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18.01.2016  16:45

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我省推出十项精准措施,加快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整村推进改造,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奋勇村成为又一个美丽乡村。本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王为 摄

  本报记者 刘笑非 彭青林  通讯员 吴晓笙

刚刚过去的5年,是海南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亮点频出的5年:全省36万多人脱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老区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整村推进、旅游扶贫开发等脱贫新路子步入正轨。

接下来的5年,将是海南扶贫工作全力攻坚、巩固成果的5年,47.7万贫困人口、300个贫困村庄、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要全部摘到穷帽子,与全国同步携手奔小康。

这是挑战,更是机遇。1月15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我省根据实际,提出实施精准脱贫十项措施,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同时将全省各相关单位全部动员起来,并对各自牵头的举措拿出指导性意见,明确脱贫攻坚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十驾马车”同时拉动只为一个目标:2020年与全国同步奔小康!

一、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归根到底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支撑。结合我省当前实际,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低效种养业,利用起热带特色的优势,从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热带特色农业和养殖业。

扶持、引导贫困地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减低效换高效,用农业经济提质增效推动脱贫。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而扶持、引进一批加工企业进入贫困地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辐射作用,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当下,100个特色产业小镇、1000个美丽乡村建设也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不断完善小镇、乡村基础设施,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就地城镇化。资产收益扶贫、财政资金投资资产折股量化扶贫等方式,都在进一步探索中。

二、发展乡村旅游脱贫

在我省贫困人口较集中的中部山区,尽管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发展相对滞后,但其山清水秀、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却异常丰富。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环境下,依托琼中什寒村的旅游扶贫经验,在条件好、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旅游扶贫,发展农业观光、乡村度假等旅游模式,将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三、发展电子商务脱贫

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互联网巨头布局海南,在互联网大潮之下,也让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抓住了一丝契机。鼓励邮政、供销、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电商服务平台,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互联网打破空间局限,对接市场。

同时借助淘宝大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打造持续的电商人才。

四、引导劳务输出脱贫

转移一人、脱贫一户。”通过外出务工等方式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贫困家庭脱贫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对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针对性加强旅游餐饮、家政服务、烹饪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强化就业服务,并鼓励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争取每个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实现转移。

五、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脱贫

贫困家庭接受不到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是“一代穷代代穷”的恶性循环主因,如何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彻底拔除“穷根”?

答案在于各级教育经费着力向贫困地区、向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倾斜,助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授人一技之长。

另一方面,还要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引导贫困户破除“等、靠、要”的懒散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双手改变贫穷面貌。

六、实施卫生健康脱贫

在目前全省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要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大医疗帮扶力度。把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要的减贫措施来抓。

推进城市三甲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县医院、二甲以上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乡镇医院项目,保证贫困人口享受到安全、有效、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七、实施科技、人才引领脱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都在扶贫攻坚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村发展的特色产业,选派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创业、技术人才到贫困地区办项目。同时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加强培训,培育农业骨干,带动老乡脱贫。

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

要致富、先修路。”对于我省中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将“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扶贫的突破口是最好的选择。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

九、生态移民、生态补偿脱贫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面对经济发展长期受限的我省重点生态区域,在做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同时,要推动建立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聘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转业,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而对于处在生态核心区的村庄,与其高成本高风险的大规模建设,实施整村搬迁是最彻底、最现实的脱贫途径。既然要搬,就还要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创造就业机会,保障群众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十、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在全省的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重特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是政府的义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将这类特困群众中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改善供养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也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掉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贫困人口的情况同样在不断变化,今后5年,会有大量脱贫者,也就会有少数因各种原因的返贫者,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在保留400个调查组的同时,十大扶贫措施也将不断随着扶贫形式的变化而发挥着作用。

(本报海口1月15日讯)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6年1月16日   A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