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口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海口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海口市统计局
2013年,海口市以加快转型为主线,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新挑战,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据初步测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4.64亿元,按可比价格算,比上年增长9.9%,与全年10%的增长目标仅差0.1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5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7.03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9.07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22.3%和73.3%。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6.5:24:69.5,其中,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回落0.3和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
(一)生产领域全面提升
1.农业经济发展平稳。好天气促使农作物稳产增产,为农业经济稳定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4.51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其中蔬菜种植面积40.87万亩、产量54.62万吨,分别增长3.5 %和 3.1%;橡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6.1%和6%;全年花卉种植面积5.09亩,增长0.1 %,实现产值9.4亿元。畜牧业逐渐走出“猪周期”和H7N9禽流感的影响,市场供需日趋正常。全市畜牧业规模户已达1628户,其中养猪规模户1072户。全年生猪出栏量达102.52万头,增长7.6 %,猪肉总量达 8.87万吨,增长6%。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市水产品产量 6.10 万吨,同比增长 13.6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 3.62 万吨,增长 42.6 %。201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95.2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增加值58.54亿元,增长6.3%。农业增加值内部结构农林牧渔服之比为43.7:7.3:33.7:11.1:4.2。
2.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效初显。2013年,海口市始终贯彻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大力调整工业结构,虽然经受市场供求、产能过剩、产品竞争力弱使部分企业减厂、停厂甚至关闭,土地的制约也使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企业外迁等影响工业生产的下降。但我市大力培育和发展的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前景较好的医药、烟草、机电以及传统的食品制造等行业取得较好发展,增强了工业增长的内涵。2013年,全市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2.6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4.72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3.81亿元,增长6%。医药、烟草、机电三大支柱行业共实现增加值7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
全市工业产值超50亿元的行业有3个,其中超百亿元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医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65家,共完成工业产值45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0.8%。
(二)需求领域协调增长
1.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9.3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3.4%,同比增长27.2%,比全年目标高4.2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如果扣除飞机购置,实际增长24.5%,比上年减缓4.6个百分点。投资进度完成较好的是房地产、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体、教育等行业。新开工项目176个,增长20.5%。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7个,增长64.4%。从行业看,房地产业仍是投资的重点。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01.2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4%,增长5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扎实有效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有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竣工、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9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12.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3.5%。
房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6.4亿元,经上年增长46.1%;房屋销售面积337.68万平方米,增长26.9%。商品房在建规模增幅较大,2013年全市商品房施工报建面积276.34万平方米,增长5.5%;批准预售的商品房120项、面积499.1万平方米,增长31.6%。商品房销售平稳增长,价格趋于合理。从网签看,2013年全市销售商品房31593.6万套、337万平方米,增长32.7%和26.7%(完成年计划的105%)。其中,商品住房2.7897万套、315.79万平方米,增长28.9%和23.24%。商品房均价为8107元/平方米,增长14.73%。商品住房均价为7738.4元/平方米,上涨17.1%。剔除团购房后,商品房均价为9270元/平方米,下降1.26%;商品住房均价为8797元/平方米,实际增长1.45%。岛内购房比例有所增加,岛外购房仍占主导地位。岛内与岛外分别占商品房登记销售总面积的58%和42%,套数的54 %和46%,剔除团购面积,岛外购房面积占销售总面积的51.2%。
2.消费需求平稳提升。2013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整体运行平稳,但下行压力加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05亿元,增长12.3%,增速比上年的12.7 %减少0.4个百分点。
(1)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9.1%,比上年减缓0.5个百分点。其中大印、大棒公司销售额的高速增长,是批发业销售额乃至商品销售额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13年两家公司的销售额 808.91亿元,占全市批发业销售额的48.4%。
(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9.2%,比上年减缓0.7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较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好,在上年销售不景气、同比低基数基础上,销售额和零售额分别增长49.3%和22.6%。而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长6.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0.9个百分点,是影响我市零售业增速不高的主要原因。
(3)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1.3%,比上年减缓3.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1%,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7%。2013年的中秋月饼,据对佳宁娜、龙泉集团等主要月饼生产酒家的了解,销售额预计比上年减少30-40%。
(4)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3.3%,比上年的19.2%减缓5.9个百分点。
3.外贸进出口总额平稳增长。据海口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出口18.85亿美元,增长4.8%;进口32.16亿美元,增长33.0%。一般贸易进出口37.3亿美元,增长37.9%,占进出口总额的73.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5.7亿美元,增长12.6%,占进出口总额的50.3%。美国是最大贸易伙伴,香港为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国进出口20.2亿美元,增长71.3%,占进出口总额的39.6%;对香港出口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8%。
