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学者以《更路簿》探究中国渔民南海开发史

17.06.2014  20:43

  中新社海口6月17日电 (记者 王辛莉)记者17日获悉,海南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海南大学副研究员张朔人博士课题组主持的“《更路簿》历史研究”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课题组将用跨学科的方法,系统综合研究《更路簿》,探究海南渔民自发开发南海的历史。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6月16日公布结果。《更路簿》历史研究课题为期4年。

  《更路簿》即南海航道更路经,又名更路经、更路传,是海南渔民自古以来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是一种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及手绘的航海地图,为证明西沙和南沙群岛自古属中国领土提供了有力证据。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据张朔人介绍,该课题将围绕《更路簿》为何会在海南产生,其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南海诸岛命名,海南渔民季节性移民潮的形成,渔民生产生活,明清时期海外交流等方面展开研究。该课题将用跨学科的“科际整合”,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海洋学、地理学、语言学、民俗学、人口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研究海南渔民的南海开发历史。

  他表示,将以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相结合,对《更路簿》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南海诸岛及海域的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揭示其文献价值和法理依据。同时运用比较史学方法,将海南渔民所使用的技术、航海知识等与同期南海周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

  作为该课题的主持人,张朔人透露将关注美、日、越、菲等国相关研究成果,并加强与台湾学者的合作研究。

  张朔人表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更路簿》的形成时间、地名研究等取得诸多成就。在当前形势下,其文物价值、学术价值、维护南海主权价值仍然凸显。

  他称,《更路簿》是海南渔民祖祖辈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南海作业指南,是海南渔民集体智慧结晶,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同时,现存各抄本中记录国内航线,对南海诸岛生物、气象、地形地貌等方面研究提供资料支持。国外涉及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100多处地方的航行针位,为研究中国的海外交通史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渔民命名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渔民对南海诸岛的开发和利用。此外,《更路簿》中经济、民俗等内容有待进一步挖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