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市民盛夏绷紧饮食安全“弦” 预防病从口入
原标题:盛夏绷紧饮食安全“弦”把好关口防“病从口入”
6月16日至7月2日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为了扎实开展我省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省卫计委围绕“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的主题,于6月17日在海口市龙华区滨海社区文化广场组织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俗话说“病从口入”,夏季高温容易病菌滋生,为了自己与家人的健康,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预防食源性疾病口诀有五点
据了解,食物中毒不同于其他中毒形式,常伴有非常多集中症状,如:来势凶猛,发病集中。常常是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上千人。与食物有关。中毒者往往是吃了同一种可疑食物而发病的。症状相似。
中毒者大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症状。无传染性。中毒者和未吃“可疑食物”的健康人之间不传染。季节性明显。同一类食物中毒在同一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南方地区一般以5至10月份为多发期。一般能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引起与中毒临床症状一致的病原。
预防食源性疾病记住这几点:一、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手,洗净双手再下厨,饮食用具勤清洗,昆虫老鼠要驱除。二、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定要分,切莫混杂共保存,刀砧容器各归各,避免污染惹病生。三、完全煮熟。肉禽蛋品要煮熟,贪吃生鲜是糊涂,虫卵病菌需杀尽,再度加热也要足。四、安全存放。熟食常温难久藏,食毕及时进冰箱,食前仍需加温煮,冰箱不是保险箱。五、材料安全。饮食用水要达标,菜果新鲜仔细挑,保质期过不再吃,莫为省钱把病招。
另外,对于宣称“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有些食品不需要使用防腐剂,例如一些食品的高糖、高盐特性具有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但高糖、高盐膳食也会带来健康风险。
预防食物中毒买对做熟是关键
据海南省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冯礼明介绍,容易引起中毒的三种途径是微生物、有毒动植物、化学性食物中毒,而海南省由于气温高主要引起中毒的是微生物。冯所长提醒大家首先在选择食品时要多加注意,避免买到劣质食物,其次,烹饪前要彻底洗净再煮熟,另外在存放的过程中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最好控制在60℃以上5℃以下温度保存。
其中在购买食材时要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在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其次,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青少年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夏季高温,大多青少年为了解渴,喜欢买一些冰冻饮料来换以“畅快”,但这样是极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其实,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专家建议,夏季高温家里应常备“新鲜”的凉开水、解暑汤等来有效的解暑、解渴。
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在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网传街边十大最毒小吃:麻辣烫:“麻辣烫”验出“罂粟底”。毛鸡蛋:含大量病菌,危害大。烧烤:烧烤摊挂羊头卖狗肉,真假难分清。臭豆腐:关键词亚硝酸盐、明矾、垃圾堆。油系油饼:八成铝超标。煎饼果子:关键词地沟油、柠檬黄色素、过期火腿肠。烤红薯:关键词化工桶、黑斑、病菌。海鲜排挡:关键词寄生虫、水银中毒、甲醛。炸鸡翅:关键词薯粉丸、臭鸡翅。包子:关键词猪肉瘤、血脖肉、死猪。但据记者观察,这些食物反而最受青少年“追捧”。
生活中病菌多需要逐步来防范
据悉,金葡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见的污染食品为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和奶制品、肉和肉制品、糕点、剩饭等。广东省某市三所幼儿园曾发生过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患儿症状以呕吐为主,部分伴头晕、头痛、恶心、腹痛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事件是由奶制品引起,并在原料奶中检出金葡菌肠毒素。
据海南省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冯礼明介绍,阪崎肠杆菌具有耐热、耐干燥,可长期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如果奶粉在冲调、存放时操作不当,就可能被环境中的阪崎肠杆菌污染。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婴儿配方奶粉应使用不低于70℃的热水冲调,并且冲调后应在2小时内尽快喂哺。如需预先冲调,冲调后应快速冷却且存放在不超过5℃的冰箱内,并在冲调后24小时内引用,喂哺前须重新加热。对于早产、体重低或免疫力低等高风险婴儿,应使用商业无菌的液态婴儿配方奶。因此,生活中病菌多需要逐步来防范。
单增李斯特菌可通过不洁食物传播,经消化道感染。我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的新生儿、孕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最容易被它击倒。2013年一名孕妇因怀孕期间每天中午在餐馆吃即食食品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幸死亡。即食食品包括寿司、刺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