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远一行实地考察海南乡村旅游建设情况

12.06.2014  10:20

   

   

  陆志远一行实地考察海口红树林乡村旅游区

    6月10日,省委、省政府相关厅局以及各市县政府、各市县旅游委(局)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一行在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的带领下,先后深入海口演丰东寨港红树林乡村旅游区,文昌葫芦村、龙泉乡园休闲度假村,塔洋古邑风情小镇,琼海塔洋七星伴月景区、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嘉博绿道、美雅乡村公园、南强花梨人家、潭门风情小镇等乡村旅游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陆志远一行实地考察文昌葫芦村并参观农民自办的家庭旅馆

  在考察过程中,陆志远对所考察的市县乡村旅游点的建设成果和思路给予了肯定。陆志远表示,乡村旅游是把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生态乡村旅游更好地相结合,发展各具民俗特色的旅游产业。同时又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的,最“接地气”的旅游模式。在文昌葫芦村,陆志远看见村民自办的家庭旅馆后强调:“乡村旅游一定要重视“”,要把家庭旅馆做起来。而且家庭旅馆要保证有电视、有空调、有热水、有洗手间这四项基本的配套设施。

  同时,陆志远强调,在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补平短板;要尊重农民,让农民自愿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来,共同致富;同时,乡村旅游建设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展示传统文化,而不是盲目开发。

   

  陆志远一行实地考察琼海七星伴月景区

   

  陆志远一行实地考察嘉博绿道

  (记者:容朝虹/摄影:容朝虹)

  


相关资料:

   海口演丰东寨港红树林乡村旅游区


  海口市红树林乡村旅游区位于美兰区东北部东寨港,由海南红树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整个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3148亩,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依托当地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红树林湿地为基础,建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海洋乡村旅游、高档养生度假、公共服务、地域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根据该区的规划,其建设内容分为:旅游区入口门户区、红树林生态湿地区、海洋村落文化体验区、红树林国际会议度假区、休闲农渔业观光区、生态养老度假区以及演丰旅游服务配套区等7大功能区。

  经过近两年的投资建设,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已投资逾3亿元人民币,完成海上栈道一期共2.5公里、游船码头、观景台、售票中心、服务中心、咖啡厅等建设。下一步着手海上栈道二期、游客服务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以及野菠萝岛旅游化改造的建设。

  海口市红树林乡村旅游区已于2014年4月1日对外试运营。游客可以在景区尽情地“深呼吸”;也可以行走栈道穿梭红树林间,沿途学习普及红树林的物种和鱼、鸟方面的知识;累了可以在海边咖啡吧小憩,也可以乘坐海上游船体验别样的海上红树林风光,还可以品尝红树林特有的海鲜盛宴。4月11日李克强总理视察红树林后,更是引爆了红树林生态旅游热,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自试运营以来,景区已接待近百个旅游团队,接待散客近20万人次,红树林乡村旅游区已成为海口生态旅游的标志性景区。


   文昌葫芦村


  葫芦村地处东路镇约亭墟的西南,紧挨海文高速公路大致坡出入口的南侧,到村中心仅约1㎞,距省会海口市46公里,文城22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360户,1821人,土地面积11162亩,整个村庄呈葫芦状,村居整齐,有特色。村中古树林立,绿叶成荫,有200年历史的荔枝树,有闻名的“见血封喉”树。一进到葫芦村让人们感到大自然给予的舒适、新鲜、和谐的幸福景象,呈现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

  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葫芦村以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发展思路,以规划先行、片区高起点开发、保留乡土气息及村庄特色原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开发原则,努力将该村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野外劳动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乡村生态旅游驿站。葫芦村依托落户该村的海南永青现代热带农业园区、文昌航天工程育种基地、文昌文亭休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龙泉乡园度假村等优质资源,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平衡,整合可用的居住用地资源,取“葫芦”谐音“福禄”作为文化元素,确立短期内先开发岛内游客的周末假期市场,长期以文昌生态环境为卖点,定位岛外市场,探索休闲养老的市场定位,建设以高新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农庄。目前市政府已投入2000多万元对村庄环境及硬化绿化美化进行改造,同时充分发挥中心村住宅集中的优势,以政府资金扶持的方式对部分村民的闲置客房进行了改造,目前已建成21间客房,27个床位,下一步将按照葫芦村片区规划建设约100间客房及农副产品展销中心、乡村公园等,以“高档次、高风格”的标准,把葫芦村打造成为城乡统筹示范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及乡村旅游3A景区。

  自行车骑行旅游慢道。依托白鹭湖片区文明生态村,以葫芦村为起点,建成一条沿线有农业科普示范区、农业生产体验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百亩荷塘、千亩果林、白鹭湖观鸟村、绿色蔬菜基地水芹菜村的10公里骑行绿道。目前正在投入250万元打造环村水果走廊和农业生产体验区。

