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公安:巧打“特色牌” 警力大提升

12.06.2016  06:28

  “东有五台山,北有雁门关”——这里是忻州,三晋大地上的古老名城。

  如果把公安工作比喻成一场牌局竞赛,那么在一开始,忻州公安机关确实没有拿到出色的底牌。

  工作欠账不少,基础建设薄弱,队伍松散涣散,业务拖沓滞缓。“基础条件差,全体民警长年在租来的破楼里办公”,“民警的包都在路上被抢过”……5年前,这就是忻州公安机关的窘况。民警们记得,那时忻州市公安局在省里各项考评中几乎年年是“后进生”。

  5年后,脱胎换骨的变化在这里悄然发生。

  在山西省公安厅每年开展的全省公安机关重点工作目标综合考评排名中,忻州公安机关已经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前三名,2015年更历史性地排名全省第一;三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还获得由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共同授予的第八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忻州市公安局视察时,对忻州公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

  从后进到先进,从一手不被看好的“底牌”,打成收获满堂喝彩的“赢家”,忻州市公安局党委带领全体民警动真格、下真功,梳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集中反映的问题,调整警务措施,改革警力布局,用5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安工作发展的新路子,让警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释放。

  “钱要花在刀尖子上

  强基础、保实战,筑牢坚实保障

  2015年12月16日,忻州市五寨县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行人李某被当场碾轧致死,肇事车辆逃逸。虽然锁定了重点嫌疑车辆,但该车被查获时距发案已半个多月,难以找到有力的证据。然而,DNA实验室民警经过细心提取和检验,最终从该车右后轮胎缝隙间的可疑斑迹中检出受害人的DNA基因,将此案成功破获。

  一丝毛发、一滴血迹,都能成为破案的线索和擒凶的证据。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忻州公安机关都处在缺少检验器材、鉴定要到省公安厅排队等候的尴尬局面。2011年8月,忻州市公安局DNA实验室创建。短短4年间,市公安局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了检案与建库两条检测线。

  “现在,我们不仅能对一些常规的犯罪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对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极微量痕迹物证检查也能进行提取和检验鉴定,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DNA实验室科员姚晓娟高兴地告诉记者。

  至今,忻州市公安机关运用DNA技术协助侦破刑事案件278起,通过数据库比中犯罪嫌疑人206名,DNA实验室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证据之王”。

  DNA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只是忻州公安机关努力做实基础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1年5月,忻州市公安局新的党委班子组建后,立即对17个分县局、177个派出所开展了一个多月的调研走访。结果显示,警力少、基础弱、装备差,是制约忻州公安发展的主要“瓶颈”。

  找准问题,重点推进。党委班子成员形成共识:人、财、物最大限度向基层投放。占分县局警力45.3%的1339名民警配备在派出所;警车、警用电动车、警务通、执法记录仪均配发给一线,使基层告别了打车、蹬自行车,甚至跑步出警的历史。全市36个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和48个交警中队开通了POS终端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车管业务。

  通信指挥车、专业排爆车、清障车、动中通等科技侦查设备不断应用到各类应急处突工作中;测序仪、纯化仪、毒品毒物检测仪等一批精密仪器充实到刑侦技术实验室,使警务科技力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全市共有80余项公安一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基础装备、尖端装备并重的原则,五年来,市公安局共配备23类98种、总价值3.2亿元的警用装备。

  忻州公安机关抓住主要矛盾,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全面加强了信息通信、网警、刑事技术等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公安核心战斗力的提升,使一些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件得以侦破。在2011年“清网”行动中,忻州市共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709名,通过技术手段抓获的占到一半以上。

  “我们重点保障一线执法执勤装备及指挥通信、互联网侦控、交通智能管理、刑侦技侦、反恐处突、视频监控、警务信息平台等专业技术装备,升级改造了互联网侦控系统,为基层实战单位采购、配发一大批高科技反恐防暴及执法勤务装备,更新了执法记录仪、巡特警装备、技侦设备、刑事技术设备、高清视频监控等设备,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所队执法执勤装备基础,县级公安机关业务装备配备全部达标。”忻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系列现代化警务装备的配置,进一步提升了忻州公安核心战斗力和警务实战化水平,也为进一步完善侦查破案机制提供了坚强保障。

  “办法要想在问题发生之前

  打防管控、应急处突,增强核心战斗力

  “就算没发生紧急情况,也要像发生了一样对待。”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民警提到了这句话。时刻保持未雨绸缪的清醒,这已经深入到每个民警的心中。

  忻州是煤、铁、铝土出产大市。面对大大小小的矿山、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运输车辆,如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危爆物品等诸多危险因素?

