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孩子玩游戏充值 花光奶奶摆地摊挣的2000多元
近日,海口的陈女士向南国都市报966123热线平台反映,她的孙女小韩近期拿大人手机玩游戏,充值2000多元,她联系游戏平台客服要求退款,平台要求提供“证明”。
游戏平台客服要求家长到辖区派出所开证明:“证明是由未成年人用家长手机玩游戏、转账支付的”。辖区派出所称“这种证明,我们开不了”。后经记者联系,涉事游戏平台客服回应称,将尽快协调向公司领导申请,走退款流程,但何时退款,暂无时间表。
孩子玩游戏充值2000多元 想退款要提供“证明”
帮陈女士接受记者采访的朱女士称,陈女士平时无固定工作,靠在海口府城摆地摊卖地瓜、玉米等补贴家用,微信账户上好不容易攒了2000多元。今年9月底至10月初,陈女士的孙女小韩独自一人在家养病,在小韩的反复央求下,陈女士把自己的手机给小韩玩。
“没想到,小韩偷偷记下了奶奶(陈女士)的微信账户密码,还通过微信下载小程序游戏,玩游戏并且分多次充值,累计已经花费2000多元。”朱女士介绍,陈女士对此痛心不已,看到这一情况后,她向游戏平台客服提出了退款申请,但遭到拒绝。
“对方要求我们找辖区派出所报警,并让派出所开具证明,证明内容要说明,确实是小韩作为未成年人在玩游戏且是小韩操作进行充值消费。”朱女士表示,她和陈女士事后联系了辖区海口市公安局云露派出所,该派出所工作人员以“无法查明操作手机玩游戏和充值者身份”为由,拒绝开具此类证明。
辖区派出所:这种证明,我们开不了
“这种证明,我们开不了。若要证明陈女士的孙女小韩为未成年人,家属可以凭借户口本,到辖区办证中心办理户籍证明,确认其孙女小韩未成年人的身份。”云露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但是,公安机关无法确定玩手机游戏的实际操作者身份,究竟谁玩的游戏,这一证明应该由当事家属自行举证,操作者使用的是家长的个人微信账户且使用的是家长自己的账户密码,究竟是谁操作支付的,公安机关证明不了。”
“儿童用大人手机玩游戏,并且是偷偷记住家长微信账户密码进行转账充值消费,这种行为已经构成盗窃。”该负责人表示,“但是,由于小韩属于未成年人,盗窃家长的财物并不构成犯罪,其监护人负有监管不当的直接责任。”
游戏平台客服:将再次核实情况,协调退款事宜
朱女士向记者介绍,事发后,陈女士前往银行打印了微信绑定银行卡的转账记录清单,显示小韩玩游戏充值消费的收款方是一个名叫“××娱乐”的游戏平台,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家游戏公司。
针对此事,南国都市报记者联系了“××娱乐”游戏平台客服,工作人员答复称,针对客户反映的情况,他们将再次联系申诉人本人,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在了解客户本人微信账户对应相关信息后,将尽快协调为其向公司领导申请退款,但由于该平台只是游戏的经销商,并非游戏开发公司,具体何时能够完成退款,目前,并无时间表。
律师说法
出现类似情况应这样维权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将大人手机给儿童随意玩的现象。今年以来,因家长纵容儿童玩手机,导致大人账户被儿童用于玩游戏充值消费,当家属申请退款时遭遇难题。在南国都市报966123热线平台,已经接到多起关于此类事件的报料。
当出现儿童使用大人手机玩游戏充值消费,想要维权申请退款该怎么办?
相关法律业界人士表示,“出现类似情况,首先,建议家属可以先联系涉事游戏公司客服,若要求提供相关证明的,则可以通过家庭户口本到辖区办证中心,开具涉事儿童的未成年人身份证明,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信息(但要注意保护个人账户及密码等信息),向涉事企业提出退款申请;其次,若涉事游戏公司拒绝退款,或申请退款无果的,还可以向当地游戏监管平台进行投诉,要求对涉事游戏公司是否存在违规进行调查;另外,申诉和投诉仍无结果的,则只能建议家属提取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进行维权。”
提醒
儿童玩手机家长应注意引导和管控
记者采访中,警方也通过本报提醒广大家长:在手机的使用上,家长作为监护人应该“把好关”,应注意合理管控和引导未成年人。
成年人的手机功能庞杂,集网络、社交、转账支付等多功能于一体,不能直接交由未成年人使用。如今,市场上,已经有儿童手机销售,家长可以为儿童配备相应的儿童手机,避免使用成人手机玩游戏等,造成沉迷于玩手机游戏等情况。
此外,儿童玩手机,家长应该注意合理管控,制定规则,设置合理时间,不应过分纵容。
儿童如玩大人手机,家长应该注意对个人账户密码的保护,切入儿童模式,避免未成年人使用家长的账户转账消费,或者点击不明链接,避免电信诈骗等情况。
家长作为监护人,应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多户外运动,避免长时间在孩子面前抱着手机玩,造成不良示范,小孩子天性就是贪玩,好奇心强,容易“有样学样”,长此以往,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
同时,父母手机中尽量不要下载游戏,不要让孩子看到,不让孩子痴迷手机游戏,对低龄儿童,除了通话、拍照等功能,尽量避免让儿童接触无保护上网、社交网络,避免孩子沉溺其中。
父母不能使用强制手段,不宜采取吼骂、暴打的方式,强制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而应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多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过度玩手机的危害。
小孩子天性好奇贪玩,但自制力不足,家长控制他们玩手机,不能靠强制,而需靠引导,设置规则,做好示范,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可养成一种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