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已向理性区间回归 中国决策层颇显冷静
中国房地产将崩盘还是周期性回调?近一段时间海内外媒体和机构再度聚焦中国房地产业。不少海外观察家认为,在房价涨跌的争论声中,房地产业已向理性区间回归,而主推力正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升级。
“在过去10年扩张超过10倍以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面临强劲逆风。从东部富裕的浙江省到西北部的陕西省中小城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正苦苦挣扎,地方政府面临着实行救助还是任其破产的艰难抉择,”英国
房地产业与中国经济高度关联,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占据较大比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54.4%,按照通常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左右计算,2013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为13.6%左右。野村证券认为,今明两年,房地产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威胁最大,甚至超出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
不少外媒注意到,相对于投资机构的高声警报,中国决策层对房地产市场颇显冷静。中国政府并没有急于使用财政工具。央行[微博]行长周小川前不久也重申,当前经济形势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货币刺激。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认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回调并不是严重问题。目前一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出现供大于求,这需要几年时间消化过剩供给,房地产市场便能渐渐回到较稳定阶段。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负责亚太地区业务的首席信贷官迈克尔·泰勒认为,中国爆发全面房地产危机的可能性极低。不过,中国决策者面临异常艰巨的挑战,那就是在逐步去杠杆化的同时避免经济急剧减速。
中国央行近期要求各大银行在放贷时优先考虑首次购房者。一些海外专家说,决策层政策目标很明确,让房地产市场减速而不失速。在市场层面,拧紧“水龙头”严控信贷规模,同时释放自住需求。在社会托底层面,加大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房建设。世联行副总经理袁鸿昌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时代已过去,房地产业将迎来一轮洗牌,而未来市场仍具发展空间。
房价的涨与跌、调控政策的限与放,市场参与者的多方博弈本身就阐释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之难。
回顾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历程,供居所、促增长,房地产业功不可没;但不断积累的泡沫和蕴含的金融风险凸显,给经济社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冲击。而从更广的视角看,粗放和低效模式不可持续,减速换挡和提质增效势在必行。去泡沫、去债务、去产能,一定程度的增速放缓,是让房地产业乃至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的明智之举。
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再次传递出以创新带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强烈信号。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将成为新增长周期的亮点。房地产业将以更加温和和稳健的姿态,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
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充分就业带来的劳动力优势、先进技术设备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以及资本优势,将继续支撑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说到底,房地产市场还需遵循经济规律。对中国的房地产而言,理性回归是好事儿。对中国经济而言,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好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