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还活着么?!”——台湾作家丘秀芷代夫寻亲一日团聚
中新网三亚12月13日电 题:“我的哥哥还活着么?!”——台湾作家丘秀芷两岸笔会代夫寻亲一日团聚
记者 关向东 洪坚鹏
“啊???”
……
“我已经60多岁,退休了。有三个孩子。”
“我们兄弟三人,都结婚了,都很好。我们妈妈92岁了,身体还很好。”
这是2016年12月12日下午18时30分,台北和三亚间一段急促而令人揪心的叔侄通话。叔叔是台北符兆祥,侄子是从文昌赶到三亚认婶婶的符传涛。
符兆祥的妻子台湾作家丘秀芷来三亚参加“两岸笔会”,在参加主办方安排游览三亚河的游船上,向中新社记者出示了夫君手写的两张寻找同父异母姐姐“符家瑛”和堂哥“符祥雄”的便签纸。12日,在当地媒体协助下丘秀芷即与丈夫堂兄的三个儿子和侄孙在三亚人间天堂·鸟巢度假村团聚。“我以为至少要一年,实在没想到不到24小时就有亲人信息!”
上午9时许,丘秀芷获知寻亲有果,“立马落泪了。”
下午5时半许,得知几位侄子包车从200多公里外的文昌包车抵达三亚,丘秀芷早早换好衣服,泡好茶,在酒店客房的露台上焦急等待。她对相陪的中新社记者说,“自己成新闻主角,不知该如何反应了。我该问些什么呢?或许,我应该到门口等。你看,楼梯那里是不是更亮堂……”
符家三位侄子和大侄媳妇、侄孙一行五人从园区楼梯急急走下来,与等候已久的婶婶相拥,一家人团圆哽咽,现场记者无不为之动容。
年届八旬的符兆祥祖籍海南文昌生于香港,父亲早逝,1949年以后,他被亲戚带去台湾。在此后多年间,他无法与自己家乡的亲人们联系。
“实际上是因为他从小孤独长大,害怕找到亲人却没法面对那样的场面,可谓近乡非常情怯。”符兆祥夫妇的好友、台湾作家季季告诉记者。
2014年,季季获邀来到海南参加首届两岸笔会,回台后要写一篇关于海南的文章,这时想起了曾说起过“蒋夫人(宋美龄)说要照顾我们海南同乡”这句话的符兆祥。于是散文《我的第一个海南朋友》应运而生。
今年第三届两岸笔会,主办方向季季、符兆祥发出邀约,符兆祥委托夫人丘秀芷代为参加。
符兆祥的生父符岸坛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2期毕业,与叶剑英同期,曾是黄埔军校初期的教官,教过胡宗南、吉章简等人,曾到法国留学。1937年,他是打响淞沪会战第一枪的虹桥机场保安队第一团团长,1938年这位隶属19路军的上校师长因伤未愈离世。当时的符兆祥尚不满一岁,由亲戚养大后,14岁前往台湾生活。
台湾女作家代夫寻亲信息12日在海南当地媒体《南国都市报》、《海南日报》分别刊发。
早7点,身在文昌头苑镇的符传涛和往常一样出门喝早茶。“走在街上,就有人跟我说有人在报纸上找你爸爸符祥雄!”于是他赶忙买了一份《南国都市报》带回家中,告诉92岁的老母亲吕玉兰。
一听消息,吕玉兰便激动得哭了起来,马上要换衣服到三亚看望丘秀芷。“尽管老人家生活能够自理,但是路途遥远,就没有让她过来。”符传涛说。
电话那边的符兆祥还急切地说:“那姐姐呢?她在哪里?她的家人在哪里?等一下挂断电话,你们一定要把联系方式留下来,还要记下我的号码,不然以后怎么和你们联系!”然而,符兆祥同父异母姐姐符家瑛也已去世多年。
电话里,符传涛也向堂叔符兆祥发出邀约:“您和婶婶明年一定要带着子女们回来看看!”
季季十分感动,“文学的力量是如此伟大,它可以穿越时空,将两岸几十年未有联系的人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感谢它,得以让人们的感情凝聚在一起。”
2016两岸笔会的主办方海峡两岸(海南)文化交流联合会会长张松林,当晚也到场给这个分隔两岸的家族团聚送来祝福。(完)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