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海口烈士陵园里听革命先辈讲诉红色故事

01.10.2014  11:16

      9月30日,海口市金牛岭烈士陵园,各界群众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本报记者张茂摄

      9月30日,海口市金牛岭烈士陵园,老人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本报记者王凯摄

      今天(30日),在海口市金牛岭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我们的眼眶总是温润潮湿,泪水不经意就会滑下来。革命先烈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无畏,让我们感动、钦佩,那些从四面八方自发前来参加公祭仪式的人们,同样触动了我们心底的那一片柔软。

      “有生之年,再看一眼老战友”

      从入口处到纪念碑和烈士墓,要爬一段长长的阶梯。顶着烈日,90岁的老兵朱重华在儿子的搀扶下走走歇歇,慢慢向上爬,尽管有些吃力,但老人没有喊一句累。“我专门从吉林过来看老战友,一定要亲自为他们鞠个躬,献朵花。”朱老说。

      朱重华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的炮兵,参加过解放海南战争并在陵水驻军,1955年转业回到长春。这次来琼是他时隔59年,再次踏上他和战友洒过热血的土地。

      “回海南找老战友叙叙旧,扫扫墓,一直是父亲的心愿,以前交通不方便,加上父亲负伤后腰不太好,所以这么多年没有实现。”陪同父亲来的儿子朱超告诉记者,为了这个目标,年事已高的父亲一直坚持锻炼,今年在得知9月30日被设立为全国烈士纪念日后,父亲的愿望更加强烈,最后终于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成行。

      在儿子的陪同下,朱重华先在长春和沈阳为战友扫了墓,随后乘坐飞机来到海南。他对记者说,他年纪大了,就想在有生之年再看一眼这些健在的、不在的老战友。再回海南,是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海南变化很大,很美!遗憾的是好多战友没有活着看到这一天。”朱老的眼中闪烁着泪花。

      “我为英雄辈出的家乡自豪”

      在公祭的人群之外,独自站着一位老人。他叫陈运芳,今年81岁,从报纸上得知今天要在这里举行公祭,他一个人从乐东黄流老家坐了5个小时的车来到海口。

      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开始后,这位瘦小的老人捂着眼,热泪长流。仪式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他仍默默地走向陵园,走到写满烈士姓名的纪念墙跟前。

      “这里有400多名乐东同乡。”陈运芳指着纪念墙念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陈垂斌、高人星、高人利,他们还是我的同村人,我听过很多他们的事迹。”对革命英雄辈出的家乡,陈运芳充满了自豪。

      从小对烈士事迹耳濡目染的陈运芳,1956年参了军,1972年退伍。这么多年,只要到海口了,他雷打不动要来金牛岭为烈士扫墓,有时还会带上儿子和孙子一起,次数多得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显然,这一次扫墓对陈运芳来说格外特殊。“今天有这么多人来看望烈士,我太高兴了。没有这些烈士,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本,要永远记住他们。”朴素的话语流露出老人真诚的心愿。

      “爸,今天有好多人来看你们”

      烈士陵园里,安眠着许多英雄。在烈士黄关德的墓前,一个面庞黝黑的中年汉子一边忙着摆放蛋糕、饮料、相框,一边对着陵墓说:“爸,儿子来看你了,今天有好多人来看你们!”

      待汉子一回头,看到的是一张汗水和泪水齐流,眼睛通红的脸,我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掉了下来。

      “这里埋的是我的父亲,他本名不叫黄关德,而是叫林学会。他去世的时候,我才两岁。”这个叫林叶波的男人对记者讲述了他爸爸的故事。

      林学会的父亲林棋德是琼崖纵队的地下党员,因为叛徒出卖,1940年牺牲。那时年幼的林学会也被关进了牢中,即将被枪杀。“我爸爸最后被爷爷的战友救出来,为了避人耳目,随了奶奶的姓。他11岁就参军当了一名勤务兵,这个名字就是首长取的。”林叶波说,父亲参加了解放海南战争,在枪林弹雨中幸存,1962年因公牺牲。

      “这么多人来看望、纪念烈士,作为一名烈属我很高兴,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也会欣慰。”林叶波说。

      65年风雨磨砺,炮火硝烟散去。怀念永在,英雄未远,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仍需保存那份不能忘却的纪念,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永远耸立的价值标杆!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