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厅开展中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调研
海南中部地区包括保亭、白沙、琼中、五指山、屯昌和定安六市县,国土面积占全省的28%,总人口占全省的16%。中部地区是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域和全省主要江河的发源地,也是革命老区和海南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中部地区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保存较完好的热带雨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对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部文化旅游的现状与特点
(一)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部地区山峦起伏,绿树密布,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开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天然景区。近几年来,中部各市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方兴未艾。目前,中部地区已基本成熟、有一定发展规模、能正常运营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有8处。分别是:保亭呀诺达雨林旅游区,五指山黎峒大观园,琼中百花岭风景名胜旅游区,白沙陨石坑景区、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屯昌枫木鹿场,定安南丽湖景区、文笔峰风景区。
已纳入当地发展规划,拟建或正在创建、扩建的生态文化风景区有22处。分别是:
保亭: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毛感生态旅游区、甘什岭铁棱自然保护区、南国槟榔庄园; 五指山: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阿陀岭森林公园、五指山蝴蝶生态牧场; 琼中: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金手指白鹭湖度假区、仕阶村摩崖石刻群、鹦歌岭风景区; 白沙:白沙南美岭、红坎瀑布景区、天界神湖、江排游览区、九架岭风景区; 屯昌:木色旅游度假风景区、卧龙山风景区、洪斗坡白鹭乐园、梦幻香山芳香文化园; 定安:海南热带飞禽世界、百里百村。
|
(二)中部地区是海南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黎苗文化旅游独具魅力。黎苗文化属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因其具有稀缺性和神秘性等特点,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目前,在中部地区开展黎苗风情旅游的景点景区有:保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黎苗民族歌舞长廊(由五指山市至保亭县约十几公里的路段两侧的五指山黎族山寨、番茅黎村、番空旅游村和保亭毛真苗寨等十几家黎苗风情旅游村寨组成)、海南五指山初保村(黎族干栏民居建筑生态自然村)、五指山中华民族文化村、五指山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五指山黎锦织锦传习所等,较好地展示了黎族苗族传统的建筑、服饰、宗教、艺术、饮食等民族文化和纺染织绣、树皮布制作、藤竹编织、钻木取火等传统技艺,以及黎族面具舞、打柴舞等古朴独特的民俗风情魅力。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海南黎苗“三月三”、“嬉水节”和黎祖祭祀庆典等节庆活动,更是将海南黎苗文化旅游推上了高潮。
(三)中部地区是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文化旅游优势突出。海南有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革命先驱在中部地区留下了许多生活、战斗遗址,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著名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景区有: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白沙起义纪念园。其中,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白沙起义纪念园被列入国家民委首批命名的2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四)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是开展户外体育休闲运动的理想场所。中部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山清水秀,峡谷幽深,奇石林立,非常适应开展森林浴、野外生存、徒步登高、探险、野营、漂流、垂钓、山地高尔夫、山地自行车、民族体育活动等体育休闲旅游。近几年来,中部市县利用自然优势开发了一系列体育旅游产品。如保亭开展热带雨林探险、房车露营,五指山组织大峡谷漂流,白沙开展陨石坑科考,琼中开展黎母山徒步登高和女子足球运动,屯昌开展山地自行车赛事活动,定安开展彩弹射击等。另外,定安南丽湖、保停七仙岭和琼中百花岭、云湖休闲农庄还修建了山地高尔夫运动场和水上高尔夫练习场,较好地丰富了海南体育休闲旅游内容。
(五)中部地区物产丰富、景色优美,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前景广阔。中部地区是海南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美食资源也非常丰富,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习俗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本地特色美食。如定安骨头汤、屯昌罗氏沼虾、琼中绿橙、白沙鱼茶、五指山山鸡、保亭不回家的牛等美味让人垂涎欲滴、趋之若鹜。近几年来,中部各市县相继推出“美食+美景”、“民俗+名寨”的乡村文化旅游线路和创建“公司+农户”的乡村文化旅游区等,取得了较好效果。如定安“百里百村”、屯昌农家乐、琼中奔格内什寒乡村自由行、五指山水满黎苗风情小镇、保亭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等市县乡村文化旅游景点景区,每到节假日便是车如长龙、游人众多,乡村文化旅游自驾游非常火爆,较好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中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一)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发展文化旅游缺乏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建省以来,海南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制约等因素,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仍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中部地区2013年的GDP总量为216.4亿元,仅占全省的14.5%。由于经济总量小,在文化旅游建设方面投入少,加之中部地区的文化旅游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等原因,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中部80%的文化旅游景区(点)仍处在原始保护阶段,只有20%得到了基础性、保护性的产业开发和利用。