  生态农业体验科普示范基地。创建一个以文昌航天工程育种基地和龙泉农业生产体验基础为中心,集旅游、体验、接受农业知识的示范农业园区。         

 


   文昌龙泉乡园休闲度假村


  文昌龙泉乡园休闲度假村位于海口与文昌交界的东路镇,海文高速大致坡出口处,是龙泉集团倾力打造以海南地方特色、乡村建筑风格和休闲农业为主,集“欢乐旅居、特色餐饮、休闲养生、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村,是“龙泉文昌鸡”产业链的延伸和补充。该度假村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农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优秀奖,并被海南省保健养生协会授予“海南国际养生基地”。

  龙泉乡园规划为“一个核心、两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核心”是指以文昌鸡为核心,“两个中心”是指休闲和会议中心,“三个基本点”是指特色餐饮、农业、科普。总体园区占地580多亩地,其中主题公园区占地80多亩,农业用地100多亩,园林观光占地300多亩,将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集休闲生态农业示范、观光旅游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村。

  该度假村现有琼剧广场、特色餐饮区、住宿区、会务中心、棋牌茶艺区、康体休闲区、园林观光区、开心农场、高尔夫果岭区、垂钓区、儿童娱乐区、美食小吃街等功能区。并通过农耕体验、农产品制作、灶火小调、琼剧文化等,集原始的文昌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气息为一体,营造了“休闲农村、和谐农村、文化农村”的氛围,实现了与旅游的融合,预计全年接待游客63000人次,年收入约13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琼海塔洋古邑风情小镇


  塔洋镇位于琼海市的东北部,距嘉积城区6公里,土地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村委会,2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有2.8万人,其中墟镇人口3500人。塔洋镇历史悠久,是原琼东县县城,1958年改称塔洋,因有文化遗产“聚奎塔”和“中洋”田洋而闻名。人文积淀丰富,是琼海优秀人文精神的渊薮地。据历史记载,塔洋数百年县治传统集镇曾有魅力古城之称,因有“端山耸翠”、“赵水凝香”、“奎塔凌霄”等琼东八景而扬名。

  2013年下半年,塔洋镇开始打造古邑风情小镇,以传统仿古元素为主调,突出明朝的建筑风格,饱经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文化的积淀。

  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核心区塔洋片区主要由塔洋打犁洋和中洋两个田洋组成,覆盖塔洋镇墟及联先、孟里、福寨、鱼良、群良、加贤、红花、裕山等8个村委会。在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中,塔洋着力于基础设施、旅游景点和农业产业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打造。主要内容有:1.优化田园生态风光;2.美丽乡村项目建设;3.“七星伴月”核心区;4.“聚奎塔”文物复建;5.东关庙、西关庙乡土传统文化传承;6.打造琼东古城;7.万亩罗非鱼产业文化公园;8.大顺农场瓜果园;9.旅游服务业:发展农家乐,饮食文化等;10.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

  塔洋镇通过古邑风情小镇建设,切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新养殖模式,发挥集体土地产权优势等方法,使农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包括:1.农产品产、供、冷藏、加工、销售、运输基地的壮大;2.带动高科技农业产业发展,引进高科技、新品种;3.在温氏集团落户塔洋的形势下,促进畜牧业大发展;4.丰富农业产业种类,建立花卉产销基地;5.强化农业发展配套,扩大农资经营规模;6.促进罗非鱼产业发展,将罗非鱼文化纳入塔洋文化;7.注册农业品牌商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下,产销绿色农产品,促进农业向基地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塔洋镇紧抓住发展机遇,将传统手工业和特色饮食业发扬光大,以特色汇聚人气,以特色彰显魅力。拟建:1.蜡烛村;2.八仙桌村;3.特色小吃一条街:塔洋炒粉、出笼包、烤包、米糖酥等。

  塔洋镇乘借田园城市的建设的东风,带动塔洋业态发展,为塔洋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塔洋农民增收创造新好机遇。镇墟风情化建设预计可为塔洋新增劳动岗位2000个,可增加年产社会经济总值3亿元,人均可增加收入3500元/人,将极大促进塔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琼海塔洋镇七星伴月景区


  “七星伴月”景区是塔洋镇以龙起湖(即瓦灶塘)为中心,联合周边七个自然村(上坡村、礼陶村、教场村、瓦灶岭村、贵进山村、排田岭村和上下村),从基础设施、旅游景点和产业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打造的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塔洋核心区。该区以一塘为月,七个自然村为星,故称“七星伴月”。

  景区按照琼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三不一就”原则,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在不改变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以“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风情,一村一产业”进行美化、亮化、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建设。

