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3年完成12.1万间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估排名全国前列让百姓从“忧居”到“宜居”
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朗村猫尾村民小组,33户新砌成的水泥新房按照田字形整齐排列,路旁不少建筑工人正在搬运水泥、石砖,忙着室内装修。
“亏得有国家危房改造政策,今年我们村有33户村民拿到了危房改造补贴,大家一起盖新房,再过几个月来我们村看,肯定大变样!”猫尾村民小组组长王传忠站在村中央路上,高兴地给记者指点着村庄的变化。
改善乡村居住条件一直是我省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近年乘着国家危房改造政策的“东风”,我省对农村居民住房情况开展摸底,按照危房等级对农民实施补助,对农村危房进行翻修建盖。从2014年至2016年,我省有超过12.1万户农村家庭享受到国家和省级危房改造补贴资金,住上了翻修新盖的房屋。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绩效评估连续3年名列全国前茅。
补贴惠农力度逐年加大
连续7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36岁的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村民梅家中,最近家里新盖的房子就要完工了。他告诉记者,他家得到的危房改造补贴资金共有5万元,其中3万元属于国家和省级补贴,2万元是市级补贴,有了这三级补贴资金,他才能盖得起新房子。“以前住的房子破破烂烂,现在好了,有新房住了,再娶上媳妇生个娃,日子就圆满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9亿人,农村人口居住条件是乡村发展的一面“镜子”。为此,从2009年起,国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每年下达我省的就有上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指标任务。
借力国家政策的“东风”,我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国家补贴政策上,再逐年加大省级、市(县)级政策配套资金,财政惠农力度不断加大,连续7年超额完成了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我省危房改造的精准度也在提高。往年,各市县的危房改造指标分配下去,每个市县挑选补贴对象的标准不同,有些是以危房等级为主,有些是以家庭贫困程度为主。从2016年起,我省将危房改造纳入精准扶贫范围,要求危房改造的扶持对象,首先是没有 能力 进行房屋修建的农村贫困家庭,瞄准的是最贫困的群体、住房最危险的农户。为保证政策落实到位,政策扶持标准按照房屋的危险程度分为A到D级,采取“改造一户、销号一户”办法,实施精准帮扶改造。
截至2016年,我省已有超过20万间农村土坯危房进行修盖、翻新或加固改造,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危房改造的新住房,有些村庄甚至是整村进行改造,百姓居住舒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危房改造为突破口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颜值”
田畴葱茏,屋舍俨然,是人们心中美好的乡村图景。但道路狭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等,成为不少农村地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以前呀,我们村道路又窄又脏,谁要娶媳妇开个小车都开不进来,环境特别差。”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番道村村民王娜说,村庄在改造前,全村多数是茅草屋,规划混乱,房屋密集,村道狭窄,要想进村只能徒步或者骑摩托车。
现在的番道村,早已变了模样。2010年,保亭县政府以三级危房改造政策配套资金,对番道村全村住房重新规划重建,并借助重建机会对全村的道路硬化,污水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也逐步跟上。如今,番道村全村统一都是红顶白墙的新瓦房,村道两边各有排水沟,花草点缀在村舍之间,俨然是个乡村花园。
“危房改造,不仅仅是扶持农村盖新房,还要借助机会对村庄重新布局,做好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省住建厅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农村危房改造,我省各市县整合涉农资金、资源,集中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以“整村推进”模式改造了很多贫困村庄,配套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乡村建筑风貌管控也是农村建设的重要 内容 。借助危房改造政策,我省各市县根据地方的民俗风情,聘请专家设计不同的建筑方案,给危房改造住户提供参考,引导农村民居按照民俗文化、民族特色和居住习惯,合理布局建设。
每年有几万户农村民居要修缮翻新,房屋建筑的质量也不可忽视。我省每年都在加大对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力度,不仅聘请专家编写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教材,同时每年各市县都会举办多期建筑工匠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与现场教学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技术指导。
修好面子夯实里子
发展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连绵的青山脚下,桑田郁郁葱葱,农舍炊烟袅袅,琼中湾岭镇岭脚村,一幅美好的乡村图景被游客们手中的相机、手机定格保存。
和岭脚村一样,不少村庄在危房改造过程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等工作,发展水果采摘、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盘活了乡村的发展。
在保亭三道镇什进村,返乡青年唐四锦看到了家乡改造后的发展潜力,利用自家改造后的房子开起了乡村客栈。“我们村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民族文化,还毗邻槟榔谷、呀诺达这样的大景区,做民宿肯定有市场。”
不仅是改造后带来了发展潜力,每年全省几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对当地的投资消费拉动显著。据了解,我省农村危房改造每年完成建筑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造价按1200元计算,直接建房投资约21.6亿元,加上基础设施配套(路、院墙、院内硬化、水电等)及农民迁移新居后的耐用消费品等支出,粗略统计,每年拉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在23亿元以上,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引导作用明显。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让村子美起来,而且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省住建厅村镇处有关负责人说,无论是危房改造,还是美丽乡村建设,政策落实的目的都是要促进乡村的发展。今年,我省危房改造将紧密结合乡村旅游、生态保护、促农增收、环境卫生、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让产业与旅游同步发展,力争5年打造一批产业富民、特色宜居、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
(海南日报海口7月1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