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孩子安心高考 海口一癌症母亲撒了半年“谎”
原标题:癌症母亲撒了半年“谎”:
“妈妈没病,妈妈挺好”
“绿豆汤妈妈”。南国都市报记者姚传伟摄
一位母亲,带病来到考点,却要躲着儿子的目光;一位父亲,凌晨5点煲粥,为女儿提供后勤服务;一对父母,把逃考的女儿找回,希望她参加高考……热切的眼神,焦急的守望,无言的泪水。每年6月,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高考,不仅是孩子的高考,也是一个中国家庭的高考。短短的3天,大部分高考家庭在平静中度过,但也有一些高考家庭,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故事。
病困之考
“绿豆汤妈妈”怕儿子担心偷偷手术
让道高考的,不仅仅是车辆,有时候,甚至是父母的病情。
6月7日下午,海口一中高中部考点外,“绿豆汤妈妈”李香又和她的伙伴来送绿豆汤了。与往年不同的是,考完试的考生潮涌而出时,她都要躲起来。她担心儿子李明就在出校门的考生中,担心李明看到自己在烈日下。
由于李明的父亲早逝,十多年来,李香与李明相依为命。母子之间,情深似海。去年12月,李香被查出患肺癌,她本想瞒住李明,但她失败了。
“我不希望影响他的学习。”去年12月,在儿子得知自己的病情前,李香跟记者说,“他明年就要高考了,我希望他能安心复习,高考,考上他理想中的学校。”
李明从同学那里得知了母亲患病的消息,急匆匆地给李香打电话。李香试图掩饰病情,说没事,只是生了小病。“要是万一有事怎么办?”李明哭了,说要休学回家照顾母亲。“你现在已经18岁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妈妈没病,妈妈挺好。真的没事,现在妈妈正在和人逛街呢。”李香把电话递给一位朋友,让朋友帮忙圆谎。
5月12日,李香瞒着朋友,瞒着儿子,偷偷去医院做了一个甲瘤手术。手术前,她特地让李明住校学习。5月17日晚,李明来了电话。结果,李香术后沙哑的声音,让李明生了疑。李明拦了一辆电动车花15元赶回家,一进门,便看到了脖子缠着纱布的李香。
李明抱着李香。这对母子,相拥而泣。
“我是你儿子,你住院手术怎么不告诉我?”李明责怪母亲。
6月6日中午,李香买了排骨和莲子,给李明煲了汤。因为家里穷,过去很少买排骨煲汤,李明喝不惯,不想喝。“你喝了让妈妈高兴一下。”李香这样说,李明才喝了几口。
下午5点35分左右,准备返校的李明叮嘱母亲:不能到太阳下发绿豆汤了。
李明离开后10分钟,天下雨了。李香担心李明被雨淋,连忙拨打李明的电话号码,没通。给李明的手机发了信息,也没回。李香焦急的很,一个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
第二天早上7点52分,李香才收到了李明的短信:“妈,我没被雨淋”。
李香放下了心,出了门,偷偷在学校门口送绿豆汤。考前,李香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妈妈,我想听一下你的声音。”李明在电话的那边说。
奔波之考
从昌江赶到海口见证孩子重要时刻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无论多远。为了能见证孩子的高考,家住昌江的王素梅一个月前便开始订酒店。
王素梅的女儿就读于国兴中学,从昌江民族中学被选拔到国兴中学,这曾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穷的喜悦。
3年前,女儿跟随学校老师搭乘班车到海口参加考试。王素梅记得,当时女儿还小,从未离开过昌江。王素梅想陪孩子,可孩子不让。这成了王素梅一大遗憾,女儿人生重要的一个节点,自己未能参加。
这一次高考,王素梅不想错过。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王素梅便在电话里跟女儿沟通,“高考一个人,可以吗?要不要我去?我去也不管你,就是陪陪你,一起聊天。”女儿磨叽了好一会儿,最终答应了。当晚,王素梅让丈夫在网上预定了一家酒店。
不过,同样是昌江的钟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钟梅的女儿也在国兴中学读书,当跟女儿沟通的时候,女儿拒绝了,“她说你们过来太麻烦了,太奔波。”钟梅听着这话情绪复杂,“女儿懂事了,开始替我着想了。”最后,钟梅还是跟女儿商定,“可以过去,但只能远远看着。”
6月6日,王素梅从昌江出发。下午4点赶到海口,还未来得及休息,就去学校接女儿,两人去海南中学初中部考点看考场。
在那,王素梅见到了钟梅。钟梅一个人在考场里转悠。钟梅说:“女儿在学校,不能打扰她学习。我来替她看看考场。”
其实,钟梅并不知道女儿的准考证号,只是瞎转悠,“看看,想想女儿明天就要在这里考试,心里也踏实。”
就这样,每科目考试期间,这两个同样来自昌江的母亲都守在考场外,看着自己的女儿进考场,然后出考场。女儿脸上一个细微的表情都牵动母亲的情绪。
6月9日高考结束,记者再次见到王素梅,她说:“女儿晚上有毕业晚宴,明天还有毕业典礼。高考完了,就让她自己玩吧。”王素梅看着女儿离去的校车,一脸笑容,“女儿这下长大了,可以上大学了……”
当天下午,王素梅和钟梅一起乘车赶回昌江。
未来之考
每月存八成收入备好孩子读书买房钱
高考结束了,但父母们的考试,并没有因此结束。
皮肤黝黑的王萍坐在家长群里。“我1987年参加高考,没考上,要是考上了,不知道今天的命运会怎样啊。”这几天,王萍停掉了手中的工作,在海南中学高中部附近宾馆开了一间房,陪考。“其实我也知道来不来都一样,但总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不来,心里不安。”
曾经历高考失败的王萍,如今将所有的宝押在儿子身上。“我和老公百分之八十的收入,都是为这个孩子准备的,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是日常家用。”王萍说,儿子高中在海政学校,每个月生活费就要一千五,“只要他说要钱,我们没有不给的。”
王萍只是怕孩子拿钱去谈恋爱。所以专门查过孩子的手机,打出孩子的通讯记录。“经我研究,一般谈恋爱的,会给一个号码打很多电话,他没有。”王萍放了心。
王萍和丈夫做点生意,月入七八千,但他们还住在20多年前分的宿舍里。“钱都给儿子存着,四年大学,起码十五万,之后还得给他买房子。”王萍担心的是,房子的价格逐年上涨,钱越来越“小”,“目前存的钱,不知道还够不够买一套房子。”
“我儿子现在还很不独立,这可能是我的原因导致的。”王萍自责道,从小到大,儿子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操心包办的,导致孩子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每次孩子回到家里,跟她说的一句话是:“我在学校已经这么累了,回家该休息了。”
“这辈子,为他生为他死,这是做父母的命。”王萍说得有些沉重。
曾蒙是来为自己的女儿陪考的。但他在操心女儿高考的同时,还要操心正读高一的儿子。他正琢磨着为高一的这个儿子找一个房子,跟儿子一起住,照顾儿子备考高考。
在半个月前,曾蒙的儿子与下铺的同学打了一架,被勒令停学一周。“如果再犯一次,就要退学了。”曾蒙于是决定开始他的马拉松陪考,直到儿子毕业。“要操的心,还多着呢。”曾蒙若说。(文中除李香外,均为化名)
本版稿件由南国都市报记者杨金运敖坤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