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析明清时代南海疍民的身份转变

03.06.2014  00:05

  中新网三亚6月2日电 (记者 王辛莉)在6月2日进行的首届三亚疍家文化论坛上,海南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海南大学副研究员张朔人解析明清时代南海疍民的社会身份重构,揭示南海疍民“贱民”身份的转变历程。

  疍民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族群。疍又称蛋、蜑等。疍民的起源已无可考。他们以舟为室、以海为路、以渔为业。疍民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区域。

  张朔人以琼州海峡为分界,分析疍民身份转型。通过研究大量的明清史料,他认为,明清交替之际,南海疍民为摆脱自身的“贱民”命运,以不同方式进行身份重构。琼州海峡北部(简称海北)以上水域的疍民多采取武力方式,而南部地区(海南)疍民多以诉讼方式进行。因为所采取的方式不同,使得南海疍民这一群体在国家政策、地方习俗等方面产生明显 的分化。海北疍民的“贱民”身份日益固化,海南疍民则向“编户齐民”(即有国家户籍)的方向发展。

  张朔人介绍,自明太祖“设立蛋户、渔户、教坊等名色,禁锢敌国大臣之子孙妻女,不与齐民齿”的规定之后,疍民群体随之进入社会最底层。因历史的惯性,即便在王朝鼎革之际,其“贱民”身份也难以摆脱。但是,因为所处地域不同,疍民身份产生明显差异。

  明代,海上不靖,倭寇、海盗日益猖獗,疍民的海上生活遭到强烈冲击而生计日蹙。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这一群体开始裂变,其中部分人助纣为虐,走到官府的对立面。

  晚明时期,海北频频发生疍民为改变身份而诉诸武力的事件。比如官方“珠池之禁”,严重影响到采集珍珠疍民的生产和生活,致使发生苏观升、周才雄之乱,后经官府出动官兵围剿才得以平息。史载还有梁本豪勾结倭寇危害东粤等事件。

  张朔人表示,晚明海北疍民使乱给周边地区带来极大的破坏。明朝的二次军事征剿,给疍民的教训也十分惨痛。一是被武力镇压的疍民,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重操旧业,缴税纳课;二是岸上居民对其有所戒备。

  到清代雍正、乾隆两朝,海北疍民社会身份发生较大变化。疍民彻底沦为“贱民”身份,且逐步固化。这一情况,到20世纪20年代才有所改变。

  与海北疍民通过武力来改变“贱民”身份的做法不同,海南疍民多以诉讼的方式来处理其与官府、岸上居民等纷争。诉讼成为其维权的常态手段。

  史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儋州发生疍民诉讼案。而清朝早期的崖州疍民间的海面纷争、清光绪年间琼山县疍民内部纷争等也均以诉讼处理。

  因此,明清时期海南疍民的身份呈现向上流动趋势。“民蛋籍”、“庠士”(即可以上学)等全新现象不时涌现,并逐步向“编户齐民”方向发展。社会习俗对海南疍民广泛认同,“疍民”仅是其职业代称。

  张朔人称,上述现象表明,在海南这一移民社会中,社会阶层的划定,同内地的刚性结构相比,显现出较大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