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05.02.2016 09:31
本文来源: 外事侨务办公室
各位代表:
受省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海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5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考验,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紧抓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南海开发战略、省域“多规合一”试点等重大机遇,重点发展十二个产业,狠抓 “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推进基础设施“五网”、六类产业园区、百个特色产业小镇等建设,全面开展海岸线整治、打击违建、水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整治等各项社会治理工作,全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新步伐。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2.8亿元、增长7.8%,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5.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875.1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增加值485.9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971.8亿元、增长9.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7.7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国高3.5个百分点,比预期低1.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5.4亿元、增长10.4%,增速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比预期低1.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25.1亿元、增长8.2%,增速比全国低2.5个百分点,比预期低3.8个百分点。
——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5335.7万人次、增长11.4%,增速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比预期高1.4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572.5亿元、增长13.0%,增速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完成预期目标。
——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9元、增长8.6%,增速比全国低0.3个百分点,比预期低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6元、增长7.6%,增速比全国低0.6个百分点,比预期低0.9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8元、增长9.5%,增速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比预期低0.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收窄1.4个百分点,比预期控制目标低3.0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1万人,比预期多增1.1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8.57‰,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
——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4.02万套,超额完成预期任务。
概括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有“六个新”:
(一)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等重点改革,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一是率先在全国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将海南列为全国唯一的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在省委领导下,政府主导开展32 项前期专题研究,三次召开会议征求国家部委、专家意见,完成《海南省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规划布局旅游园区、高新技术及信息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健康教育园区六类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五网”,制定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方案。二是完成年初省委确定的80项重点改革任务。完成第十轮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82项,推动32个中介机构与省级主管部门脱钩,“一张审批网”100%覆盖省、市县和乡镇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在部分园区实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商事制度改革推向纵深,“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铺开,“一照一码”工作稳步推进,全省新增市场主体9.22万户、增长22.6%;新增注册资本金2481.9亿元、增长38.2%。推进“营改增”试点,减轻企业负担11亿元,受益纳税人近4万户。启动新一轮农垦改革,组建省农垦控股集团,出台《关于推进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铺开,已颁发承包经营权证12.6万本。全省省市县三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工作全面完成,三亚、洋浦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省直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财务由省级财政统一管理的机制。进一步理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体制。户籍制度、国资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深入推进。三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利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策划组织13场主题活动。成功举办2015年中韩人文交流主题省道活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制定《海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向国务院上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把我省木兰湾新区等重要事项纳入国家泛珠合作指导意见,海口海关、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全面融入“泛珠”四省海关、检验检疫区域通关一体化,开展海口湛江“水运中转”和集装箱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建成运营海口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启海口港和厦门港互为中转的港口航运合作新模式。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增长28.7%,推动企业境外融资、利用国际商业贷款12.3亿美元。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海航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完成瑞士机场服务公司、英国伦敦路透社总部大楼等海外收购。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海马汽车在伊朗设厂,立昇公司技术入股俄罗斯企业,海胶集团、洲际油气等企业全球布局步伐加快。四是加大境内外招商力度。成功举办海南与央企战略合作座谈会、厦洽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民企商机研讨会等20多场招商活动,签约项目280个,协议投资额5513亿元。利用省领导出访机会加强境外招商,先后开展“英国、奥地利、瑞士招商对接和洽谈活动”、“韩国2015海南医疗健康产业专题推介会”、“马来西亚企业家招商推介座谈会”等9场专题招商活动,达成一批合作意向,签约项目开工率40%。
(二)全力以赴打好“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重点项目建设赢得阶段性新成果。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省政府提前布局,采取强力措施开展“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派出10个督查组按月督办,省直各有关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市县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项目推进提速,投资持续加快,仅大会战100天新开工项目就1043个,是原定目标的2倍。一是强力推进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督查督办,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创新高,2013、2014、2015年项目中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97.0%、94.0%、74.0%。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9亿元、四批专项基金70.4亿元,合计119.4亿元,其中112个专项基金项目有效拉动投资1864亿元。14个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9个项目入选财政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PPP示范项目,项目数量居全国第六位。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393个省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1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1.3%。西线高铁建成通车,海南进入环岛高铁时代;昌江核电1号机组投产发电,西南部电厂并网运营;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省肿瘤医院建成开诊;华信洋浦石油储备基地、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二期、海口新海滚装码头一期工程等主体已完工,进入收尾阶段。琼中至五指山至乐东、文昌至博鳌、万宁至儋州至洋浦三条高速公路、博鳌机场、美兰机场二期扩建、铺前大桥、红岭灌区工程、南渡江引水工程、跨海联网二回工程、洋浦热电联产工程、省儿童医院、省结核病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文昌木兰湾新区建设、昌江核电二期、琼粤天然气管道、南海佛学院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三是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我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有效激活民间资本。全省民间投资完成1939.7亿元、增长15.0%,比全部投资增速快4.6个百分点,占同期投资的比重为57.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推动发行企业债券53亿元。
