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研究理事会2014年北京大会上的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2014年5月27日)
尊敬的来自各国科学界的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全球研究理事会2014年北京大会。全球研究理事会成立于2012年,是年轻的国际科学组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限量的未来。理事会第一次大会在发达国家举行,这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全球视野和开放合作的精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科学知识的开放获取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这契合现实的需求和未来的方向。没有全球的开放交流,科学难有巨大成就;没有青年人的后来居上,科学难有辉煌未来。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
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无国界。科学的历史巨著是全世界共同书写的,科学的未来篇章也要靠国际社会携手创作。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紧密相连,科学的开放能够聚合更大的创造力量。科学连着发展权,知识是天下公器,打造更加开放的平台,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科学知识的营养,实现普惠发展、包容发展。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时代,科学的开放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相互馈赠、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国应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共享,实现科学的最大价值,不断增进人类福祉。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正在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知识、技术、人才的全球流动,支持建立公共财政资助的科学知识开放获取机制,促进中国和世界科学事业共同发展。
科学的开放必然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二者并行不悖、相互促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只有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创新成果才能不断涌现。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我们需要要千千万万敢于创新的个人,需要千千万万敢于创造的企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我们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开放中同等保护中外知识产权,使创新者得到应有荣誉和回报,激发更多、更大的创新。
一代新人才、一片新天地。青年人最富创新梦想和激情,有梦想才有未来,有激情才有力量。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都出自青年。诺贝尔奖设立100多年来,虽然不少获奖者领奖时已白发苍苍,但取得成果时都很年轻。为此,我们制定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国家计划,努力让热爱科学、有志创新的青年都能进入科学殿堂、创新战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中国有句俗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创造,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我们应当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科研,对有潜力的青年人才重点扶持,特别是在他们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和向更高科学目标的冲刺阶段,及时扶一把、送一程。年长的科学家和专家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为人类未来担当的勇气。
女士们、先生们!
科学作为历史进步的杠杆,从来都是与现实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突破,许多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人们期待科技创新的渗透力、扩散力,能够转变为促进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无止境,是一座持续攀升的通天塔,会引领世界发展进步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科技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中国正奋进在国家现代化征程上,我们的发展既处于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一系列重大结构性问题。持续下好中国经济这盘棋,实现升级是方向。这需要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来激活,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我们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翼齐飞,持续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商品、新服务、新业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科技发展必须依靠体制改革。我们着力推进完善科研投入管理机制,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制度,让科技人员享有自由的创造空间、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
科学贵在追求卓越、追求创新。敢于质疑、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是科学之树成长的沃土。我们弘扬求真探源的科学精神,尊重个性、宽容失败,支持科研工作者在探索中获得更多原创性、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让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强音,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的强大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
全球研究理事会倡导卓越科学,致力于广泛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各种基金支持青年科研人才。相信在理事会的努力下,跨国度、跨文化的学术交流和碰撞一定会使青年人才成长得到更多“及时雨”。我也相信,这次北京大会上,大家一定会在激荡思想、交流互鉴中形成更多共识,取得预期成果。科学使人类更加智慧,人类要更多探索未知领域,造就一个更有活力、更为精彩的世界。
祝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在北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朋友取得更大成就!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李克强民生情怀背后的经济逻辑李克强总理致电祝贺纳伦德拉·莫迪就任印度共和国总理
李克强让“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面对面
李克强:文化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