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南信息化发展统计监测报告

19.05.2014  21:11

2011 年海南信息化发展统计监测报告

苏绮凌

 

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海南在“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总基调下,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信息产业集群,调整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工程,强化企业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普及和深化,不仅为《海南“信息智能岛”规划(2010-2020年)》第二个五年规划开局画上了新的标志,而且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长期的又好又快建设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智能支撑。

一、2011年海南信息化发展主要成绩

(一)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基础日益坚实

2011年,海南紧紧围绕《海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按照创新驱动、惠及全民、融合提升、园区带动的要求,海南全力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全面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在“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总体目标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智能岛”建设,完善信息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全省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稳步提高,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海南信息化发展指数(II)为0.674,比2010年增长11.24%,在全国31个省市中位列第15位,比2000年前进了6位。分析2011年全省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发展效果三大指数的大幅提升。(见图1)

(二)信息化五大方面发展特色凸显

信息化发展指数(II)由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五个分类指数构成。2011年,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南五个分类指数均比2010年呈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提升幅度较为明显,在10%以上的是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13.28%、20.96%和13.31%;提升幅度相对缓慢的是应用消费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分别比2010年提升了7.21%和1.44%。

1、信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战略性作用日益凸显。2011年,继续本着“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建设”的方针,全省形成了“三纵两横”覆盖各市县的骨干网络,城市光纤已延伸到小区、商住楼;农村光纤在通达乡镇的基础上,向行政村延伸,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省城乡的信息通信网络,综合通信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1年底,全省电话拥有率达97.7%,首次突破90.0%大关,比2010年提高了8.1个百分点,比2000年明显提升了79.9个百分点,其中,行政村电话通达率连续六年保持在100%水平,20户以上自然村电话通达率100%;电视拥有率28.45%,比2000年提升了9.0个百分点;计算机拥有率10.75%,是2000年的22.4倍,其中,乡镇通互联网连续六年保持在100%水平;无线宽带覆盖重点旅游景点景区、信息产业园区,3G网络全岛覆盖,LTE规模商用起步,IPv6规模部署,三网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物联网在重点领域初步商用,泛在网络环境初步形成。从综合指数看,2011年全省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数为0.384,比2010年增长13.28%,发展速度仅次于产业技术指数位居第二,成为全省信息化发展快速推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2、信息产业技术取得重大进取,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2011年,全省信息产业技术指数大幅增长,为0.869,比2010年增长了20.96%,发展水平在信息化五大指数中最高,比总指数高出28.96%,成为全省信息化加快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全省信息产业技术取得重大进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普及和深化,传统产业提升效果明显。全省各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了资源配置、生产调控、营销服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控制;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了海南农垦橡胶销售体制改革;海航集团运用信息技术构筑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系统实现省内骨干旅游企业全部入网;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企业信息化应用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信息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1年底,海南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8亿元,同比增长67.6%,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41.6亿元,同比增长1.0倍,规模以上软件服务业实现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3.1倍;通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18.2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步入了良好发展阶段。

(3)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成为政府监管和服务重要手段。省党政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四大省直机关和市县党政部门的互联互通,运行了电子公文交换、信息上报、辅助决策等多个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具备承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并已成功运行了省数据共享平台、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信息系统等重要业务系统,全省企业基础数据进入省政府数据中心。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省直厅局和市县政府网站实现由信息发布到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转变;跨部门综合应用向纵深发展,省数据共享平台、省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全省统一的办公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成功投入应用;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开始起步,部门应用系统初具规模,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统计、国土、药监、测绘、气象等部门的系统建设和应用取得成效,各市县电子政务建设陆续启动,自动化办公、网上审批和网上查询等系统相继投入使用。省级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市县级达到70%以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100%实现网上查询、90%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和6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在线办理。