(三)重点发展十二个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重为23.1:23.6:53.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一是农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完成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规划划定工作。冬季瓜菜稳定发展,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95.9万亩,出岛量、产值分别达339.1万吨、117.3亿元。种植业结构加快调整,调减甘蔗等低效作物13万亩。改造规模化养殖小区27家,建设大型沼气工程24处,生态循环农业打开新局面。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瓜菜、畜产品合格率均在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所有瓜菜持证出岛,琼海、澄迈被列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单位。首批14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挂牌,三亚芒果、琼中绿橙、五指山红茶成为农业部登记保护的产品。二是信息和医药产业成为工业增长重要力量。在工业增长后劲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信息和医药产业逆势快速增长。印发实施《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互联网领军企业加速布局海南,一批互联网小镇启动建设,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增长14.8%。“光网智能岛”建设加快推进,通信网络清网排障、提速降费成效明显,城市和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89.2%、71.0%。医药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40亿元、增长16.8%,海口制药厂等龙头企业产值增速均在50%以上。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安排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360万元,撬动中小企业担保贷款31亿元,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海口市新华信息产业孵化园、海南生态软件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入选第一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首家省级众创空间正式投入运营。海南生态软件园科技孵化基地、动漫产业基地、海口市信息产业孵化园等的建设稳步推进。三是服务业实现提质增效。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3.1%,比上年高9.4个百分点,重点发展的十二个产业初见成效。旅游经济持续向好,旅游业增加值增长8.1%,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7.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旅游产品日趋丰富,邮轮游艇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发展。西沙旅游常态化运营,全年共开行80个航次、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新开和恢复入境航线19条。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20座,旅游市场整治效果明显,旅游环境稳步改善。金融业继续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增长19.6%,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6.7%、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15.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3.4%、比全国高10.0个百分点。海南银行挂牌营业,填补了我省无独立省级法人商业银行的空白,华夏银行海口分行开业,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13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全省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4.3亿元、增长34.2%,增速全国第二。医疗健康业取得实质性突破,恒大健康产业集团等7家大型医疗企业进驻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1.1%。房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非住宅类投资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100人以上会议1.3万个,参会人数280万人次、增长13.0%,各类展会102个、增长11.0%,会展业增加值增长9.9%。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出台“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围绕9大任务、12项重大工程加快物流业发展。四是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编制实施《海南木兰湾新区发展战略规划》。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海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050亿元、增长11.0%,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28.4%、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发展外海捕捞,开工建造渔船138艘,昌江海尾、万宁港北、乐东岭头一级渔港已建设完工。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850 亩,新建深水网箱218口,实施《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评定2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加快建设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三沙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四)深入开展六项整治行动,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新提升。一是集中开展大气、水等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深入落实“水十条”、“大气十条”,全面开展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编制完成《海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开展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专项行动,三亚河、陵水河等河流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全省94.2%的监测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占92.8%。印发《海南省2015 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大气污染物减排各项重点任务,实行减排约谈,多措并举减少污染物排放,圆满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减排指标任务。建成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参与北部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9%。二是做好“绿化宝岛大行动”决战收官。“绿化宝岛大行动”完成造林20.1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开展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将全省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24元,处于全国前列。三是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补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全省全覆盖。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淘汰黄标车约3万辆,全面完成电厂燃煤机组脱硝改造任务,否决29个不符合生态的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全面供应、销售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提前完成国家要求。实现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双降”。织支持万宁、琼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儋州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生态明先行示范区,琼海、琼中、五指山、澄迈建设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三亚、三沙成为我省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是认真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完成国家对我省的碳减排年度考核,以及全省对各市县的考核。启动参与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完成全省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4.0%,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五)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各项民生事业,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全年全省民生支出939.3亿元、增长13.9%,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7%、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全省开工改造棚户区3.5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4.4万户,改造任务和投入资金均为历年之最。