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怎么管?老师该不该管自己的孩子?海南家长这样建议

04.01.2021  10:56

  “熊孩子”犯错,教师该管不该管,怎么管?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新规,教师们在高兴的同时又有些犯难,海南多数受访老师表示不清楚惩戒权的边界和限度,盼出台细则真正为教师“惩戒”撑腰。家长们多数支持规则,但希望能为教师实施惩戒戴上“紧箍咒”,不要让惩戒变为体罚

  现状:惩戒无标准,老师或“退避三舍”或过度处罚

  说起教育惩戒,海口初三学生小雅(化名)不禁向记者投诉起自己的班主任。“他常罚我们写检讨、深蹲、跑步,还罚男生抱着水桶上课。”小雅说,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老师常骂学生“你他X的”,不管是对男生还是女生,他都会如此谩骂。此外,若一个同学犯错,老师会罚全班学生静坐。

  海口小学三年学生小王则表示,语文老师常拿尺子打他们的手心,有一次还把一位同学的尺子打断了,非常可怕。

  采访中,记者发现,面都学生犯错,有部分老师及时采取处罚措施,除了《规定》中允许老师采用的措施,有些老师还采用了《规定》中禁用的7种方法。

  受访学生纷纷表示,支持老师实施惩戒,但希望老师不要谩骂、体罚学生,更不要因一人而罚全班。“我最受不了的是因为一个人犯错而罚全班学生。”小雅说,如此,其他无错的学生很无辜,而且会造成犯错学生成为全班学生的敌人。

  在一些老师为了管教好学生而采取严厉措施之时,另一些老师却主动远离“戒尺”,放弃惩戒学生的权力。

  “一些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家孩子脸皮薄,我们都舍不得罚’。”海口一重点中学吴老师表示,从教30多年的他深刻感受到这些年家长在管束孩子方面明显的态度变化。“现在的家长更溺爱孩子,护犊成为主力,孩子抗挫抗压能力更弱。”吴老师表示,如此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师出现了“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面对惩戒权“退避三舍”,一度形成“教育不应该有惩戒”的舆论氛围。

  海南华侨中学初中部德育处主任王应寿介绍,之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惩戒权,教育部通过法规的形式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将更利于学校管理,更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

  “教育的一个方面是规矩教育、责任教育,适当的惩戒也是让孩子承当责任的一种形式。”海口丁村小学副校长罗以江认为,孩子要成长就要接受社会的规训,要接受挫折,这是教育多面性的体现。他认为教育惩戒规则的出台一方面给了老师拿起“戒尺”的勇气,同时规范老师的惩戒行为。

  老师:惩戒权的边界和限度模糊,盼出台细则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利,更是老师的义务。”海南华侨中学徐永清老师表示,《规则》的出台让老师更有底气实施“惩戒”。

  徐永清表示,《规则》虽然对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做了规定,但是惩戒权的边界和限度相对模糊,或将掣肘老师真正实行惩戒权。“比如,规则对学生轻微违纪、较重违纪、严重违纪三种情况下老师可采取的惩戒措施进行规定,那么,轻微、较重、严重违纪怎么界定和区分,希望能有具体的标准。”徐永清同时表示,在具体处罚上,如增加额外教学、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等,这些惩戒的量怎么把握,老师们也不得而知。

  徐永清建议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或者案例标准供教师参考,以此真正为教师实施惩戒“撑腰”,否则很多老师因为把握不好度,害怕担责,宁愿放弃“惩戒权”。

  澄迈中学李老师表示,《规定》给予老师的很多惩戒权其实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多少震慑作用。“比如点名批评、写检讨、罚站,这些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没有太大作用。”李老师表示,诸如被暂停或限制参加集体活动、停课停学等措施震慑效果虽然很好,但这些处罚措施往往会引起家长质疑,甚至引起投诉。“我们希望惩戒学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同时得到家长的支持,这一方面需要家长相信学校,同时需要制度上更多的保障。”李老师表示。

  “其实在教学管理中,包括惩戒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家校沟通。”海口港湾小学德育处主任谭曲表示,“家校沟通至关重要,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没有自我意识,犯了错误必须要及时纠正。”她表示,相信只要老师和家长充分沟通,说清楚,家长会支持老师的惩戒工作。

  家长:支持教师行使惩戒权,但莫把惩戒变体罚

  老师该不该管自己的孩子?采访中,多数家长表示,若孩子犯错,支持老师实施惩戒,但家长们也希望能为老师实施惩戒戴上“紧箍咒”,莫把惩戒变体罚。

  海南华侨中学美丽沙分校家长唐女士表示,支持老师适当惩戒学生。“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孩子,孩子不守纪律、犯了错,如果老师不做惩戒,真的没法管。”唐女士表示,她无法接受老师打孩子,但是罚跑步、罚抄课文等可以接受。

  “我常对老师说,孩子犯错该打就打,您放心管教。”海口琼山三小家长张先生表示,虽然《规则》不允许老师打孩子,但他认为低年级适度的体罚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用尺子打孩子的手,一般不会伤害孩子,但对孩子的震慑作用还是很大的。”

  海口家长王女士有两个孩子,小的读小学四年级,大的读初一,她认为对孩子的惩戒要分情况对待,不可一概而论。“大的读初中了,脸皮很薄,罚站等措施会让她很没面子,对于小孩子采用罚站的方式处罚往往效果较好。”王女士认为,老师要因材施教,同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性格不同,也要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在给予老师惩戒权的同时,一定要为老师实施惩戒划条红线,尤其不能辱骂、过度体罚学生。”王女士说。

  专家:教育惩戒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

  “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海口景山学校专职心理老师易康秀表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提倡赏识教育尊重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惩戒。

  “有效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但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她表示,惩戒应该是教师以爱为基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以科学手段为载体,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实施的,以便让学生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

  “教育惩戒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合力才能做好。”易康秀认为。

  她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递知识的层面,应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再次,教师要常怀仁爱之心,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教师应多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不要把惩戒当成情绪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最后,教师在惩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惩”。

  “家长要相信学校、相信老师,支持老师惩戒孩子的适当行为。”易康秀表示,当然,若孩子的身心健康等遭受侵害,家长也要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正当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