(二)中部地区交通环境建设滞后,影响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进程。中部地区山高水长,交通不便。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部地区交通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中线高速公路还没有完全贯通,海口途经中部市县至三亚的动车建设还没有起步。省内外游客进出比较困难,许多高端游客望而却步。如琼中黎母山风景区、五指山初保村黎寨、屯昌坡陈村海南民间武术传承交流中心等一批我省比较好的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因交通不便,参观者寥寥无几。
(三)中部地区文化旅游整体规划融合程度低,不利于做强做大。一是中部地区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还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整合机制。目前,各市县在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中,仍然各自为政,缺乏大区域统筹发展的思路与规划,难以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规模效益。二是在文化旅游的规划布局方面还不是很科学,大部分市县文化旅游景区(点)“小、散、远”的问题普遍存在。三是中部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文化与旅游融合只是简单的叠加,习惯于“观光+购物”的传统模式,在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养、疗、休”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方面想法不多、行动缓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中部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壮大。
(四)宣传不到位,影响中部地区文化旅游景点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和吸引力增强。中部地区交通不便,文化旅游起步较晚,到中部地区旅游过的游客还不是很多,对外传播的旅游信息十分有限,加上当地政府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中部地区许多品质优良的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目前,中部地区除定安的文笔峰、南丽湖,保亭的呀诺达、槟榔谷等景区被广大游客所熟悉外,对其它文化旅游景点景区知之甚少。可见,要改变这种“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局面,加强营销,大力提高各文化旅游景点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宣传工作凸显重要。
(五)发展文化旅游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中部地区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当地居民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优势开展文化旅游的意识还不强、积极性不高。加之,个别市县对文化旅游还不够重视,没有从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性等,这也是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缓慢、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加快推进中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构想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为指导,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优势和海口、三亚中心城市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深入发掘和利用黎苗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条集生态文化旅游、黎苗文化旅游、山地体育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的中部文化旅游绿色产业带。
(二)指导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目标,全面实施“一区三带九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中部地区“一盘棋”,统盘考虑、合理布局、有效整合中部文化旅游资源。在景点地理布局上要突出“连贯性”,防止“小、散、远”,充分发挥中线高速公路在文化旅游线路中的交通作用;在景点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差异性”、特色鲜明,防止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2.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中部山区的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中部地区的发展,也关系到全岛的生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切实处理好发展文化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精心保护中部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坚持梯度推进原则。选择区位条件好、景观特色佳、文化积淀深、有一定开发基础的文化旅游景区(如五指山黎峒大观园,琼中百花岭、屯昌木色湖山地自行车主题公园等景区),集中投入,优先开发,尽快形成一批集“吃、住、行、游、购、娱、养、疗、休”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景区。对其他景区,则根据难易程度,分步开发,滚动发展。
4.坚持市场导向及当地居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开发主体,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鼓励企业组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区域的大型中部文化开发集团,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要求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收入,促进民族团结的目的。
(三)发展目标
随着中线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经过五至十年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竞争有力的中部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山地文化旅游、养生、度假目的地,形成“山海并举,东西互补,中南联运”的全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四、加快推进中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工作及建议
(一)成立中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由朱寒松厅长任组长,各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厅市场产业处、文化处、艺术处、文物处、群体处、竞体处、财务处,省群众艺术馆和海口、三亚及中部六市县文体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任成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中部六市县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召开联席会议,具体统筹、指导、协调中部发展文化旅游工作,研究解决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为其他景点景区开发做榜样。通过调研,发现中部地区有一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已具备开发条件、具有发展潜力的景点景区。下一步,我厅将发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优势,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做好如下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培育工作。