教育,基本实现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完成第三批3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启动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和培养工程,新增普通高中学位4000个。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率先在全国将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万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招生改革试点顺利实施。为全省近万名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生活补贴3092万元。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挂牌成立。海南师范大学实现省部共建。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有序推进。就业,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8.8%。文化体育,国家南海博物馆启动建设,省博物馆二期和民族博物馆改扩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新建400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三网融合”加快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三月三”等活动。琼中女足代表国家出战2015年“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荣获冠军。卫生,省肿瘤医院建成开院。三亚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开始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15个市县28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诊断服务项目。扶贫,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实现8.6万人脱贫。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解决了16.7万少数民族群众行路难问题。对全省农民小额贷款实施财政贴息1.1亿元。社会保障,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实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生育保险等三项医疗保险制度省级统筹。连续第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14年的1779元提高至1964元;实现全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同制度、同待遇,补助标准分别从2014年的120元、130元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145元。食品药品,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加快,为每个市县配备1辆食品安全快检车,在209个超市、农贸市场设置农药残留免费检测点。农村饮水安全,16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部完成,解决了1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他社会事业,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2万余件。全力支持国防建设,军地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民族宗教、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9.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47:1缩至为2.43:1,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消费品市场出现新热点。积极引进和扩大消费,创新营销方式,成功举办冬交会,全年消费增长8.2%,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9亿元、增长7.7%,农村222.2亿元、增长10.8%。进一步争取放宽了离岛免税政策,免税品成为我省消费热点,全年实现销售额55.4亿元、增长28.3%,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个百分点。四是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控制在年度预期目标以内。
(六)全面推进城乡社会治理,城乡一体化开创新局面。一是深化创新城乡规划。指导各市县启动第三轮城市总规修编,除需要国务院审批的海口等3个地级市外,16个市县完成规划成果或纲要编制,其中 4 个城市总规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全部完成所有镇(乡)总体规划和控规的编制工作,完成95.6%行政村和自然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抓好城镇化顶层设计,修改完善《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30)》,全省城镇化率达55.1%。三亚“双修”、“双城”综合试点实现良好开端。儋州、文昌、琼海、海口演丰等3市1镇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琼海“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经验成为全国示范。三是抓好特色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印发实施《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村)建设总体规划(2015-2030)》,建成或基本建成特色风情小镇约 25 个。制定《海南省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初步建成美丽乡村试点 181 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6个。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省53个村庄列入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四是城乡环境卫生、违建等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累计建成垃圾转运站160座,建成并运营 21 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全省70%乡镇已启动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开展整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筑870万平方米。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效果显著,琼海继三亚后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卫生城市”。推进全岛1823公里海岸带专项检查和整改行动,全面整改805宗违法违规问题,拆除违法违规建筑25.7万平方米,收回土地8765亩。五是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禁毒成效显著,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等美德义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指标增速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任务依然繁重;产业基础薄弱、特色产业不优不强,农业、旅游业资源禀赋好,但发展水平不高;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生可持续税源的实体经济项目投资乏力,只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6.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体经济发展亟待转型做大;国际化水平不高,入境游、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与国际旅游岛的定位不相称;市县发展不平衡,部分市县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出现负增长;劳动力职业技能偏弱,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仍需加强,城市交通拥堵、城乡脏乱差等现象有待解决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措施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对于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仍然存在。国内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面总体向好,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压力加大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就我省而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牢牢把握全局,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做好2016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做优做强特色实体经济,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持续强化社会治理管理,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全国一流,推动我省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16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十三五”规划保持衔接;又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目标衔接,主要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控制目标;实现1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与巩固提升。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
