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走读”的根本在于想“升迁”
中新网10月15日电 近日,在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被查处,所谓“走读干部”,是指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而是常常往家跑。对此,美国《侨报》日前发文评论称,官员“走读”是“末”,升迁潜规则才是“本”。
文章指出,“走读”原指在寄宿制学校中,部分学生由于特殊原因而选择回家住宿。中国官场上有一些基层官员“身在乡村、心在城里”,有些人甚至在工作时间内也常常跑回城市,这种官员被称为“走读官员”。在最近一次专项整治中,有6484名“走读官员”被查处,这也是中国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走读官员”问题。
文章称,官员“走读”最初是出于实际需要,比如近年出现的“大学生村官”中有很多人就因家住城里而不得不“走读”,但这些被查的“走读”官员却只“走”不“读”,对他们来说“基层工作经验”只是一种政治筹码,他们根本不想扎根基层,也不认真处理地方政务。
很多“走读”官员虽然不在基层踏实工作,但他们的“工作”其实并不少,之所以要经常往城里跑,实际上不全是为了回家享清福,“拉关系”、“跑项目”也是要务,与在基层默默工作相比,这些活动才是升官发财的“捷径”。
不过,文章也认为,“走读”现象并不止存在于基层,很多省市一级的官员也是“候鸟”,其栖息地则是大城市。这种现象和近些年一直被热议的“驻京办”现象源出一脉,根源都是所谓“跑部钱进”潜规则。
文章称,除“走读官员”外,官场也存在“圈子文化”、“餐桌腐败”,在这种潜规则下,官员的任命、提拔并不是根据对其品德、能力和业绩的综合考评,而是基于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以及上级好恶等原因。官员想要仕途通畅,就必须了解上级官员的喜好,有眼力,懂门道,获得挤进“小圈子”的资格。于是,工作业绩好坏也就显得无关痛痒,以至于出现了“该想的不用想、不该想的都得想”的“升官经”。
文章强调,这种升迁之道,不仅偏离正常轨道,还排斥外部监督,使官员在追求个人飞黄腾达的道路上有恃无恐。说到底,官员“走读”是“末”,升迁潜规则才是“本”。(钟海之)
相关报道:屯昌38名“走读”干部作出书面检查 被诫勉谈话
昌江点名道姓通报13名乡镇“走读”干部
海南省教育厅:走读小学生到校不早于7:40
重庆出台十不准 严禁干部培训用公款“走读吃请”
海南省清理吃空饷者259人 纠正走读干部411人
海南清理“吃空饷”234名 纠正“走读”干部364名
海南重点部署专项整治“吃空饷”和“干部走读”
海口市美兰区治理干部走读从“廉政食堂”抓起
有了新规定,“走读乡官”就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