(4)涉农信息化服务初具规模,粮食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等得到发展;启动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实现省内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高度共享;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省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社保系统与社保费征稽系统等多系统实现了无缝衔接和资源共享;建立了全省合作医疗数据管理中心和覆盖全省各乡镇的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网。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稳步推进,效果逐步显现。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进展较快,建立了全岛的精化大地水准面、数字正射影像库、高程模型、地形、地名和专题数据库,完成了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城镇地价基础数据库等建设;积极开展档案目录数据库和企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建成了涵盖全省800多万常住人口信息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海南加强科学决策和宏观监管、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信息知识支撑指数保持平稳增长,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位居全国中上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始终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幅度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积极扩大教育发展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夯实教育基础,使教育事业取得迅猛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8.07年增加到2011年的9.22年,人口文化素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海南信息化发展注入了牢固的智力支撑,2011年海南信息知识支撑指数为0.861,比2010年增长了1.44%,在五个分类指数中排位第二,比总指数高出27.76%,在全国31各省市中位列第8位,处在中上游水平。从发展水平看,自2000年起,全省知识支撑指数始终高于信息化发展指数(II)。

4、信息化应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在各省市中的位次明显前移。2011年,海南不断加大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得互联网用户数迅猛增长,由2010年的287.05万户增加到2011年的618.11万户,增长了1.2倍,全省互联网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人均信息消费额为738.47 元,比2010年增长了3.93%,是2000年的4.37倍。从综合指数看,2011年海南信息化应用消费指数为0.65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0.677),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7.21%,是2000年的2.1倍,在全国31个省市中位列第15位,比2000年提升了15位。

5、信息发展效果指数高速增长,但总体水平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的不断扩大,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海南信息发展效果指数大幅增长。2011年海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2.66亿元,比2010年增长1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898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0年增长11.1%,是2000年的3倍;全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增加,信息研发经费明显扩大,由2010年的7.0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7亿元,增长了47.7%;专利申请数637件,比2010年增长22.7%;专利授权数110件,比2010年增长54.9%;拥有发明专利数542件,比2010年增长27.2%。从综合效果看,2011年海南信息发展效果指数为0.603,比2010年增长13.31%,但仍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23),在31个省市中位列第20位,处于中下游水平。

二、海南信息化发展与全国及各先进省市的差距

(一)总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些年,随着经济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省委省政府对信息化发展的日益重视,海南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但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后劲支撑不足,截至2011年,海南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依然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与全国排位第一的北京市对比,差距较大,2011年仅为其的六成左右。

表1:2000-2011年海南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与全国对比情况

 

 

海 南

全 国

差 距

2000年

0.4563

0.4944

-0.0381

2001年

0.4675

0.5104

-0.0429

2002年

0.4905

0.5318

-0.0412

2003年

0.4934

0.5525

-0.0591

2004年

0.5116

0.5694

-0.0578

2005年

0.5285

0.5889

-0.0604

2006年

0.5521

0.6108

-0.0587

2007年

0.5722

0.6327

-0.0605

2008年

0.5955

0.6540

-0.0586

2009年

0.6226

0.6811

-0.0585

2010年

0.6530

0.7068

-0.0538

2011年

0.6739

0.7320

-0.0581

从五个分类指数看,2011年,除信息知识支撑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四项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见表2)

表2: 2011年海南信息化发展五个分类指数与全国对比情况

 

 

基础设施

指数

产业技术

指数

应用消费

指数

知识支撑

指数

发展效果

指数

海 南

0.384

0.869

0.652

0.861

0.603

全 国

0.450

0.980

0.677

0.831

0.723

差 距

-0.066

-0.111

-0.025

0.030

-0.120

从12项基础指标看,2011年,海南有6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电话拥有率、人均电信收入、每百人互联网、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教育指数、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电视拥有率、计算机拥有率、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人均信息消费额、信息产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人均GDP。(见表3)

表3: 2011年海南信息化发展12项基础指标与全国对比情况

 

 

 

