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刀王演绎飞刀绝技 传承非遗年入20万(图)

11.06.2015  11:24

  “三棒鼓”源自唐代的“三杖鼓”,作为民间曲艺走唱形式广泛流传于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及重庆酉阳等武陵山区一带,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棒鼓”分为文武两戏,文戏就是抛着三根特制的棒子击鼓再敲锣来伴唱,武戏则为抛耍刀技。

  湖北省来凤县土家族农民向前和经过40多年的悉心钻研和自我挑战,利用砍刀、尖刀、菜刀、斧头等四种不同的利器,将“三棒鼓”的刀技表演与土家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动作相结合,创造了一项独特的飞刀绝技,其动作优美、惊险、刺激,让观众惊呼叫绝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飞刀绝技叹为观止惊四方

  “菜刀手上望,耍出新花样,边抛边打又边唱,出口能成章”,采访当天,记者在恩施土家女儿城观看了向前和表演的“三棒鼓”。渐渐聚拢的游客看着向前和抛着菜刀打着鼓,敲着锣镲唱着词,一心四用地表演“三棒鼓”时,已然目瞪口呆。而这还只是文戏,向前和更擅长的是武戏——飞刀绝技。

  向前和用来表演的砍柴弯刀、杀猪尖刀、锋利菜刀和斧头等四种利器不仅形状不同,其大小、长短、重量等都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很锋利,稍不留神就会伤手伤人。“抛不同的刀,手法、技巧都不一样,花样动作也不同”,向前和说,抛耍时注意力要非常集中,只能成功,不能失误。

  观看向前和表演飞刀绝技,让人心惊肉跳,叹为观止。“真为他捏把汗”,在恩施土家女儿城表演现场,当看到向前和接住在空中旋转了720度的菜刀时,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如是说。

  向前和凭借着他的飞刀绝技,先后登上了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湖北卫视《我是天才》、山东卫视《中华达人》、安徽卫视《综艺大挑战》、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以及CCTV7《咱们老家》等20多个舞台,并在第四届电影电视艺术节新农民才艺风采大赛上获全国十佳牛人金杯奖,被称为“土人飞刀”。

  八岁学艺走村串寨讨生活

  向前和今年52岁,中等身材,黝黑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使得这个土家汉子看上去文质彬彬。

  因为自幼家境贫寒,向前和打小就懂得为家里分忧。8岁那年,向前和看见乡邻艺人在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时表演抛刀能挣些红包,便萌生了学抛刀表演挣钱补贴家用的念头。由于自身兴趣浓厚,加之有悟性,向前和很快就能击鼓合唱,时不时还能背上大段唱词,这让师傅王家业(来凤“三棒鼓”老艺人,现年81岁)很是欣慰。在师傅的精心调教下,向前和10岁就开始登堂演唱,14岁时已能熟练地表演抛耍刀技。

  为乡邻们的红白喜事表演助兴,不仅让向前和挣钱贴补了家用,还交上了学费。上初中后,每年春节向前和都会与其他艺人结伴到外地走村串寨表演“三棒鼓”。有时候,他们能在一个村寨演上一整天。“我们挨家挨户地拜年,村寨里的男女老少也跟着挨家挨户地看”,向前和告诉记者,他们每到一户所唱的祝贺词都不一样,有些人家还会把红包放在屋梁上让他们抛刀去打,或者抛着刀踏着楼梯上去取,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看,也很热情,“一天下来每个人最多能分到20块钱”。

  勇于创新传承非遗当教授

  向前和告诉记者,以前“三棒鼓”的刀技表演用的都是钝口尖刀。上世纪80年代末,向前和开始抛耍锋利的尖刀,后来连锋利的菜刀、砍刀、斧头等都拿来抛耍。再后来,他又开始抛耍三把不同的利器,“再进一步我就开始抛耍四把不同的利器”,向前和告诉记者,这就是最高极限了。

  在抛耍四把菜刀时,向前和又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抛法:一种是同步法,即双刀齐飞,同时起同时落;另一种是异步法,即一上一下,四把刀轮流抛动。向前和说他还能蒙着眼睛抛刀,且可以在抛耍过程中逐渐增加抛刀的数量。

  现在,向前和一共能表演22种飞刀绝技,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动作有“美女梳头”、“雪花盖顶”等,中部动作有“太公钓鱼”、“幺妹簸米”等,下部动作有“古树盘根”、“跑马射箭”等。“‘跑马射箭’难度极高”,向前和描述道:“尖刀成抛物线扔出一丈多远,然后立马飞身出去抓住尖刀,过程极其惊险。

  向前和说他从来不走寻常路,就是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他认为以前的“三棒鼓”看点和亮点不足,要在继承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并推向市场,使其产生经济价值,否则生存都成问题,又何谈传承发展。虽然在创新过程中难免因失误而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手上缝了7针”,但向前和说他从未想过放弃,“我愿意承受这个伤痛”。

  目前,已是“三棒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向前和受雇于恩施华龙城大酒店,“月薪13500元,老板还准许我接单外出表演”,向前和告诉记者,华龙集团董事长龙华阶对他寄予厚望,要他好好传承“三棒鼓”,并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华龙集团还送了一套新房子给我”。此外,向前和还是湖北民族学院(位于恩施市)的特聘教授。

  记者手记:

  向前和自力更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动,也引起了湖北民族学院教授柳倩月的关注,并让她认识到越是有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能得到更好的传承。那么,非遗的传承应该怎样与当今市场相结合,又到底该怎样去传承呢?荆楚网记者也就此采访了湖北民族学院教授柳倩月,以及恩施市旅游局局长徐贵尧和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覃涛,敬请关注相关报道。(记者 吴坚 鲁腾)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