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手记:希望是最后一次听到"鲨鱼悲歌"

14.04.2016  17:34

  闷热似火的天气,憋口气穿过头顶喷射着冷气的隔离墙,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近60度温差,让身体不禁打了个寒颤,寂静无声的仓库里,百余条鲨鱼的600公斤尸体被冷气用力地拍打着,掺着海盐的血水仍然在不住地流淌。

  “就这些吗?他们的头呢?鱼鳍?尾巴呢?只有这些吗?

  本以为可以看到熟悉的“锤头”,然而无头、无尾、无鳍的路氏双髻鲨们只剩下了孤零零的“锤柄”叠落在一起,30余个白色泡沫箱垒起了这百余条生命的最终归宿。

  昨夜,几名记者聊起鲨鱼,都有些“兴奋”和“期待”,因为从未想过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些原本只有在海洋馆里才能见到的海底霸主,然而成堆的鲨鱼肉让一个个挤压在心底的问题瞬间迸发了出来。

  短短20分钟,却是从未体验过的冰火两重天,一种是生理上的温差,一种是心理上的反差。

  站在太阳下,生理上的温差容易恢复,然而心理上的反差却难以平复。

  穿着沾染着血腥味的衣服和鞋子走在街上,仿佛我们就是屠戮这些生灵的凶手,然而当百余条濒危生命横躺在码头空地上时,又有几个人有勇气举起手机记录这些画面,为它们声援、呼救。

  “我们每天都会有各种巡查救助行动,但人力有限很难保证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现问题,如果这次能有人及时向我们举报,也许执法人员赶到现场能避免血腥事件的发生,并留下更多的证据。”三亚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副调研员丁秀红说。

  再次回到三亚水产码头,拥挤的码头上依然车水马龙,渔夫们仍在卖力地从渔船上不断地喊号卸货,废弃的小鱼小虾被遗弃在路边,而成箱漂亮的海鱼则被买主们竞相追捧……

  踩着血水、海水混合的泥浆,跟着一位捡拾鱼虾碎屑的阿婆走完了整个码头,已经找不到鲨鱼的影子,严厉的打击与巡查让鱼贩们“谈鲨色变”,而每一个闪避镜头的眼神仿佛都在诉说着昨日麻木的回忆。

  离开三亚,身上的鱼腥味久未散去,我们也期待严格执法与常态巡查依旧能够延续,为了孩子们能够看见美丽的鲨,为了地球能够更加健康,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听到“鲨鱼悲歌”。(记者魏骅 郑玮娜)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