海 南

全 国

差 距

电话拥有率

部/百人

97.70

94.90

2.80

电视拥有率

台/百人

28.45

38.78

-10.33

计算机拥有率

台/百人

10.75

16.87

-6.12

人均电信收入

元/人

895.85

733.28  

162.57

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

个/百万人

83.43

308.63  

-225.20

每百人互联网数

户/百人

38.53

38.08

0.45

人均信息消费额

元/人

738.47

1158.96

-420.49

信息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

%

39.10

35.7 0

3.40

教育指数

%

0.826

0.822

0.004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5.50

43.40

2.10

信息产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

0.41

1.84

-1.43

人均GDP

元/人

28898  

35181

-6283

注: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暂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替换。

 

(二)在全国五大信息区域划分中,海南处在第三类地区

全国五大信息区域划分中,第一类为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第二类为信息化发展中高水平地区,第三类为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地区,第四类为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地区,第五类为信息化发展低水平地区。根据五大信息区域划分标准,对照当前海南信息化发展情况,海南处在第三类地区,信息化总指数与大多数分类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水平仅相当于第一类地区的70%,第二类型地区的90%。(见表4)

 

表4: 2011年全国及五个类型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

 

 

总指数

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

应用消费

知识支撑

发展效果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全国平均

0.732

0.450

0.980

0.677

0.831

0.723

第一类地区

0.897

0.669

1.125

0.849

0.959

0.883

北京

1.077

0.758

1.244

0.930

1.193

1.261

上海

0.982

0.815

1.188

0.919

1.053

0.937

天津

0.857

0.579

1.094

0.806

0.970

0.836

浙江

0.828

0.707

1.050

0.822

0.816

0.744

广东

0.823

0.560

1.062

0.856

0.882

0.756

江苏

0.815

0.596

1.115

0.760

0.839

0.765

福建

0.767

0.573

0.954

0.814

0.835

0.661

第二类地区

0.737

0.470

0.962

0.702

0.874

0.675

辽宁

0.763

0.521

1.000

0.741

0.870

0.683

陕西

0.761

0.435

0.987

0.668

1.025

0.691

山东

0.715

0.452

0.953

0.667

0.794

0.709

湖北

0.708

0.421

0.913

0.652

0.880

0.672

重庆

0.705

0.414

0.966

0.667

0.843

0.637

第三类地区

0.672

0.408

0.869

0.631

0.845

0.608

山西

0.684

0.413

0.889

0.665

0.848

0.605

吉林

0.683

0.441

0.878

0.646

0.855

0.595

海南

0.674

0.384

0.869

0.652

0.861

0.603

黑龙江

0.673

0.405

0.886

0.612

0.852

0.613

内蒙古

0.670

0.451

0.813

0.654

0.844

0.587

宁夏

0.669

0.412

0.837

0.625

0.860

0.612

安徽

0.664

0.395

0.904

0.588

0.814

0.619

湖南

0.660

0.359

0.877

0.603

0.827

0.635

第四类地区

0.635

0.368

0.821

0.601

0.797

0.588

四川

0.652

0.372

0.889

0.592

0.784

0.624

河北

0.651

0.423

0.815

0.637

0.790

0.588

新疆

0.640

0.394

0.822

0.658

0.774

0.553

青海

0.632

0.382

0.769

0.636

0.807

0.566

甘肃

0.630

0.337

0.830

0.580

0.797

0.606

江西

0.629

0.379

0.796

0.564

0.834

0.574

贵州

0.626

0.310

0.808

0.556

0.834

0.621

河南

0.619

0.351

0.836

0.581

0.756

0.571

第五类地区

0.603

0.322

0.792

0.572

0.741

0.588

广西

0.616

0.354

0.800

0.595

0.766

0.565

云南

0.603

0.321

0.802

0.564

0.738

0.589

西藏

0.591

0.291

0.775

0.558

0.720

0.611

三、海南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难以支撑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些年,海南信息产业虽然得到大力发展,但由于经济总量偏小,科技创新力量薄弱,海南尚未形成良好的信息产业集群,加上软件开发业基础薄弱,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明显不足,可利用和共享的信息资源匮乏,多数产品位于价值链的低端,缺少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难以支撑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2011年,全省信息化资金投入3000万元,仅占地方财政预算总支出的0.04%左右,投入明显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形成体系,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信息技术应用需求。

