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津携手10年的教育项目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什么?

22.08.2015  11:31

  一个琼津携手10年的教育项目,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是什么?

  是呵护青年学子求知的梦想,是让少数民族学子能有一双坚强翅膀翱翔蓝天。

  这场教育圆梦行动从10年前开启:2006年,天津科技大学拿出专门的招生计划,定向特招海南少数民族学子。10年时间里,包括即将入校的第十届学子,天津科技大学累计专门招收285名海南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子,其中89.6%的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毕业生”、“感动科大十大学子”等荣誉称号,23名学子加入党组织,在六届156名毕业生中,有9人考上研究生,多达116人回到了家乡海南,其中15人到最基层乡村工作。

  琼津10年携手育才结出的硕果充分说明,这是一项助力少数民族学子圆梦高等学府的教育工程,是一项加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建设力量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加快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德政工程。

  省校合作

  拓宽民族学子进入大学渠道

  海南教育界曾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考上大学的很少,民族人才的培养长期受到制约。

  怎么从根本上破解?时光回溯至2006年,在时任省委副书记罗保铭的积极倡议和直接推动之下,海南省政府与天津科技大学签订省校合作协议,约定从这一年开始,天津科大在原安排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总量基础上,每年增加招生计划,特招少数民族考生。

  从此,每年都有一批高考成绩只有“二本分数”的海南少数民族学子,进入了“一本院校”天津科技大学。

  省教育厅统计显示:2006年至今,天津科技大学海南民族特招班累计入校的285名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子,入校之后分布在天津科技大学的机械、电信、材料、生物、海洋、包印、经管、计算机、食品、应用文理等10个学院、18个优势特色学科专业。

  进入大学的海南民族学子,在校园里绽放着独特的“海南气质”:“感动科大十大学子”的舞台上,有了海南少数民族学子;舞台上欢乐的竹竿舞姿跳动起来,这是校园最靓丽的“南国风景”;而从海口的红树林保护区到三亚的“国家海岸”海棠湾,从“浪花上的城市”三沙到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办地琼海博鳌,海南少数民族学子是传播天涯美景的忠实使者。

  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说,省校合作形式拓宽了民族学子进入大学的机会和渠道,让民族学子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培养出的民族地区本土人才也将更好地为海南服务。

  两地关爱

  民族学子共沐琼津阳光成长

  特招班十年,学子们一直感受到来自省委、省政府的特殊关爱。

  孩子们不会忘记:第一届、第二届学子入校之时,罗保铭都抽出时间来和大家座谈,鼓励学子“刻苦学习,提高本领,饮水思源,报效家乡”。2009年7月,罗保铭与回琼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特招班学子谈心,希望同学们“奋发向上、不断努力、开阔视野、多学知识”。2010年6月,罗保铭亲赴天津科技大学,参加首届特招班学子毕业典礼,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留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永远进取”。2013年8月,2013级新生以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罗保铭寄语学子“学知识、长本领、修品行、跟党走”。

  这些年来,海南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民宗委等省直有关部门全力支持这一项目的实施,最近和省教育厅一起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科技大学海南少数民族特招班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包括优化招生规模和专业、完善保障机制等含金量高的具体措施。省内有关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回乡学子创造环境、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人才资源效益。

  在学校里,特招班的学生也享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四个百分百”待遇:一是特招班学子百分之百就读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二是特招班学子百分之百纳入学长关怀计划;三是优秀教师和干部带班指导覆盖面达到百分之百;四是特招班学子奖助学金受益面达到百分之百。

  带着发自心底的感恩,怀揣着报效国家的志气,特招班学子们信心满满、奋发向上。

  首届特招班学子李谨文,开始就读时曾一度多门“挂科”,在学校老师一对一的辅导鼓励下奋起直追,不但顺利毕业,而且在3年前成功考入了海南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如今,谨文已是三亚一家五星级律师事务所律师,业绩突出。

  学成归乡

  民族地区发展增添新生力量

  感念省委省政府的特殊关爱,特招班学子怀着一颗“感恩报效家乡之心”,在学成毕业之后,纷纷选择回到家乡海南。

  第一届学子肖泽华2010年6月毕业后,入伍到海南边防总队陵水边防支队。今年1月,调任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边防派出所之后,肖泽华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走访港内565家渔排,摹绘出《新村港养殖渔排分布图》。凭借着大学所学的食品专业知识,肖泽华还联系技术人员,帮助渔民保鲜鱼肉。

  2011年10月,海南省委组织部招考选聘生,第二届学子李学智到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钱铁村做村委会主任助理,一干就是三年。李学智带领钱铁村52户群众养蜂,成立“康优”养蜂合作社,帮助王下乡703户农户种上了沉香、花梨,乡亲们亲切地叫他“智哥”。

  农家书屋里添置了提高割胶技术的书籍,小额贷款解了瓜菜种植户的资金难题……为五指山市毛阳镇毛栈村带来这些新气象的,是特招班第二届学子吴敏敏。和李学智同时考取选聘生,吴敏敏分配到毛栈村委会当主任助理。四年来,逢年过节,吴敏敏自掏腰包买水果、米和油,送给村里的孤儿、五保户,是毛栈村百姓口中的“女儿敏”。

  一批又一批学子归来,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出无愧于青春的选择,并激励着特招班的新一代学子。这几天,在走访了海南金海浆纸业、海马汽车、椰树集团等省内大型企业之后,特招班第六届学子刘宁下定决心:明年毕业之后将回到家乡,从最基层的农村干起来,让我们美丽家园更美好。

  1997年出生、今年被特招班录取的三亚市第一中学毕业生邢晨曦同学,正在畅想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希望可以通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学习,将来可以为家乡海南“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求学渤海之畔,奉献南海之滨。天津科技大学海南民族特招班的学子们志存高远、勤奋执着,和着家乡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足音,唱响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记者郭景水通讯员朱双平)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