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方设法让“穷亲戚”富起来
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结对帮扶困难农户
想方设法让“穷亲戚”富起来
□记者 黄能 特约记者 黄玉宁 通讯员 黄宾虹
“2012年全镇种了2万多株橡胶,去年又种了1万多株,现在全镇人均拥有橡胶林4亩。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老百姓哪有那么多钱买树苗。”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委书记陈国斌告诉记者。
昌江通过扶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县、镇、村三级干部联动与困难农户结对子、攀穷亲,为其脱贫致富献计献策,力求为农民增收办好实事。
产业扶持促增收
“木棉花盛开的时候,蜂蜜产量大增,销路也不错,光是赏花的游客就买了不少。”在昌江七叉镇金炳村,“五朵金花”养蜂专业合作社的陈慧珍说。
随着木棉花陆续凋谢,红火一时的木棉月活动落下了帷幕。但“五朵金花”们的“甜蜜事业”却正在发展壮大。
去年8月,昌江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在地处山区的七叉镇,养蜂成为活动的一个项目。去年10月,陈慧珍和村里4个要好的姐妹领到了政府发放的100箱蜂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合作社的蜜蜂已经由开始的100箱发展到300多箱。如今已经卖出1700多斤蜂蜜,收入近12万元。
昌江农业局副局长钟国卿说,昌江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广地、万恺通公司发展蔬菜基地带动农民就业,支持卓津蜂业、天和公司带动农民成立养蜂、养鸡专业合作社,创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同时,结合各乡镇地方实际,促使王下和七叉“橡胶乡镇”、十月田“香蕉镇”以及姜园“圣女果村”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成效初显。
昌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符礼伟说,去年,昌江第一产业增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6.9%,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结对帮扶助发展
在七叉镇大章村自家的养鸡场里,张亚育几声吆喝,几百只霸王山鸡便从四周的橡胶林里奔了出来,纷纷聚到鸡舍中抢夺主人撒下去的鸡食,场面颇为壮观。
这些鸡身形小巧,蹦蹦跳跳,充满野性和活力。“再过几天,我就把它们拉到霸王岭集市去卖了。”张亚育告诉记者,平均每只鸡卖50元没问题。
张亚育家是昌江开展干部一对一帮扶活动以来,昌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支红彬包点的困难户。包点领导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认为这个家庭劳动力充足,但只有水旱田3亩,坡地5亩,导致经济困难。去年年底,支红彬给其送去3头小猪、1000只霸王山鸡、300只鸭子以及300株橡胶苗,以帮助这户人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如今,昌江1230名党员干部人人“结对子”,攀了一门“穷亲戚”,除了要经常去“亲戚”家串门外,还要送去鸡苗、猪苗等,想方设法帮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去年,昌江开展“一帮一促增收”活动,全县1230名县、镇、村干部三级联动,每人联系一个困难户,总计帮扶对象1232人。
昌江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从2013年到2017年新增安排1亿元县本级财政资金扶持农民增收项目。去年昌江安排落实2000万元资金,重点帮扶农村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共发放花梨种苗35万株、沉香种苗19万株、蜜蜂种箱3000箱、鸡鸭鹅苗近10万只,种植南药610亩,改造35户特困户危房。
(本文摘自《海南日报》2014年05月06日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