  5月12日,记者来到忻州市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时,警员们正在携犬训练。一只名叫“童童”的搜爆犬格外引人注目,它可是公安战线的老战士了。2013年9月,“童童”在忻州市偏关县搜出自制炸弹一枚;2015年3月,它又在繁峙县一起杀人案现场成功搜出4枚子弹,为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

  “5年前,我们只有3只警犬和4名训导员。如今,我们已有工作犬57只、训导员38名,是全省工作犬数量最多的警犬基地。”警犬训练基地主任黄国栋高兴地告诉记者。基地目前已有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德国牧羊犬、马犬等多个优良犬种,可以开展追踪、鉴别、搜血、搜捕、搜爆和搜毒等多个项目。

  截至目前,基地警犬共出勤300余起,执行重大安保活动安检任务156次,直接抓获杀人犯罪嫌疑人1名,成为搜获各类危爆物品和毒品的特殊战士。

  如何预防街头发案,保障人民群众安全?

  2014年2月,忻州市公安局成立PTU机动巡逻大队、SDU特警突击队,制定了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方案,对市区进行了网格式巡控警力部署,建立了“重点目标驻守、街道机动巡控、网格式布警、叠加式巡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以点代面、核心辐射;互为犄角,联防联控;一点触发、多点响应,就近用警、全局联动”的巡防联处运行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个机动巡逻大队(PTU)、一个特警突击队(SDU)。每天实施24小时巡逻防控,市区及各县城区街面巡逻车辆达144台,巡逻警力达312名。

  如何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形成多警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

  今年5月7日晚,忻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厅内灯火通明,一场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正在进行。在合成作战室内,指挥中心、刑侦、治安、反恐、情报、技侦、网安等多部门的民警端坐在合成研判席前,紧张有序地进行情报收集、形势研判、警力部署等工作。随着指挥长下达演练开始的指令,通讯指挥车、“动中通”、无人侦察机及荷枪实弹的PTU、SDU迅速出发赶往指定地点,邻近县区公安局在接到指令后,迅速集结队伍进行跨区域增援……前方行动的高清图像显示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现场情况、警力调度、行动轨迹等一目了然。

  据了解,近年来,忻州市公安局将可视化的指挥功能延伸到基层一线,逐步实现了指挥机关对执勤一线的远程精确指挥,为公安机关执行反恐处突等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忻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了清晰的“警力部署卫星影像图”和“应急处突资料地图”。指挥中心主任范利东告诉记者,目前,市公安局已制作完成了全市警力部署1∶10万卫星影像地图、各县(市、区)1∶10万、1∶5万纸质平面、卫星影像地图以及各县(市、区)1∶10万纸质警力部署图的制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16种指挥调度系统与平台可与这些部署图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警务实战效能。

  “按照应急管理工作“一案三制”工作要求,依据可能出现的各种警情情况,在修订完善了《忻州市应对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的基础上,按警种分类,对各类分案共计12类52项专案进行了修订与增补,形成了完整的应急方案体系。各县局均已按市局的工作模式将各类预案修订完毕。”范利东告诉记者。

  “事情要办到老百姓心窝窝里

  内外兼修、释放警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2011年5月,忻州市公安局党委通过开展走访调查活动,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有的放矢进行解决。

  ——结合忻州市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特点,忻州市公安局与武警忻州支队开展了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工作,出台了《忻州市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工作方案》,建立了联勤武装巡逻工作机制,并定期开展联勤研判与联席会议。实施社会面巡逻防控和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工作机制以来,各类警情发生率三年平均降幅为36.23%,特别是市区核心区两年内未发生“两抢”警情,赢得群众一片赞誉;

  ——在13个重点高速路口开展的“警灯闪烁”行动以及“进企业、进商场、进车站、进学校、进社区,全警大巡逻”为主要内容的“五进一巡”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副武装的执勤民警、闪烁的警灯,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证难、难办证问题,忻州公安机关连续两年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35条。交警支队下放了部分机动车注册登记和核发检验合格标志业务。在市区与各县市城关派出所安装了自助补证服务终端,建设了网上车管所,方便群众办理补换驾驶证和变更备案等业务。出入境、户政等窗口单位全面实施低台式敞开服务,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

  ——针对建设民生警务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理念落后、能力不足等问题,忻州市公安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千警大轮训”和“学业务、懂业务、钻业务、抓业务”活动,至今已组织各类培训班198期,12491人次受训,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公安民警业务水平的提升。

  开展“内转外不转、警动民不动”便民服务,农村派出所户籍内勤轮流到城区警务室值班,方便了进城务工的农村群众办理证件;户政、出入境、车管窗口单位主动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和预约、提醒服务,做到了让办事群众少跑腿;机关民警每天4个高峰时段开展护学护校执勤,使繁华集镇的105所学校22万余师生受益……统计数据显示,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在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现问题中补齐短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忻州公安事业取得新的发展进步,努力实现创建全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塑造全省最满意的公安队伍之一的奋斗目标。”忻州市公安局局长杨梅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