关部门估算,我省居住在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源头等生态核心区的农村贫困人口约有10000人,且基本属于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这个数字不一定精准,实际上可能更大一些。据外省经验,生态扶贫移民包括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和产业扶持等投入,每人需要大约6万元。按我省提出“利用三年攻坚,两年巩固提升,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目标,三年攻坚期间平均每年需要移民3300多人,每年约需要资金2亿元。

在白沙蹲点调研期间,我与省发改、财政、国土、住建、林业、民宗、水务、环保、扶贫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及海南农垦、白沙县负责同志一起研究梳理生态扶贫移民的政策措施,大家认为生态扶贫移民所需资金可以从几个方面筹措:

首先,努力争取国家支持。 海南是欠发达地区,享受西部政策,只要我们主动作为,把生态扶贫移民项目策划好、包装好,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沟通协调,可以争取到国家的进一步支持。主要有两块,一块是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债券资金。贵州2015年生态扶贫移民总投资38亿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投资就有10.47亿元。这块资金原来海南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开展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今后这项工作开展起来了,完全可以向国家发改委争取将我省需移民扶贫的人口纳入全国移民搬迁1000万的盘子。另一块是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我省启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可以借此向国家争取对海南增加转移支付。

其次,统筹安排使用中央财政对海南转移支付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比如,统筹安排省扶贫专项资金、少数民族扶持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支持生态扶贫移民;与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相结合,统筹安排基础设施、住房建设投入;把生态扶贫移民与土地增减挂钩、地票交易以及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有偿退出相结合,筹集部分资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获得退耕还林补偿资金、生态林补偿金、植被恢复储备金、公益林补偿金等。此外,市县财政相应配套一部分。目前,白沙县与省有关部门已形成共识,决定启动道银、坡告两个黎族自然村的搬迁工作,所需约800多万元搬迁资金,相关部门已从现有资金渠道给予解决。总之,通过有效整合各项资金,多方筹措,是可以解决我省生态扶贫移民工程所需资金的。

更为重要的是,海南农垦所具备的国有土地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实施生态扶贫移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们在道银、坡告村蹲点调研中,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到,村民最关心的就是安置到哪里、土地如何分配、作物如何补偿的问题。农民是很讲实惠的。现在两村村民改变态度,同意搬迁,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强调了生态修复这个要服从的理由;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7日上午我们带领村民代表到白沙县青年农场南开片区10队共同现场勘察了移民安置点。这里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相对较好,将队部改建成移民安置点,每户可无偿得到至少110平方米的住房,又有用以置换村民原有长期作物的胶园,每个村民至少可得到10亩已经开割的胶园,可避免因占用迁入地农村的集体土地而引发各类矛盾纠纷。村民说这次搬迁的地点和政策比1974年那次好许多,他们表示满意。

总之,生态扶贫移民是一项落实中央精神的举措,是海南值得做、能做成、利长远的民心工程和生态工程,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决心要大,措施要实,方法要巧,作风要硬。建议把开展生态扶贫移民纳入我省“十三五”扶贫规划里,抓紧研究策划,尽快启动实施。

 

 

 

 

 

报: 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

送: 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

发: 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市县扶贫办、有关乡镇、驻村工作队

责任编辑:吴晓笙  Tel:65229202  E-mail:[email protected]  共印2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