(三)民生领域不断改善
1.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和传媒、交通运输等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支出达9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8.6%。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61元,比上年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55元,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680元,增长15.3%。居民消费支出继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855.56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40元,增长14.5%。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7%和48.2%,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4.3个百分点。
3.完成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全年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05万套,占计划的105.6%,新开工建设面积119.02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开工3500套,占计划的100%。其中竣工3500套,占计划的100%;改造面积30.9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30.9万平方米。
4.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9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473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2%,低于3%的全年控制目标。全市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16161人。发放创业小额贷款6101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2186人。
(四)运行质量不断改善
1.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全市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4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收入86.73亿元,增长15.1%。
2.金融存贷稳步增加。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55.19亿元,比年初增长1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88.25亿元,比年初增长8.9%,其中短期贷款547.87亿元,增长39.5%;中长期贷款2407.07亿元,增长4.4%。
3.物价指数低位运行。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2.9%,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从八大类来看,八大类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3.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5%;烟酒类价格上涨1.1%。
4.旅游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了琼北过大年、成都推介会等市场宣传,以及各大旅游企业、景区以及度假酒店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做到淡季不淡。另外,“海口-哈尔滨”直达列车一举打通了从祖国最南端到最北端的省会城市陆上通道,促进客源增长。2013年全市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1044.31万人次,增长9.6%,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20.16亿元,增长18.3%,比上年减少4个百分点。周末市民休闲游、乡村生态游及婚庆游等,已成为海口乃至琼北的重要旅游产品,弥补了入境市场和国内公务差旅游的不足。
重点旅游项目按时序推进。观澜湖电影公社、风情小镇、免税店进展顺利,红树林湿地公园东寨港大道已进场施工,演丰风情小镇已经顺利与演丰统筹城乡项目衔接。全年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额61.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52.4%。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重点企业生产滑坡严重,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一是汽车行业阶段性去库存导致增长乏力。由于车型老化,销量下滑严重,新车型未能抵补,导致产值和增速未能达到预期,全年汽车产量和产值分别下降16.2%和13.5%。二是化纤行业走软、企业搬迁和关闭等是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疲软的关键。化纤纺织业产值下降 60.3%,浩业、振业和翔业至今仍停产,搬迁和关闭造成产值减少30.8个亿。三是规模工业效益下滑。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1.58亿元,下降14.7%;亏损企业35户,亏损额达5.41亿元,增长73%。
(二)入境旅游下降幅度较大。全球经济的低迷和政局的不稳定,对我市传统入境游客产生明显影响,入境旅游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短期内难于全面回升。2013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5.66万人次,下降12.9%。
(三)物价持续上涨,制约消费增长。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方面对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刚性拉动零售额增长,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粮油、肉禽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其消费的弹性小,替代效应不明显,无论价格涨跌,都必须消费,因此物价上涨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居民的即期消费和质量。对于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来说,无疑加重了负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三、对策建议
从目前来看,尽管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不容乐观。需要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强化举措,聚集发展正能量,进一步巩固经济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
(一)努力抓好主体服务。一是服务经济方式要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的调度分析与监测,提前做好预测预判,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协调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努力做好为市场主体发展服务工作。同时,要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出台相关经济刺激政策,着力保证全市经济稳中有升。二是企业经营形式要转型升级。积极调整经营者结构,充分挖掘现有潜力,提高全市经济质量,做大经济总量,促推经济发展升级。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2013年全市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1.7%,虽然目前全市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但短期内全市经济增长仍需依靠投资的拉动。而要确保投资较快增长,就要抓好项目建设。一是要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要抓好招商引资活动中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尽早发挥投资效益。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集中要素,整合资源,实施全过程管理服务,全面加强工作调度,定期督查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拆迁、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力争提前竣工达产。
(三)全力抓好产业发展。一是要改变管理模式,即由抓企业(项目)为抓产业发展,由项目招商改为产业招商。从产业规划布局、招商引资、项目报批与建设、企业投产、协调服务等全程跟踪,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二是要着力产业集群培育。集群发展医药、光伏、烟草等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提质发展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金融、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托农业资源,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