(三)信息化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

整体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多数行业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不高,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程度较低,高端技术较少,装备和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明显不足,信息化在全省各行业中的应用度和影响度远远不够。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由于技术的渗透性差,深度开发、应用少,无法多级带动全省各行各业产生倍增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相对偏小。

(四)信息化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远远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难以助力信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五)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伴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信息化逐步融入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但由于信息化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行政监管不到位、行业自律差、技术保障水平明显不足,加上民众意识淡薄,来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屡治不尽,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对“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要紧紧围绕“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提出的 “一个基础、两个重点、三个园区、四个体系、五个突破”目标,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突破口,加快提升信息产业综合实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纵深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信息服务全面升级;以高层次人才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强对高新科技区、经济开发区和软件园区的规划和引导,开展集群整合,形成特色明显、资源优势互补的信息产业集群格局。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分工、产业协作的产业链。   

1、做大做强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承接国内外信息产业转移。实施大公司带动战略,加速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龙头企业,加强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扶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加快发展通信、数字视听、汽车电子、光电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集群。

2、注重园区建设,加速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采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海南生态软件园、陵水惠普清水湾信息谷、东软信息产业园、海南灵狮创意港和三亚创意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软件研发、信息技术培训等软件产品和相关产业,积极承接台湾、印度和欧洲的软件外包,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积极实施信息化带动、人才集聚和知识产权保护三大战略,完善政策、投融资和中介三大服务体系,统筹各类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建成差别竞争、优势互补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早日建成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3、充分利用海南优势,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利用海南的区位优势,承接日本、韩国、深圳等国内外创意产业转移。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扩大开放,鼓励创意产品原创开发,建立服务于创意产业的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区域创意产业产品评估和版权交易中心,推动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构建以海南灵狮创意港和三亚创意园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游戏引擎开发平台、创意产业孵化平台和工业创意设计中心。重点发展动漫产业、数字艺术设计、网络游戏、多媒体软硬件研发和制作、网络内容开发服务、电信内容增值服务,以及工业创意设计等产业。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探索“政府投入、财政补贴、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方式,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试点示范”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适度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信息化项目,更要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完善。

2、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宽带、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乡宽带通信,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化差距,缩小数字鸿沟,全面提高城乡基础信息建设水平。

(三)扩宽信息化应用领域,促进信息化纵深发展

1、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对旅游、工业、农业和渔业等特色产业改造和提升,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2、要坚持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原则,实行一体化建设、一统型平台、一网制办公、一站式服务、一路上监督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全力打造网络环境下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3、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卫生、社保、教育、科技、文化、交通、社区、住房、电网等领域的应用,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共享,体现信息化建设为全民带来的实惠。

4、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在商贸服务、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应用,重视移动信息化,带动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信息化建设筑牢智力保障基础

1、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促进校企联合,构建从基础教育到在职培训在内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信息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文化素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举办信息化等展览会、信息化宣传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信息化基本知识以及信息化应用的成功典型和取得的成效,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增强信息化意识和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2、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开放、竞争与协作的科技人员引进和管理制度。积极吸纳海内外电子信息产业高级人才、领军人才。依托各类园区基地和重大项目,逐步形成包括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队伍,以满足信息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五)健全信息化建设机制体制,为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加强相关法规规章建设,推进信息化发展 要以信息化地方立法为契机,在政府信息公开共享、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特许经营等方面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制定海南省信息化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信息化项目商业运营管理、电子政务协同互联管理、信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政策,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加强信息化行政执法,保障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度化。

2、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信息安全摆在信息化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容灾备份体系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抓紧出台电子政务等级保护、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安全测评、数字证书接入及应用标准、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增强对网络舆论宣传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