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空空导弹落后日本 进口上千枚俄导弹
资料图:俄制R-73导弹
据日本《军事研究》10月号报道,原题:《世界空对空导弹的技术动向及主要国家的运用和开发状况》,作者是日本前航空自卫队飞行开发实验团司令官肋俊幸。摘译如下:
航空自卫队为了确保在西南地区的航空优势,必须在部署下一代战机F-35A之余,维持空对空导弹的质量优势。
空对空导弹按照运用领域,以目视内外射程20公里为界,可分为中远程和近程。远程空对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主要用于攻击预警机等。
世界最早的主动雷达制导方式中程空对空导弹是美国的AIM-120(AMRAAM)。它是在半主动雷达制导方式AIM-7M基础上开发,于1987年开始量产。在搭载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情况下,导弹开始主动雷达制导后,攻击机可以逃脱,而且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因此比半主动雷达制导有优势。
俄罗斯为了对抗AIM-120,开发了主动雷达制导的R-77中程空对空导弹。R-77出现于1992年,北约称其为AA-12。
这些导弹以后,中程导弹全部采用了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并且为了提高导弹攻击能力和攻击机的存活率,大都改善了“最大射程”“ECCM(电子反干扰)能力”和“防区外距离”。所谓最大射程,是指对直进目标的可攻击距离。防区外距离是指攻击机可逃脱时攻击机与目标机的距离,主要由导弹的锁定距离和导弹飞行速度决定。这个值越大,攻击机的存活率就越高。
在近程空对空导弹领域,出现于1985年的俄罗斯R-73(AA-11)防空导弹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气体动力控制和推力矢量控制实现高运动性的导弹。其离轴发射能力,在使用头戴式可视设备时,达到以机头为中心正负75度。所谓离轴发射能力是指,攻击机对正前方以外目标的攻击能力。R-73的离轴发射能力大幅高于西方国家1982年起装备的AIM-9M。R-73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德国评价为比当时西方导弹领先一代。
为了超过R-73性能,以色列开发出了Python4(1993至1994年投入使用),美国开发出AIM-9X(2000年开始量产),英国开发出ASRAAM(2002年投入使用)。西方国家指出,在开发出可对抗R-73的导弹前,运用R-73的俄罗斯和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空对空导弹差距”。
R-73以后出现的近程空对空导弹,在“离轴发射能力”和“IRCCM(红外线反干扰)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改善。离轴发射能力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配合头戴式可视设备,攻击位于攻击机后方象限的目标机。识别目标和诱饵等红外线反干扰能力,也通过红外图像处理得到提高,而且推进了红外导引头的双波长化。
美国已经开始量产AIM-120系列最新型号AIM-120D。由于转向了最新型号,因此可以出口前一型号AIM-120C-7。与AIM-120C-7相比,AIM-120D通过改善导航延长了射程,通过搭载全球定位系统(GPS),提高了导弹精度,通过改善导弹软件提高了运动能力,ECCM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AIM-120D还搭载了双向性数据链,飞行员可以掌握发射后的导弹锁定状况和命中情况等,有利于战斗。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