  景区内有三环休闲骑行漫道,有湖畔垂钓,有农业体验,有风情乡村,生态农家乐等多种娱乐休闲项目,建成农民自己的公园,成立全民性的休闲合作社,负责管理和经营,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


  主要内容: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走“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路子,守住“护生态的红线、敬畏自然的红线、民生和谐的红线”, 以创建“国家农业公园”作为城镇化中统筹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幸福家园。

  亮点:循环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协调发展,农村污水生态化处理,政务服务送到农民家口,敬老有温情,让市民感受田园气息,让农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质。

  龙寿洋农业公园涵盖嘉积、塔洋、大路三个镇,面积404平方公里,包括77个(村)居委会、949个村民小组,25.3万人口,其先行重点建设的核心区域面积6万亩,拥有万亩的田野、万亩的鱼塘和瓜菜种植基地,以及现代化的养殖基地,涉及13个村委会,193个村民小组,人口2.4万人。该区域田园美丽生态,乡村热带风情浓厚,是琼海农业最集中、最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区域。主要通过对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环境卫生的整治提高、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多元功能的合理布局,在嘉积片区重点打造“民俗体验”、“观光旅游”、“都市休闲”、“户外运动”、“康体健身”、“疗养度假”、“农业加工”为主题的七大功能区,在塔洋片区重点打造农产品的引进、生产、冷藏、加工、销售、运输基地,带动乡村旅游业和高效农业的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琼海嘉博绿道


  琼海嘉博绿道长达20公里,用彩色透水沥青铺就的慢步绿道,宛若一条斑斓的丝带,从嘉积镇出发,悠悠然穿过礼都村、上埇村、多亩村等多个特色村庄,一路蜿蜒至博鳌风情小镇。行至此间,自有绿树红花清风相伴,满眼皆是小桥流水人家一般纯美质朴的田园风光,收获的自然是一份淡然恬适的心情。

  嘉博绿道围绕全省示范绿道的核心目标,将田园风情琼海特色融入其中。为向游客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服务,嘉博绿道建有多亩旅游驿站,可提供旅游咨询投诉、景区点介绍、地图导向、订餐及订房服务。绿道还拥有非常完备的特色旅游标识系统,集景观功能、导向功能、介绍功能于一体。在设计上匠心独运地融入了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等琼海特色主题元素,并在主要路口、重要景点附近都设有旅游标识,轻松实现无障碍自助游。

  为丰富旅游绿道的观赏性,展现琼海纯美的田园风光及人文特色,嘉博绿道不仅在沿路建有三坪公园、上埇公园、三角公园及龙寿洋礼都公园四个各具特色的公园,形成“人在园中,园在画中”的景致,而且还修建了若干富有田园特色及琼海风情的休闲景观小品,可观可玩可憩,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于琼海特色的田园风情;绿道旁还建有多家各种主题鲜明的农家乐。嘉博绿道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修建亲水、观田、瞰海等具有琼海特色的主题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便利、细致的服务。


   琼海博鳌美雅村


  美雅村位于万泉河畔,全村有28户132人,土地面积120亩,其中水旱田面积68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和第三产业。

  2012年,美雅村在市、镇的大力支持下,投劳出资,积极配合,在着力整治脏、乱、差的基础上,为村民配备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并且在不破坏村里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

  在美雅村的改造中,根据田园穿村而过的特点,用古枯木、枯竹、瓦罐、珊瑚、石凳、老式农具等点缀村中景观小道,把田园景色与具有实用价值的休闲设施相结合。这些景观的改造使村民可以更小成本也更大胆地进行乡村旅游小项目的经营,从而达到改造的初衷。目前,美雅村已建成农家乐、乡村风情旅馆、国际青年旅舍、自行车营地等基本服务点,旅游业态设置及项目规划同步进入,使环境改造有了后期维护的保证,也让政府资金投入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莫叔旅馆,三嫂旅馆,与本地农户同吃同住,让游客在大俗大雅之间找到一份别样的情趣。穿过一片椰林,就到了每文美雅国际青年旅舍和自行车营地,外观五彩斑斓的青年旅舍,洋溢着扑面而来的青春活力,庭院里绿树成荫,石子铺就的小道纵横交错,最引人注意的则是由两辆废旧公共汽车改造而成的迷你酒吧和咖啡小站,给淳朴的乡村增添了时尚的气息。自行车营地为游客提供租赁自行车的服务,并可根据游客具体需要向游客推荐各具风情的游览线路,骑着自行车自在地穿行在田园风光之中,成为很多游客来到乡村公园游览的最佳选择。由8户村民集资成立的阿叔农家乐,则在不破坏槟榔树的基础上,把农家乐餐厅建在槟榔园之中,穿插种植在槟榔园空地上的一排排整齐的菜地更让游人心情格外舒畅,让游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欣赏田园美景,为农家乐增添了一番雅致。

