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旅游的海南样本
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我省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
打造全域旅游的海南样本
■ 本报记者 赵优 通讯员 谢琛
在海口逛骑楼、在琼海游田园、在万宁玩冲浪、在陵水看海豚、在三亚吃海鲜……日前刚结束海南之行,四川游客黄斌就与亲朋好友分享旅游攻略。这不是他第一次来海南,今年夏天,他趁着暑期,陪孩子在海南进行一场深度游。从滨海到山区,从城市到乡村,黄斌越来越厚实的旅游攻略,折射出海南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2016年初,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承担起为全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先行探索的重任。一年多来,我省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点、线、面”相结合为方式,以促进旅游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为基调,以实现旅游产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为目标,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基本形成了“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绿水青山、景区乡村,都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今年1月-6月,我省共接待游客3145.72万人次,同比增长12.5%,旅游总收入371.41亿元,同比增长22.8%。
全景打造
拓宽旅游发展空间
今年端午节小长假期间,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大里地区乡村游接待游客量近万人次,村民黄牧乐所在的黎锦合作社农特产品供不应求,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全域旅游”的魅力。
“推进全域旅游,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殷切嘱托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十三五’期间‘把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的迫切需要。”去年,就推进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时,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刘赐贵强调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性。
一年多来,海南动作不断:编印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工作导则、认定标准等纲领性文件;颁布实施系列在财税扶持、旅游招商、项目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
通过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确立了全省空间布局“一张蓝图”,我省以“点、线、面”谋划全域旅游:以精品旅游城市、旅游综合体、特色旅游小镇、美丽乡村、特色街区为“点”,以旅游公路、旅游绿道为“线”,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为“面”,极大拓宽了海南旅游发展空间。
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景区。一幅全景打造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博鳌、潭门、福山、龙楼等结合了自然和人文禀赋的风情小镇与各大景区交相辉映;北仍村、什寒村、中寥村等美丽乡村成片开花,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姿。
快速推进的全域旅游显示出强大吸金力:在2017海南综合招商活动中,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拟签约45个旅游产业项目,协议投资额超1700亿元。
全域联动
“旅游+产业”取得成效
当12岁的李静涵抱着心爱的冲浪板迫不及待地冲进大海,日月湾“戒浪·不”冲浪俱乐部负责人李静为她竖起大拇指。
当日月湾冲浪效应带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旅游+体育”让更多人发现了海南的另一种玩法。
全域旅游让城镇和农村成了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历史记忆的景区,我省紧紧抓住这一实现旅游产业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倍增的“乘数因子”,在多产业融合上进行了深挖:大力实施“旅游+”,推动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供给质量优化升级。
“我们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落实‘国际旅游岛+’行动计划,打造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让八方来客尽享美好新海南。”省旅游委主任孙颖表示,在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业融五化”理念,不断强化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以及国际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域旅游既是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机遇期、窗口期。
外地客人越来越多了,农家乐火起来了,“互联网+”不仅应用于什寒村农产品的销售,其触角还慢慢延伸至什寒村的角落,游客们在这里甚至可以一边学插秧,一边玩平板电脑;咖啡屋、农家乐、房车营地、儿童游乐园等服务业在农村不断开花结果,“旅游+农业”让各类合作社和农民们把龙寿洋的土地玩出了花样;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和41个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全域旅游节庆让游客慕名而来……
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纷纷与旅游业紧紧“相拥”,全域旅游在实现各行业、各种要素跨界融合的同时,形成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全民共享
旅游发展红利普惠百姓
对于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村民冯昌毅而言,“全域旅游”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学术名词,而是亲身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哖嗦苗家乐”却十分热闹,游客们品尝着五色饭,大快朵颐。“是游客帮我脱下了‘贫帽’。”冯昌毅在苗家乐里当帮工,从“吃低保”到“吃旅游饭”,现在的他干劲儿十足。
万泉河畔竹林深,原来默默无闻的翻缸酸菜、土鸡蛋成了“抢手货”,苗绣头帕、腰带走出香闺,成为“伴手礼”走向全国各地。
人气旺了,村镇活了,农民的观念也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得以更新,创造出不竭的内生动力。
在“好戏连台”的全域旅游中,获益更多的是众多乡村和农民:一季度全省接待乡村游客299万人次,同比增长23.7%,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40.2%。
新型城镇化+旅游扶贫的“琼海会山镇模式”、以开发旅游驿站而整村脱贫的“白沙罗帅村模式”、互联网+旅游扶贫的“琼中什寒村模式”……越来越多的乡镇在不断创新旅游脱贫致富模式。随着全域旅游概念不断深入人心,旅游业在拓宽发展思路、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内生动力方面发挥着全局性的作用。全域旅游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本报海口9月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