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多措并举“增绿”“护蓝”。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试点,加快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儋州、琼海、万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二是开展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大力推进岛东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抓好海口、文昌、琼海等市县灾后林业生态恢复。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加大对珊瑚礁、红树林、稀有林种等重点物种种群保护。严格防范外来物种侵入。三是继续推进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治理等专项行动。编制《全省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开展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治理,加大非煤矿山专项治理和燃煤锅炉淘汰力度,确保空气质量总体不下降。全面推进《全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整治城镇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突出问题,严格控制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城镇内河湖水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开展土壤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重拳打击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耕地修复与治理,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四是全面落实节能减排降碳各项任务。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准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支持企业进行技术装备更新改造,鼓励开发使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造纸、石化、建材、水泥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抓好绿色节能建筑实施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倡导绿色出行,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支持海口、三亚率先在公务用车、公交客车、出租用车等领域普及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全面做好重点企业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工作,为2017年参与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做好准备。推进低碳社区建设,研究推动APEC低碳城镇试点和近零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五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编制《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加强重点近岸海域污染总量控制和动态监测,构建符合海南实际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中部生态区保护,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环保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二)全力抓好“三农”工作打响脱贫攻坚战
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破解“三农”难题,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一是打造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全面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意见》,进一步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大幅调减甘蔗等低效作物种植面积。创建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制定品牌农产品标准,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农业“五基地一区”建设,将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纳入基本农田范围予以永久保护,启动建设5.3万亩育种核心区。实施五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屯昌县创建全区域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二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组织编制《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重点推进20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继续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统筹推进农垦、农村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农垦体制创新、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清理调整不合理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场“基本田”和“经营田”分配管理制度,构建权利义务关系清晰的国有土地经营制度,完善优化农垦土地政策。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实施 “八八战略”,加快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建设,逐步把农垦打造成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国家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区。抓好农垦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运作。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到户工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耕地、林地占补平衡改革试点,支持文昌开展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注重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将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四是着力抓好十大脱贫工程。全面做好调查建档立卡基础性工作,省直各部门、各市县、乡镇抽调1200名工作人员组成400个调查组,就贫困人口状况及各类信息开展摸底调查,逐户建档立卡。特色产业脱贫:鼓励发展“一村一品”,每村抓好一个特色产业。支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乡村旅游脱贫:扶持一批生态条件较好、特色文化鲜明的贫困村,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特色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脱贫:引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市场。劳务输出脱贫:加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有针对性开展旅游餐饮、家政服务、烹饪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教育和文化建设脱贫:加快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卫生健康脱贫:继续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全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扶贫对象补助力度,让贫困人口更好地享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科技和人才引领脱贫: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脱贫:着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道路、饮水、电力、通信、住房等问题。推进贫困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生态移民和生态补偿脱贫:扎实推进整体搬迁移民村庄安置工作,做好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扶持和配套。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人群实施低保政策,加强临时救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五是健全脱贫支撑体系。加大各级财政、金融扶贫投入力度,各类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广大乡村设立便民服务网点。加强和改进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出台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三)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以基础设施“五网”建设为突破口,开启全省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一是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坚持把全岛作为一个大城市来统筹规划建设,推动跨市县间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促进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并进、中部保育发展。完成“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木兰湾新区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海澄文”地区要着重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开放合作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争取设立国家级新区。“大三亚”地区要全方位对旅游要素和旅游设施进行国际化改造,努力建设国际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儋州、琼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其它市县要结合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找准各自发展定位。二是加快基础设施“五网”建设。构建陆海空一体化互联互通“路网”。公路:海秀快速干道确保国庆前全线通车。加快琼中至五指山至乐东、文昌至博鳌、万宁至儋州至洋浦三条高速公路、铺前大桥等一批重大路桥工程建设进度。
