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挖“穷根” 现场开“药方”
陵水县领导带队夜宿农家,近距离精准扶贫
■ 本报记者 李科洲 程范淦
“你每亩一年收成1000元,对吧?我承包管理,每亩交3000元租金给你!”
“我愿意出5000元!每月还额外送来5升食用油和50斤米!”
“我有技术,有劳力,能管得好!”
“我一包3年!”
……
2月29日下午,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什坡村贫困户梁萍的家里,一场“爱心竞拍”正在进行。参与“竞拍”的是该村村委会主任王乙光和村民王海梅,“竞拍”的对象是梁萍的槟榔园。
引发这场竞拍的是县扶贫工作队进村对贫困户实地帮扶。前一天,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带着该县扶贫办、财政局、农委、房管局等部门负责人住到农家,计划花两天两夜的时间一一走访,为本号镇大里地区19户贫困户的“贫病”“诊脉”并现场“开药方”。梁萍家是他们走访的第十五户。
对这一户人,麦正华并不陌生。去年底,他就下来调查过。当时,看到他们家里还用着黑白电视机,麦正华心里很不好受,于是他带动王乙光一起两人各出1000多元,给梁萍捐助了一台全新的彩色电视机。
打开“贫困户精准帮扶调查表”,麦正华还是不由得皱紧了眉头:户主两个小儿患有先天性失明,家里田地少,两亩槟榔由于管理不善,收成微薄,年收入仅有2000元。
现场,麦正华征求意见后当即开“药方”:1.扶持10只羊苗;2.对梁萍一家每人每月由县财政补助100元;3.由镇里帮助梁萍送孩子到省里医院看病。
对于王乙光和王海梅的“竞拍”和承诺,本号镇常务副镇长王勋树在离开梁萍家时提醒他们:“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们镇里要检查监督的。”王乙光笑答:“请放心!”
一天下来,工作队一一走访了19户贫困户,制定出了危房改造、扶持种苗,帮助就业、富帮贫等可操作性强的扶贫措施。
夜宿农家,蹲点扶贫的成果不仅仅是这些。两天里,他们走访了农业基地、致富带头人,决定协调农信社货款帮扶一家养殖合作社,还决定在大里地区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绿橙和莲雾。
夜宿农家,发现了走马观花时难以发现的问题:有的村还没有自来水、有的村道还没有路灯、村民小孩上学难、村民看病难……
夜宿农家,拉近了干部与农民的距离。村民把女镇委书记叫作”镇姐“,把女副县长叫作”县姨“,把县委书记叫作”县大哥“。一声声亲热的称呼,就是对一片片真情的真切回应。
如何保证扶贫成果落实到19户人家?职能部门当场列出清单:制表对每户一一对照检查,筹措资金支持大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小学周转房建设方案、拉水管、装路灯……
如何让扶贫行动由当前到长远,由点到面推进?县镇村的干部们及村民代表坐到一起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城镇化、发展乡村旅游、全县贫困户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社会兜底保障、脱贫之后还要奔小康……麦正华提出了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发展教育、引进人才、生态补偿等十大扶贫措施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政绩考核倾斜等3项组织保证的思路。他还表示,全县四套班子领导接下来都要这样带队住进农家近距离帮扶。
清晨的大里,群山环抱,半轮月亮挂在天上,几颗星星闪烁在山顶。大里是那么安静,但它正在迎来一场变革……
(本报椰林3月2日电)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6年3月3日 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