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市场化法治化方向 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据新华网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在会见出席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在六七月份也发生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措施稳定市场,是为了防止风险的蔓延。现在可以说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样做不是要代替或削弱市场功能,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符合中国国情,下一步会继续推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要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努力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无论是教科书理论还是海内外实践,无论是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在市场出现恐慌情绪蔓延、流动性问题凸显的时候,政府“有形之手”及时干预是必要的、合理的。此次股市波动也暴露了A股市场制度不健全、监管不适应以及市场主体不成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要靠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完善监管,要以市场化、法治化的力量推进资本市场成熟、健康。
市场失灵时进行干预是国际惯例
近几个月来,我国股市出现了异常波动,经历了快速上涨和下跌的变化过程。在市场出现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股指期货全线跌停等罕见状态,陷入流动性危机之际,“有形之手”及时干预是必要的、合理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谈及中国稳定股市时曾表示,必须注意,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股票市场。世界各地股市发生各种状况,政府都会采取措施降低国内股市波动程度。
资料显示,无论是1987年股灾还是2008年次贷危机,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这些代表政府力量的机构都积极参与进来,不管是喊话鼓励市场信心,还是动用真金白银进行流动性支持,都做得比较彻底有力度。在次贷危机救助中,美国采取了限制对金融股的做空行为,美联储直接收购有毒资产,将金融机构国有化等措施。
专家解释,之所以形成这种国际惯例,主要是因为金融市场的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救市举措的出手须果断、及时。如果市场从融资和交易功能弱化,进一步恶化到金融机构倒闭或遭遇挤兑时再出手挽救,那么政府支付的成本、市场遭受的损失很可能会被指数级放大,就有可能演变一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与中国证券报记者交流的市场人士大多认为,前期股市快速回落甚至出现恐慌性下跌,杠杆融资在助涨后加速助跌,部分金融产品触及止损线强制平仓,现货、期货市场交互下跌,市场流动性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凸显。面对这种局面,迅速果断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股市稳定,是非常必要的,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实际上,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协调统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履行好政府监管职能,实施科学监管、适度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以市场化法治化推动股市成熟
“有形之手”干预并不是要代替或削弱“无形之手”,未来资本市场发展仍将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方向,更好地发挥市场、法治的力量。此次股市异常波动暴露出的问题,从根本上要靠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完善监管来解决。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说,要有序推进市场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取向,积极稳妥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着力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规范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份转售制度,推进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弥补监管漏洞,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近期,有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完善市场制度。比如,沪深交易所、中金所正就指数熔断机制公开征求意见,拟通过熔断机制来抑制股市非理性波动;财政部、国税总局、证监会明确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税政策,个人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免征个税,旨在发挥税收政策导向作用,鼓励长期投资。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推进证券法修改、注册制改革、监管转型。其核心都在于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力量。这些深刻的制度改革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完善,包括且不限于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稽查执法规则体系、继续深化行政处罚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证券侵权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和解试点、继续推进中央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等。
经济向好夯实资本市场发展基础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也不能脱离经济基本面的支撑。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向好势头未变,经济增长新动力正逐步孕育。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看好”或者势仍向好。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表示,中国经济的三年收敛期正在结束,过去三年的经济回落,本质上是地产周期、投资周期、库存周期共振回落,2016年上半年触底,随后展开第三库存周期反弹。真正的中国经济低点将在2018年出现,是地产周期、投资周期、库存周期共振低点。
不少经济学者认为,短期经济有望在明年年初企稳回升。而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措施的加码,有望进一步推动经济基本面出现积极变化。比如,财政部8日表示,将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包括统筹资金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尽快落实好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增设口岸免税店,扩大国内消费;发挥好各类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等。
此外,未来改革的空间还很大,包括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在内的金融改革,以及国企改革、财税改革、土地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将对经济双引擎的打造、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发挥关键性作用。
有分析师认为,短期来看,稳增长政策的支持将继续改善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状况;中期来看,改革效益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陆续释放的改革效益、创新创业驱动等将激发经济内生动力。这些都将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的基础。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改革的逐项推进,宏观面上的市场体系和微观面上的企业主体日益成熟,资本市场生存发展的经济根基将进一步牢固;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各类企业主体活力将得到极大的激发,资本市场供给质量会得到有效改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微观实体基础有望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