推进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启动“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前期研究。铁路:会同广东省加快海口至湛江高铁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三亚至乐东段旅游铁路一期、环岛高铁海棠湾站增建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开展“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轨道交通、洋浦支线、澄迈特色铁路、马村港疏港支线铁路、三亚临空经济区支线铁路等项目前期研究。机场:确保博鳌机场在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投入使用,加大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凤凰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投资力度,尽快开工三亚新机场和临空产业园,加快推进儋州机场前期工作。港口:加快三亚邮轮母港二期、国电西南部电厂配套码头工程、中石化香港公司保税库配套码头、海口港马村港区三期散货码头工程、海口新海港区客货滚装码头二期等项目建设。构筑现代通信“光网”,全面启动光网智能岛建设,打造“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加快推进海口和三亚光纤到户宽带建设;增加基站数量,将4G网络覆盖向自然村延伸。大力建设“海南省政务云计算中心”,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安全、稳定、绿色、智能“电网”,确保昌江核电2号机组年内建成投运,加快跨海电网联网二回、华能洋浦热电联产工程、琼中抽水蓄能电站主体施工进度,不断完善海南电网220KV主网架结构。积极推进昌江核电二期、三亚羊林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大电网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全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质发电,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构建覆盖全省“气网”,确保环岛管网文昌-琼海-三亚段输气管道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琼粤天然气管道前期工作。建设全岛协调均衡生态 “水网”,加快红岭灌区工程、南渡江引水工程建设进度。推动迈湾、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按时开工建设,积极开展海南岛水系连通、热带现代农业水利工程前期研究。三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继续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工作,全面启动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在省总体规划的指导约束下,审定各市县总规,修订《海南城乡规划条例》,加强城市建设规划论证、听证。组织编制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发展规划,培育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文化名镇。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文化特色的塑造。深入推进海口“双创”和三亚“双修”“双城”试点,注重建设海绵城市,有序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合理限制高层建筑,加大对海边、河边、铁路边、高速公路边等关键区域高层建筑和民居民宅的管控力度,着力提升城市形象。继续推进打违、城乡“脏乱差”专项治理行动,大力开展城市修补工作,改善城区面貌,力争再查处违法建筑500万平方米左右,坚决杜绝新的违法建筑。重点解决好城市交通拥堵、乱摆摊点等城市病,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彩化。加强中心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精细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等的建设。
(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充分发挥投资、消费等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基础作用和促进作用。全年安排省、市县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约2400亿元,其中生产性项目占50%以上。
一是着力扩大投资需求。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六类产业园区、百个特色产业小镇、“一带一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点领域,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其中拟初步安排省重点项目421个、计划投资1826亿元。确保京东(海南)运营中心、定海大桥配套路网和三亚海棠湾君悦酒店、万宁石梅湾威斯汀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加大海花岛、腾讯创业基地、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五源河文体中心、三亚亚特兰蒂斯、省儿童医院、省结核病医院等一批重大工程投资建设力度。按时开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南田示范区、南繁基地、航天科普中心等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对需要国家审批的重点项目,纵横联动,做好向国家部委汇报沟通工作,争取尽快获得批准和资金支持;对事关打基础、利长远的关键基础设施工程、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民生工程,由省领导分工负责,按季协调推动建设进度。改进重点项目考核奖惩办法,建立新常态下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正向激励和问责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把定向招商、网上招商和参展招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开放载体招商,通过“泛珠三角”、“西博会”、“厦洽会”等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做好北京、长三角、珠三角、香港、台湾等五大区域大型招商活动,建立招商常态机制。坚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积极引进高端制造、科技型、创意型、服务型、研发型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努力实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多赢目标。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深入研究国家重点投向和支持领域,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资金争取力度,确保不低于2015年。全力抓好2015年前四批专项建设债券投资项目建设,确保按承诺时间开工并及时完成基金投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按照“分级储备、逐级审核、逐步推进”原则,抓紧筹建重大项目库。完善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及时向金融企业推介优质重点项目,争取更多信贷资金。积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推动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继续支持企业以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等方式筹措资金,探索实施项目收益债、可续期债等创新融资产品。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注重完善项目落地配套条件,统筹配套项目集聚区公共资源。二是着力释放消费需求。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重点实施休闲度假旅游、养生养老、医疗健康、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绿色和教育文化体育八大消费工程。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和高端住宅地产;从需求侧入手,推动制定化解商品房去库存方案,通过加强住房保障、棚改安置、转换商品房功能、精准促销等多种方式去库存,推动住房消费稳步发展。落实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充分利用购物金额提高、受益对象扩大、增加网购方式等有利条件,扩大免税品消费。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借助淘宝、京东、1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快捷通道。提升消费能力,确保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双同步”。继续实施中部农民增收计划,增加农业补贴和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拓宽增加农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规范消费市场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制定我省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
(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做足“旅游+”文章。丰富和完善海南特色旅游产品,培育壮大邮轮游艇、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航天主题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中西部旅游,打造一批精品线路、景区。加大航空补贴力度,优化航空补贴方式,积极开辟、加密国际航线。深化和拓展涉旅优惠政策,争取更加开放的“全球免签”和邮轮出入境政策。加强和创新旅游市场开发,精准开展国内外市场营销,确保2016年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0%、13.5%,入境游客数量止跌回升。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国际化水平。二是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开展“互联网+”产业融合。培育壮大软件业、游戏业、电商业、服务外包等产业。建立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提高互联网产业规模化水平,加大物联网、云计算和旅游、民生、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培育“创客”集聚地,为互联网创新创业者提供环境优良的创业空间。推动椰树、春光、南国、罗牛山等传统产业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升级。三是培育发展金融新业态。全面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支持海南银行做精做优,在三亚、儋州等市县先行开设分支机构,推动三沙银行设立,有序推进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扶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财险寿险地方法人机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是打造一批知名会展品牌。