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常态下“绿”转型

06.05.2015  23:22

  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举措,为开启经济新常态下的“绿”转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勾画出了路径蓝图,具有重大意义。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人口红利逐步消减,靠要素的粗放投入来拉动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不久前,环境保护部公布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京津冀就占去8席,不仅大气污染严重,而且人均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大自然正以特有的方式警醒我们,只有向“绿”转型,才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向“绿”转型,不仅会令天蓝、水净、空气更清新,还会形成节能环保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减少污染颗粒物排放,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环境、治理雾霾等污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扩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消费需求。据估算,若实现2018年在全国全面供应“国五”高标准汽柴油的任务目标,炼油企业将增加至少600多亿元的技改投资。向“绿”转型,也为资源枯竭型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赶超”打开了机会之门。贵州习水县农村的一些村民几年前主要靠小煤窑挖煤生活,收入不高,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安全问题。现在,该县关掉了几百家小煤窑,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绿色养老等产业当作了新的“摇钱树”,村民富了,环境美了,实现“小康梦”的基础牢了。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向“绿”转型,绝不限于保护环境和生产出更多节能环保的产品,更在于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工业生产、城市布局等各个方面。城镇化变“绿”的潜力,就非常惊人。前些年,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大园区,使得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的人口与经济产出十分有限。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绿色道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城镇化模式,把绿色化与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就能上一个大台阶,经济增长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改革创新是开创绿色转型新局面的“秘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要在稳增长的同时,坚持用改革的手段,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各地区各部门都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以新的作为主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绿色发展才有望真正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