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富强、民主、文明如何被写入党的基本路线中?

27.08.2014  16:55

   日前,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北京日报发表《历史性大反思和时代性大变动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文章表明,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对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从内涵上作了分析,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的现代化还包括“高度的物质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等任务和目标。这种认识,是过去从来没有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党的十二大报告也是这样提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则把“文明”放在“民主”前面,提出要建设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在工作重点转移之初的认识。

   但是,此时在这个目标中并没有“富强”这两个字。由于过去长期批判所谓的“唯生产力论”,把抓生产等同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把致富等同于搞修正主义。所以在一个时期里,人们都不敢言“富”。谈“富”色变,形而上学猖獗。当然,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不可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去在农村,战天斗地,就是为了增产增收。县里每年秋收后一般都要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在总结先进典型时,大都找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历史唯心主义是骗人的,真正管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后来拨乱反正全面推开时,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经过一轮轮逐渐深入的拨乱反正后,党的十三大把“富强”两个字和“民主”、“文明”一起写进了党的基本路线。当时的提法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这样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势如破竹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