一是将屯昌坡陈村海南民间武术传承交流中心培育成海南民间武术旅游基地。该村自清朝咸丰年间开始便养成了练习民间武术《五形桩》的习惯,目前全村男女老少都会武术。特别是农闲时节,村民集体演练时更是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极具武术旅游景点开发价值。拟通过帮助指导武术表演、修建武术练习场馆和改善交通环境等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将其打造成海南民间武术旅游基地。
二是将五指山初保村黎族山寨培育成黎苗风情旅游基地。五指山初保村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现今仅存的一个黎族干栏民居建筑生态自然村,较为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了黎族原古的小农生产方式、民俗民风、民间织锦工艺和干栏民居建筑艺术等传统民族民俗文化,被称为“海南第一黎寨”,被提名《世界遗产名录》,极具研究和保护价值。拟通过发掘整理该黎寨的传统文化、培养传承人、制定保护开发规划、改善交通环境等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将五指山初保村打造成展示黎族传统建筑、服饰、宗教、饮食等民族文化的黎苗风情旅游基地。
三是将琼中水会古城、岭门老市培育成中部历史文化旅游基地。水会古城位于琼中大保村,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据《琼州府志》记载水会所建成城墙周长1800米,高21.6米,宽3米。东西相距600米,南北相距300米土石结构。如今水会古城大部分已毁,但遗迹尤存。水会古城遗址周边文物资源丰富,有水会古城古井、总管官田界碑和水上岭摩崖石刻等。
岭门老市位于琼中湾岭村,是清朝康熙二十八年黎区和汉界的门户,是山区货物和汉区商品交易的集散地。1939年遭日本飞机轰炸,大量房屋被毁。岭门老市文物资源丰富,现存有岭门老市旧址(即十字街)、岭门老市古井、岭门老市军坡场、岭门法国教堂旧址,定安九小旧址、石蛇古道、岭门日本桥等文物景点。
水会古城和岭门老市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均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拟通过文物修缮、景点景观升级改造和改善交通环境等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将其打造成中部历史文化旅游基地。
(三)发掘整理一批民族文化资源,为进一步丰富黎苗文化旅游内涵创造条件。海南中部地区是黎族苗族主要聚居的区域,其中黎族在海南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苗族在海南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和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中,黎族、苗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开展黎苗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下一步,将安排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中部地区开展挖掘整理黎苗传统建筑、服饰、宗教、艺术、饮食、医药等民族文化和民间民俗、传统技艺等工作,切实抓好五指山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升级改造工作,积极办好五指山地区的黎族织锦、苗绣、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承村和文化示范村,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进一步丰富黎苗文化旅游内涵创造有力条件。
(四)引进一批体育品牌赛事,为开展山地体育旅游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近几年来,五指山、屯昌、琼中、保停等中部地区市县利用热带雨林环境优势,精心策划和打造了一批包括漂流、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山地高尔夫、房车等山地体育运动项目,较好地满足了中外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为吸引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来海南开展山地体育旅游,个别市县在局部范围还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如屯昌举办山地自行车赛、琼中举行少数民族顶棍、射弩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取得了较好效果。下一步,将组织体育部门对中部地区适合开展山地体育运动旅游的项目进行调研论证,并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际体育运动组织引进一批符合中部地区开展山地体育运动特点的品牌赛事。同时,大力支持五指山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琼中女足训练基地和百花岭山地高尔夫、屯昌木色湖山地自行车主题公园等体育运动场所建设,为开展体育品牌赛事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山地体育旅游的社会影响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中部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进一步扩大中部文化旅游的社会影响力,下一步,将大力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组织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南海网等新闻媒体记者深入中部地区对文化旅游景点景区进行采访和专题报道。二是组织海南在线“走读海南”网友团队到屯昌坡陈村、指山初保村、琼中水会古城和岭门老市等地开展活动,为培育一批文化旅游景点营造良好的网络宣传氛围。三是安排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前来海南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单位在取景、制作过程中,更多地安排中部地区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等元素,以达到通过电影、电视剧来宣传中部文化旅游的目的。四是安排相关部门在中部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景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能大赛,充分展示和宣传黎苗文化旅游的无限魅力。五是组织相关媒体单位创建海南文化旅游网站,搭建营销平台,积极做好中部地区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等。
(六)想方设法改善中部地区文化旅游的交通环境。继续与省交通运输厅携手合作、在共同推进西部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的解决中部地区文化旅游景点行车难的问题,大力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
总之,中部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通过社会各界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中部文化旅游一定会打造成优势突出、布局科学、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山地文化旅游、养生、度假目的地,一定会发展成为我省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