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琼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海南省委主委连介德:加大水下文物保护 传承弘扬蓝色文明
再过两天,又到了连介德一年中的重要日子:参加全国两会。“作为住琼全国政协委员,我会一如既往地为海南发声。”连介德向记者透露,今年将提交3份提案,目前提案撰写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连介德是台盟海南省委主委。他说,今年自己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是水下文物保护。据海南省文体厅的统计,海南省目前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但连介德了解到,因为种种原因,文物被盗毁情况严重。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与保障国家海洋权益息息相关,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刻不容缓。”连介德告诉记者,考古人员在浪花礁发现许多带有人工痕迹的深坑,这是盗捞者留下的,对水下遗址造成致命性毁坏。“而且,由于管理经费缺乏,协调机制差,管理实力难以到达,许多地理位置偏远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处于一种‘真空状态’”。
连介德同时指出,执法力度不足也给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挑战。文物执法主体是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文物部门缺乏海上执法能力,没有必备的船只和设备,只能联合边防、渔政等海上力量。“这种‘多头’管理分散了文物保护的力量,同时削弱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如何保护我国水下文化遗产?在连介德看来,首先要摸清基础信息,探明和掌握环境条件和基本特点,建立档案馆和数据库。“建立水下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是文物调查、考古研究、保护管理、社会利用的必要手段,不仅满足学术研究、社会利用的需求,更能满足现场防盗监控需求。”
“我请教了很多专家,对于水下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原址保护。”连介德说,例如,可以借鉴欧美的“沉船公园”和“海底墓园”做法,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记者 金昌波)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水下博物馆等方式,加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加快建设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包括南海博物馆、西沙水下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依据考古发现及历史记载恢复遗址原貌,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同时开展保护利用,逼真再现当时岛上先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并通过博物馆展览、出版物、网络、传媒、社区专题活动、体验潜水等多种方式,提供公共教育与欣赏机会,让水下文化遗产成为各个群体的共同记忆,并作为蓝色文明的一部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连介德说。
(本报海口2月2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