  美雅村的公园式改造为本村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村民们在家门口赚钱,收入提高的同时有了更强的幸福感。

  

      琼海潭门南海风情小镇

  主要内容:走“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路子,以风情小镇建设作为琼海城镇化的支点、平台和主要纽带连结城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亮点: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潭门镇基本概况

  潭门镇距嘉积主城区20公里,面积89.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8公里,辖14个村委会(其中沿海村5个),22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3.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约3000多人。有海南东部唯一天然深水良港龙湾港,自然水深12米,可供建设万吨至20万吨级深水泊位200多个;有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一级渔港的潭门中心渔港。潭门镇经济发展以海洋捕捞、瓜菜种植、海淡水养殖及海产品加工为主,是冬种瓜菜销售集散地。潭门镇乡村民间文化活动较为活跃,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二、潭门南海风情小镇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海洋强省,琼海市以省委罗保铭书记到潭门宣讲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按照“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潭门镇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潭门镇打造成南海风情小镇和海洋强镇作为目标,加快推进潭门的发展。

  潭门南海风情小镇建设从2012年12月份开始,共投入资金1.2亿元,包括潭门大桥建设,潭门中心渔港扩建及港区景观建设,镇墟道路和风情化建设,生活设施完善等。镇墟风情化建设涉及635户,约2万平方米,在以渔乡建筑风格为主调的基础上,提炼出潭门千年古渔镇的耕海文化和本土文化,恰当地融入镇墟建筑中,形成渔乡风情的建筑风貌。潭门大桥建成后,从博鳌到潭门路途仅需10分钟,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大地促进两地的互动互补发展。

  潭门镇墟一期风情化建设完成以后,镇墟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2013年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潭门视察,更是让潭门人坚定了潭门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和竭力打造海洋强镇的信心和决心。蜕变之后的潭门引八方宾朋慕名齐至,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业、工艺品加工业等大放异彩,前来洽谈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临街铺面出现了“一铺难求”的局面。潭门镇墟铺面从原来的100多家迅速发展到465家,增长了4倍多;镇墟商业销售额从之前的每月800万元左右增长到1亿元,增加了10倍多;铺面月租金从之前的500元左右猛涨到6000元以上,增加近12倍;贝类工艺品商店从之前的不足30家发展到现在的310家,增长了10倍,占到镇墟铺面三分之二,其中有65家是从五金、日杂、修理等业态转产而来;工艺品商店纯收入由原来每月不足5000元左右增至现在的每月10万元左右;以加工贝类为主的九吉坡工业园区加工厂从原来的10余家增加至现在的100多家,每月总产值2亿多元;新开张的餐饮店有20多家。镇墟新增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有5000多人是原先在外地打工的本地人回流就业,外来打工人员6000多人。目前,潭门“海洋饮食一条街”、“海洋工艺品一条街”和“海洋风情游”等凸显渔业文化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三、潭门中心渔港

  潭门渔港位于海南省东部,渔港港池面积65万平米,可锚泊300吨以下渔船1000艘,既是西、南、中、东沙海域生产渔船的后勤保障基地,也是渔船避风良港,当有台风发生时,西沙附近的渔船能够在20个小时内回到潭门港口避险。潭门渔港于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中心级渔港建设项目,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文明渔港”。2013年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总书记视察了潭门渔港,并登上了琼琼海09045渔船,同渔民亲切交谈和合影。

  潭门渔港总投资1.56亿元,2006年开始扩建,目前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5亿元。港口扩建前,常年停泊在港内的渔船有300艘,且大多是吨位只有80吨左右的木船,从业人员约4300多人。港口扩建后,常年停泊渔船700余艘,包括省内其它市县甚至广东渔船;从业人员迅速扩展到近万人,除了本地的渔民外,还有来自省内的陵水、临高、三亚等市县的渔民,此外,来自湖南、湖北、贵州等的务工人员也加入到渔民队伍中,渔船的吨位也从80吨左右迅速扩展到350吨左右的铁制船。渔港的扩建,带动了潭门当地的餐饮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

  四、潭门赶海人家渔家乐情况

  潭门镇赶海人家渔家乐,是潭门南海风情小镇建设的重点项目,由琼海市满舱投资公司投资建设,采用“公司+农户”的开发经营模式。项目位于潭门村委会潭门埇(潭门中心渔港红卫桥东北侧),距潭门中心渔港红卫桥约200m。整个项目分为餐饮区、接待住宿区、农耕体验区及南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大主要功能区,以突出潭门南海风情的特色文化。建设内容包括餐饮大厅、接待住宿中心、漫步栈道、农耕体验区、休闲渔业旅游观光园、南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总用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项目概算投资9000万元。建成后可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