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干部驻村帮扶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
开展干部驻村帮扶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
屯昌县扶贫办
自2013年初以来,屯昌县为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动员全县132个单位1685名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与全县119个村(居)委会1685户(6528人)开展驻村帮扶活动,通过思想引导、生产帮助、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医疗救助、生活扶持和住房建设等方式进行帮扶,较好地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县落实帮扶资金累计1783.5万元,为贫困户发放种苗87.1万株(只),帮助困难户修建房屋5间、猪舍97间;就业帮扶85人、办理低保4户、教育扶持3户、医疗救助5户。
一、加强教育引导,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广大驻村干部针对一些帮扶对象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问题,从思想引导入手,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宣传党委政府的有关惠农政策,以村民身边典型事例为范例,引导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实际选准发展项目,并从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扶持,消除思想顾虑。县档案局积极为贫困户想点子,找对策,提供信息,根据帮扶村多数村民种植瓜菜的特点,从瓜菜产销合作社做文章,帮助贫困户陈养同志成立龙茂瓜菜产销合作社,发展社员20多户,注册资金达41万元。此外,该局领导干部还扶持资金7700元,购买6只怀孕母羊和1只公羊,帮助帮扶对象发展养殖业。县文体局领导班子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贫困户陈家标经济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发展生产信心不足,就为其购买槟榔苗和化肥,更换老化的橡胶林,引导其加入旺强养猪合作社,介绍其子女就读屯昌县研璞轩美术学校学习美术专业,增加就业机会。
二、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群众脱贫致富本领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县各帮扶单位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通力合作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我们采取理论辅导、现场指导和到示范点参观学习等方式,因地、因村、因户制宜举办橡胶、槟榔、瓜菜种植、黑猪、阉鸡、罗非鱼养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技术培训班108 期,有近万名群众参加培训,使帮扶对象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县畜牧局针对西昌镇合格村养鸡专业户较多的情况,在该村举办为期5天的山鸡、阉鸡养殖技术培训班,大大提升农户的养鸡技术,农户增收成效明显。枫木镇大葵村邀请养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修建养蛇舍,对农民进行养蛇技术指导,为农民发展养蛇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多种模式帮扶,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实力
根据一些帮扶对象依靠自身能力难于脱贫致富的实际,包点单位及驻村干部开展“一对一”帮扶,以产业帮扶为引导,采取多样化帮扶模式,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1 、合作社联动。 为打破帮扶户资金短缺、技术缺乏、劳动力不足以及土地资源有限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引导帮扶对象以土地、劳力、资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帮扶单位对合作社进行扶持,共同发展,促进增收;另一方面介绍帮扶对象到合作社务工,掌握生产管理实用技术,并增加收入。新兴镇政府介绍帮扶对象加入丽莹合作社发展养兔业,带动帮扶户脱贫致富。坡心镇绿之洲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常年种植瓜菜、花卉等,帮助帮扶对象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2 、致富能人带动。 发挥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帮扶对象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发展种植养殖业。县委组织部筹措资金9.37万元,扶持枫木镇罗案村致富能人王德宣修建羊舍及购买68只山羊,将繁殖出的羊幼仔免费发放给帮扶对象饲养,以带动贫困户和周边群众共同发展黑山羊养殖业。
3 、龙头企业拉动。 通过龙头企业扶持就业,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化帮扶模式,带动帮扶对象走产业发展道路。永基、永青、龙健、海南惠农网等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其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等优势,帮助帮扶对象发展屯昌黑猪、阉鸡、山鸡、鹅饲养和常年瓜菜种植等产业。海汽屯昌分公司聘用2名帮扶对象就业,人均月收入1600元,还帮助缴纳五项保险。县社保局干部,走访南坤镇黄岭村委会黄岭村2户帮扶对象后,得知他们都有出去打工的愿望,该局干部就介绍帮扶对象林天雄的儿子到圣大木业工作,同时推荐贫困户张天雄到县城昌兴小区打工,该两户贫困户月收入均达每月1800元。县邮政、电力等部门招收帮扶对象到本部门就业,增加其收入。
4 、长短期项目推动。 为加快帮扶对象脱贫,各驻村干部都分别制定以短为主,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重点扶持帮扶对象发展短、平、快等项目,并给予资金、种苗、物资等扶持,让帮扶对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见实效,增强致富信心。同时引导和扶持他们发展长期作物和特色养殖业,逐步增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县委办、人大办等单位的驻村干部,多方筹措资金购买家禽家畜和种苗发放给帮扶对象。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等单位投入资金帮助包点村修建村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屯城镇为帮扶对象提供1万株金桔苗、枫木镇投入6.7万元扶持农民发展香草鸭养殖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5 、解决生活困难。 在开展生产帮扶的同时,各驻村单位、干部注重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化忧患,注重从生活上关心贫困群众。县药监局帮扶干部,了解到帮扶卢业荣、卢小弟两户生活艰难,及时给他们送去生活补贴,并购买花生油、大米,解决他们一时的生活困难,使他们度过难关,了解到帮扶对象卢业荣15年前从高处摔断肋骨,当时进行手术留在体内的钢板因生活困难至今尚未取出,对卢业荣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该局立即发动群众捐款,让其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取出遗留的钢板。县计生委走访乌石坡村委会内林村时,了解到贫困户王甫江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负担较重,房子破损,给予王甫江资助8000元修理房子,让他们住上放心房。
四、抓好跟踪服务,确保帮扶活动稳步推进
县“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跟踪服务和督查管理工作,确保帮扶活动稳步推进。 一是 建立帮扶信息卡,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及时汇总和分析各单位的帮扶数据,为帮扶工作的统筹部署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二是 编印驻村帮扶通讯录,详细记载包片领导、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贫困户名单和联系方式,为贫困户和包点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方便工作的开展。 三是 对帮扶对象进行及时调整。针对个别机关单位帮扶对象过于分散,难以实现产业化扶持的问题,县“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对部分帮扶对象户进行调整,确保结对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 搞好项目策划。注重项目策划和品牌培育,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真正形成“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以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