加快推进儋州海花岛国际会展城、三亚湾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博鳌国际会展文化产业园等重点会展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会展龙头企业,努力把我省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会议目的地和国内著名的会展中心。五是做优做强医疗健康产业。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加快中国干细胞集团干细胞附属医院、恒大原辰国际医学美容医院、国际医学抗衰老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再开工一批高端医疗、健康服务类大项目。大力引进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和中医养生等项目及高端医疗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鼓励社会资本和国内外医疗康复养生机构进入我省医疗健康产业。六是不断壮大其他新型服务业。推进现代物流、影视制作、动漫游戏、体育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壮大。七是集约集群发展新型工业。发展壮大汽车制造、农渔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工业,积极发展低碳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促进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工程制造业,依托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展航天航空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积极培育网络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制造业。加快推进威特电气、先声药业、康迪电动汽车等项目。
(六)深入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向海洋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加快推进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一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广深海网箱养殖,发展外海捕捞,打造热带苗种产业带,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南海渔业资源调查。统筹发展海洋旅游,深入开发休闲渔业、滨海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加快构建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体系。有序推进三沙旅游,保持西沙邮轮旅游常态化,积极推进开通环南海邮轮旅游航线。有序发展海洋油气产业。扶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促进临港产业加速发展。集聚发展港口运输、海洋文化等海洋服务业态,建设崖州、铺前、白马井等一批渔业风情小镇和美丽渔村。二是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口建设,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提高吞吐能力,加快推进一批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设,积极推进游艇码头建设。加快三亚、三沙国家海洋公园和岛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落实南海和三沙发展战略,把木兰湾三沙服务保障基地建成区域发展新引擎。推进南沙交通、通讯、水电、后勤保障、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沙、南沙补给中转枢纽等建设。加快海洋防灾减灾、救助救捞体系建设,实施海洋防灾减灾工程。三是加快科技兴海步伐。依托海南大学、热带海洋学院、中科院三亚深海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大海洋科技各类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国际海洋组织、国内海洋研究机构和大型海洋企业落户,争创全国海洋科技合作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推出一系列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扎实抓好各项改革措施落实。一是“多规合一”改革。设立省、市县规划委员会,实施最严格的规划管控。整合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6类空间规划,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完成土地利用等实施细则编制,研究提出配套的管理法规和政策措施。严格规划编制审查,统筹指导、管控、约束市县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整合市县相关执法力量,实施综合执法。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第11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加快推进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3个省级重点园区“六个试行”、一个授权和优化政府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适时推广园区规划代立项、区域评估评审代单个项目评估评审,探索最大限度简化我省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审批。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建立省级监管清单、市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引进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探索“多证合一”改革,建立电子证照库,探索推进异地受理、全省通办,完善全省“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三是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合理划分省与市县支出责任,逐步消除市县间共享税种留成比例的差异。加强财源税源工程建设,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限额管理,有效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精心组织好“营改增”,抓住结构性减税契机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消费税改革试点。落实中央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部署。四是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台我省深化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力度,推进我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五是其他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入户问题。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司法、公安、审计、投融资等领域改革。
(八)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以面向东盟国家合作为重点,加快构建高度开放、国际化的旅游特区,搭建促进经济、教育、文化合作的综合平台。一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我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各项任务,着力加强与环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热带农业、邮轮旅游、航运物流等产业合作,加快推进港口、机场、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打造环南海经济合作圈。以服务国家南海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为切入点,推进洋浦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支持海口立足北部湾、面向东南亚,在交通互联互通、物流运输、自由贸易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积极推动海南临空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服务业等临空型产业。推动三沙建设南海区域合作开放先导区。主动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深化琼港澳交流合作,加快琼台交流合作基地建设。二是鼓励并支持企业“走出去”。出台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我省航空、能源、矿产、热带农业等优势产业创新方式“走出去”。支持有条件企业到境外并购、股权投资、发行债券。发挥海南华侨资源优势,鼓励华商与省内企业在交通运输、港口、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强强合作,借助并支持华商参与海上战略支点、重要港口、能源资源开发等的建设。三是发挥好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平台的作用。精心服务保障好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第六次大会等重要外交活动,扎实推进“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合作分论坛、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普惠金融分论坛和岛屿观光政策论坛等外交平台建设。继续办好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等国际论坛,举办环岛公路自行车赛、环岛国际大帆船赛、国际高尔夫公开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四是着力扩大进出口需求。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保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国际旅游,推进海口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推动进口橡胶交易市场建设,扩大胡椒、水产品、果蔬、花卉等特色产品出口,做大转口贸易和大宗商品交易。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在琼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创新口岸监管服务模式,推进大通关、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九)培育新动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一是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林、用海、资金、信贷等关键要素上向实体经济倾斜,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实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竞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师资培训。