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接访要发现真问题

12.11.2014  12:57

  11月9日下午,江苏镇江丹徒区宝堰镇大街上犹如赶集一样热闹,位于镇中心的一家面馆门前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原来,镇江市长朱晓明携区、镇多位领导干部在此接访。当天镇江市长朱晓明接待了约60名来访群众,虽然不少诉求并没有现场得到解决,但市长表示她已记录在案,会后继续督办。(《信息时报》11月11日)

  市长来接访,市民将接访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还有民众哭诉冤情。此情此景,有点像古时候县官下乡“体察民情”,冤情无处申的民众只能通过这难得一见的父母官下乡,来表达诉求,或是希望父母官能给自己洗雪冤情。

  其实正像朱晓明所说:“解决问题,不能靠人治,而是要靠完善制度。”这种市长在闹市接访群众的做法,虽然很接地气,引得不少民众的称赞,但显然不能常态化,一则,市长有自己主管一市的本职工作,如果长期抓具体事务,不太现实,真正做到每位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都了如指掌,也不太可能;二则,老百姓的诉求,应该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做到下情上达,以此得到合理的解决,而不是通过某一位官员的“大发慈悲”,或清官的私力救济才得到保障,也就是说不能倚靠于人治,而应该寄希望于法治。

  而市长在面馆接访被围得水泄不通,说明民间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正常的信访机制无法保障群众的诉求能被政府听见并得到合理解决。由此,应该疏浚制度通道,让政府能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民众的各类诉求,切实解决民间疾苦,解决民生问题,替民众分忧。

  当然,市长自己也意识到了不能靠人治,她之所以还要去面馆接访,其实也是为了多倾听民意,是想赶到“第一现场”,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制度建设与官员走访调查并没有冲突,官员深入基层了解到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助于完善制度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弥补制度漏洞。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深入基层,除了能起到调查作用,也能拉近政府与基层的距离,不仅是官员对基层的深入了解,也是民众对官员的一种再认识,这样才能消弥可能存在的分歧与错误的认识,增进沟通与共识。

  “面馆接访”,这种接访方式虽不宜常态化,但官员的这种谦恭与倾听民意的态度却应该一直延续下去。“面馆接访”,也不见得就必须要解决实际问题,但必须要能从中发现问题,了解到民间疾苦,发现政府工作的不足,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改善。

  法治社会,虽然不应该实行人治,但官员必须要具备“人情”,官员不能因为依法办事,就可以变得“冷冰冰”,正如法官一样,也不是简单地对法律背书,也应拥有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