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的社会才有“书香”
01.02.2015 21:35
本文来源: 中新网海南频道
最近,一份有关移动阅读的研究报告显示,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超过14亿册,高付费用户占网上付费阅读总付费用户的8.9%,贡献了近70%的收入来源。有消息还称,已有公司靠正版内容实现盈亏平衡。
互联网时代,“付费阅读”并不算一个受欢迎的词,甚至可以说颇具争议。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了拿来主义,习惯了免费浏览,对收费存在抵触情绪。更有些网站拿免费作招牌,搞“借花献佛”之事,大肆抄袭原创内容,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而原创作者由于调查取证难,很多时候只能望“抄”兴叹。乱象频仍,如不加以整治,原创者的积极性势必受到抑制,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势必受到影响,文化市场也将萧条黯淡。
文化市场的发展,靠的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靠的是对原创作者的激励,靠的是对健康市场环境的维护。“8.9%”这个数字并不算太高,但却表明“付费”意识正在养成。通过内容也能盈利,这无疑让广大网络时代的文化创造者或组织看到了曙光。当此之时,传统媒体可以将自身的优质资源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网民阅读习惯的文化产品,真正吸引用户,逐渐让付费成为一种习惯。内容优势加互联网思维,相信传统媒体完全可以藉此不断积累用户,提升影响力,在网络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然,文化产品有价,知识传播无价。助力文化市场繁荣,还需做好付费阅读和免费阅读的平衡,做好获取利润与传播文化的平衡。既不能让复制粘贴、拿来主义挫伤创作者的热情,也不能将知识文化镶金镀银推高阅读成本,方能让文化市场呈现更多层次、更多选择。当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养成,当创作热情极大释放,读者与作者实现良性互动,一个“书香”社会、十几亿人的精神家园就会造福我们每一个人。李如意
本文来源: 中新网海南频道
01.02.2015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