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负、财政贴息、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推动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创业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在海南建设开发基地。鼓励企业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领域加快技术创新力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联合攻关。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引进集成高新技术和产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重点加强软件信息、医疗健康、医药制造、海洋科学、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创新人才户籍迁移、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政策,打造梯次分明、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人才队伍。三是加快推进六类产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撬动作用,创新融资模式。鼓励洋浦开发区、东方工业园积极发展绿色化工、循环经济,支持老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重点推进海口高新区、洋浦开发区等省级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美安科技新城、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步伐。优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实施 “飞地经济”政策,促进全省各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和项目布局合理。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考评机制,激发园区活力。
(十)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全岛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折不扣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二是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以助推我省培育的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为导向,把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零就业家庭和失地农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是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成果,开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加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优抚保障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覆盖范围。四是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6年计划开工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83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3.48万套。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尽快打通棚改安置房和商品房的通道。把农村危房改造列入扶贫工作重要内容,确保完成3.5 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实行农村建房报建制度。健全住房保障机制,加快构建由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住房和商品房住房组成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五是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完成第四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加快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续建公办幼儿园30所,优先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高质量小学、幼儿园。继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创建1-2所“省一级学校”,新增普通高中学位3000个。继续实施中职升高职学生学费补助项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学校和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向应用型转变,加快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启动旅游大学前期工作。贯彻落实《海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方案》,对边远乡村教学点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建设4所特殊教育学校。继续引进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六是实施“健康海南”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全科医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设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保健体系、城乡卫生监督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新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范围,启动海口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建成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并投入运行。七是大力繁荣文体事业。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快构建海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抓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佛学院、省图书馆二期、省美术馆、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等公共文体项目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做好省博物馆二期、省民族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及施工工作。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八是保持物价稳定。完善和落实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严格落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基地建设,稳定和降低菜价。新建、改造大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万村千乡”工程,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与供应。强化农产品运销衔接,扶持冷藏设施。严厉打击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垄断经营、价格操纵等不法现象。九是继续做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共建,研究制定军民融合实施意见,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十是创新社会治理管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诚信海南”建设。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倡导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社会风尚。深入推进“平安海南”、“法治海南”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立规。推进质量强省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治理管理,着力打造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提高政府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救灾应急保障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减灾救灾科技水平。
本文来源: 外事侨务办公室
05.02.2016 09:31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
海南省五个地区试点上线新版电子税务局
2019年8月1日,国家税务局
海口试行“无税不申报”制度减轻办税负担
新华社海口7月23日电(记者吴茂辉)海南自由贸国家税务局
海南纳税人个税改革获得感持续增强
近期,获益于税务部门不断加大的宣传培训力度,国家税务局
海南税务:强化“三个担当” 实现“三个转变”
海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于智广
国家税务局
[新华网]海南减半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 助力传媒等企业发展
海南省决定从2019年7月1日起国家税务局
小额税款退税 征纳无须“见面”
本报讯 近期,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持续释放红利 海南企业甩掉包袱“跑”得更快
如何让减税降费这项“善政”在六月持续释放红利,国家税务局
海南国地税合并一周年 以征管体制改革促经济发展
2018年6月15日,国家税务局
海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在4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国家税务局
海南众多企业享减税红利
增值税率下调后首个征期
海南众多企业享减税红国家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减税降费新闻发布会
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减税降费新闻发布会
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