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互相攀比:嘉宾行政级别和“官气财气”成标准
新华社长春10月4日新媒体专电:连出席婚礼嘉宾的级别都要攀比——数数婚礼上的那些“官气”“财气”
“十一”小长假,正是结婚进行时。几天时间相信已有不少朋友红包送到“手抽筋”。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婚礼现场成了互相攀比的“新项目”,比排场、拼花销……就连参会嘉宾的行政级别,都成了衡量婚礼是否“有面”的标准,“官气”“财气”十足的婚宴,让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你方唱罢我登场 婚宴衡量标准多
“婚宴一辈子就一次,多花点也应该。”在山西省大同市一家银行工作的小刘说,即将在十月份举行婚礼的他因为准备得晚,没有订到“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好饭店”,“周边不少人都选择在豪华的、有大厅的饭店订宴席,咱也不能太差不是?”
即便抱着“不差钱”的心理,小刘还是对婚礼消费感到吃惊。“迎亲车队用奔驰的话一天五百,十台就得五千。”小刘说,“贵也没招儿,毕竟以前朋友婚礼头车是保时捷啊。”
在江苏某市工作的小曲刚忙完自己的婚礼,虽然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和妻子领证,但婚礼的排场仍然没有丝毫降低。“周边同学、朋友结婚档次一个比一个高。”
你的婚宴在希尔顿办,我怎么着也得在香格里拉、威斯汀;你婚车用劳斯莱斯,我用奔驰就太丢面儿;你家婚宴酒水是五粮液,我用平价酒显得太低端……甚至连喜糖盒的包装质地也成了婚礼是否“牛”的标准。繁杂的衡量标准让和小曲一样的新人“痛并快乐着”,“预算一再超支,咬咬牙还是顶住吧。”
不仅如此,婚庆酒店宴席难吃、饭菜量少似乎成了“业内共识”。在一些城市,宴会厅大小、装潢豪华程度、音响舞美条件成了宴席卖点。酒店拿准了顾客讲排场的心理,同样一桌饭菜,豪华大厅比小厅、中厅价格贵不少。
一位从事婚庆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是抓住了新人们“怕跌面儿”“讲排场”的心理,在不少婚庆订单中会尽量给消费者推荐档次高的服务,面对“有头有脸”的消费者更甚。
婚礼仪式“官气十足” 行政级别成评判标准
俗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当婚车、宴席、酒水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婚礼元素比拼穷尽之后,“婚礼争霸赛”转入新层次:证婚人以及邀请嘉宾的职务和行政级别。
小曲家境不错,父母从政,妻子家里经商。两人婚礼上的证婚人,是曲父请来的一位副部级的远房亲戚,还邀请了一些政府官员作为婚礼嘉宾,现场一下子“蓬荜生辉”。而负责婚宴全部费用,甚至包括伴郎、伴娘红包的女方家里,因为请不到大领导,觉得有些丢脸,“闹了点小意见”。“这似乎成了潜规则,因为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请到‘大领导’证婚。”小曲说。
小曲的经历不算特殊,记者曾参加过一位同学婚礼,婚宴现场“官气十足”,当地一些主要领导依次上台讲话,一位政协领导还当场题写书法作品以示祝贺。在不少人看来,婚礼嘉宾的“行政级别”,显示的是双方家庭的实力。
一年前考入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许庚英正在筹备自己的婚宴,除了饭店婚宴的高价格,更让他发愁的是请不来合适的证婚人。“我刚参加一同学的婚礼,办得风风光光,尤其是同学在某部委当副局级干部的叔叔当证婚人,真体面!我家是农村的,凭自己努力考进北京的事业单位已经很不容易,婚礼的婚宴花很多钱不说,上哪儿去请大领导当证婚人,都不好意思邀请同学。”
天津某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多次主持婚礼的刘卓告诉记者,现在的婚宴持续时间一般不长,最关键的环节是证婚人讲话。因为证婚人一般都是双方家庭亲属、好友中职务、行政级别较高的人,领导的级别和讲话,有时甚至超过了双方父母讲话的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各地婚礼习俗各有不同,但婚礼上的“官气”“攀比”现象较为普遍,档次越高、排场越大的婚宴,越容易被人“称道”,级别越高、职权越大的领导证婚人,越受婚礼的青睐。
表面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内里“打肿脸充胖子”苦不堪言,婚礼行政级别、派头场面攀比让许多新人“有苦说不出”。“说实在的,还是一些人心里的‘官本位’‘好面子’思想作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风气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就很困难。”田丰说,“大家都觉得累,大家都觉得浪费,大家也都觉得这么办没有必要,可还是被风气‘绑架’。”
“风气的改变要一步一步来,应该用倡议和示范逐步转变婚礼上的歪风。”田丰说。不少专家也持有相同观点,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应当通过媒体广泛倡议,让民众形成节俭办婚礼的意识。
值得注意的事,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不少地方出台、细化了领导干部家属婚宴操办规模的规定以及对官员参加婚宴的限制。这一方面压制了婚礼“行政化”“比级别”的不正之风,也给不少官员减轻了随礼、出席的负担。“让婚庆这一喜事回归本源,关键还要‘官本位’‘钱本位’思想的转变。”田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