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邮政金融安全检查工作
林斌
安全检查,是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做好邮政金融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邮政金融安全防范的检查工作,主要包括营业场所安全防范、金库安全防范与值守、押钞护卫、枪支弹药管理等内容。通过检查,可以达到相互沟通,增强防范能力,交流经验,推动安全工作,促进安全生产的效果。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导致一些邮政金融单位安全检查工作效果不够明显,出现了只查不改、不落实,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等现象,使安全检查失去了真正意义,以至给安全工作留下隐患,起不到督促、指导、警示作用。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邮政金融安全防范检查工作,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体会。
一、明确目的,摆正安全检查的重要位置
安全检查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及时发现隐患,最终消除不安全因素。所以必须摆正安全检查的位置,一切检查工作都必须围绕消除隐患这个中心积极开展,不能将检查和整改孤立对待,因检查而检查、被动麻木检查以及为处罚而检查等方式都不可取。所谓消除隐患,不是简单的头疼治头、胳膊疼治胳膊式的表面整改,还应取得普遍整改的效果。如发现被检查单位所辖的某个网点的灭火器失效、不遵守外来人员进出现金柜台制度等隐患,整改的效果不应局限于这个网点隐患的整改,其最终结果应该是被检查单位所辖的所有网点的类似隐患得到整改。
二、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检查能力
“能不能查出问题,是水平问题”。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高低,决定着检查的效果;检查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对提高检查人员的检查能力及促进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如随着邮储银行成立,为了适应公安、银监、消防等职能监管机构监管的新要求,从集团公司、省公司至市县邮政局,出台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熟悉、掌握这些基本制度,才能够保证检查人员在检查中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避免检查人员因不懂或含糊不清得出错误的检查结果,从而遭到质疑而降低检查的权威性以及影响检查效果。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努力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是通过自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检查水平。检查人员要在平时工作中,不断适应检查工作的要求,加强自我学习,及时更新检查所要掌握的知识,并在检查工作中进行实践。学习内容包括最新出台的或仍在执行的各种行政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通知等,如学习相关政府部门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办法》、《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等;集团公司下发的《邮政金融资金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邮政金融资金案件责任查究规定》、《邮政金融资金安全检查规定(试行)》等文件;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的具体安全管理制度。二是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业务培训班,提高检查人员的能力,如组织参加集团公司以及本省各级安全保卫干部培训班等形式。三是组织开展互相学习、检查工作。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相关人员赴外省进行学习、检查,同时组织好省内各单位的交叉检查工作。
三、讲究方法,确保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正确的检查方法,对检查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是规范检查内容及检查标准。在开展一项安全检查之前,必须有思路、有计划,重点检查范围,重点查什么,应该先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检查者设计、制定相应的检查表格(具体可参照2010年集团公司下发的《安全防范检查记录表》),将检查的每一项内容列入其中,列出检查的标准,并事前进行部署,让检查者熟悉检查内容,同时,要求被检查单位先进行自查。这样避免检查的随意性以及检查中出现漏检现象;被检查单位也可从这些表格中了解检查的重点以及对照查找存在的隐患,提前整改隐患。另一方面是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检查的方式可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全面检查、夜间抽查、季节性检查和突击性检查、回访检查等。要想深入地开展检查工作,确保真正了解被检查单位的实际情况,必须灵活地利用各种手段。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常用几种检查方法:一是基础台账检查法,即通过正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储蓄网点、中心金库、押运钞等部位或生产环节所建立起来的安全基础台账进行检查,注意是否按照检查频次填写,是否存在他人代填、提前填写或未填写(可视为未做相关的工作,如值班日志)的现象。二是电视监控资料调阅法,因电视监控在储蓄网点、中心金库的使用比较普及,且比较直观,所以比较有效。通过此种方法,可了解金融护卫人员的运钞情况(包括站位、佩带护具、押运人数);储蓄网点执行外来人员出入现金柜台制度、联动防尾随门开启制度、ATM自助机具加钞制度等情况;了解中心金库“四双”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密码的使用情况;通过远程监控,还能够及时掌握中心金库、金融营业网点等重要部位的异动情况,第一时间给予处置。三是夜间抽查。即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夜间电话抽查及夜间现场实地检查的方法开展检查。此方法主要针对夜间存放过夜现金农村网点的值班情况的检查,实地夜间检查也可检查到现金、凭条是否入库(柜)保管等业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四是回访检查。即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采取“反复查,查反复”的方式,确保问题得到整改,且不容易再次犯规。如外省某县邮政局,2008年国庆前夕发现某农村储蓄网点存在夜间值守脱岗现象,在国庆期间,该局检查人员先后2次对该储蓄网点进行了检查,2次都发现存在脱岗现象,在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后,几年来未发现此类现象。检查方法有多种多样,只有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注重效果,落实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
检查的结果,并不在于发现多少隐患,而要着眼于解决消除隐患。而确保隐患得到整改,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具有完善的奖惩规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制定明确的奖惩考核制度是隐患得到整改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将责任与利益挂钩,才能调动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隐患的热情。如我省邮政前些年根据原国家邮政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海南省邮政储汇资金安全管理责任查究规定》,该《规定》明确了从省局领导到基层职工在储汇资金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明确了所有查究人员罚款的具体数额;将市县局储蓄营业员、守库员、押钞经警等重要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违规行为进行分解,明确了违反每一条规定将受到的处罚;将相关管理人员、分管领导直至市县邮政局一把手的责任进行连锁,加大责任查究力度;要求市县局建立健全重大安全隐患立案、销案制度,避免发生案件、重大事故责任推脱。此后,集团公司根据邮储银行分业经营的需要,相继出台了“三个规定”,从邮政金融资金安全监督管理、安全检查规定、案件责任追究等三个方面明确了邮银双方各级领导、部门以及具体到各个岗位在邮政金融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及违规受到的相应责任追究,这需要各级邮政金融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细化。虽然在邮政金融安全工作中需要明确的职责划分及严格的奖惩办法,但处罚不是目的,只有不使用处罚手段而使安全防范制度得到自觉遵守、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改,方为上策。二是要讲究方法促进整改。即对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开展工作,又要讲究工作方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讲明隐患的危害和后果(注意利用典型事例进行警示,提高责任人的思想认识),与被检查单位或人员共同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或建议(让人觉得你确实是帮助被检查单位、为当事人着想);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要下发隐患通知书,责成被检查单位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并由检查单位根据整改时限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做到有一件立一件,改一件销一件,使整改工作形成有效的闭环式管理(具体要求可参考集团公司《关于统一邮政检查文书的通知》);对那些存在隐患又不按期整改的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罚,运用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促其整改;另外,对一时无法整改的安全隐患,在隐患未消除前,应该要求责任单位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安全。
五、总结经验,扩大检查工作的实际成果
近年来,从集团公司到各省邮政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专项检查活动,并开展跨省、跨地区的交叉检查,都为检查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取经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防范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拿来主义”的作用,将其进行总结推广,不仅能提高一个单位检查人员的综合能力,还能够促进本单位安全隐患的整改,甚至能够迅速提升本单位的整体防范能力。前些年,笔者有幸参加集团公司检查组对广东省邮政的检查工作,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检查能力,还学到了好的经验。之后,我省邮政借鉴广东省邮政的设计方案,利用主机、终端分离,主机室布控设防的方式,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解决了中心金库电视监控存储资料安全与兼顾值守人员监控周围环境这个悬而未决的安全隐患。
邮政金融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它需要我们全方位的抓好、抓实,邮政金融安全防范检查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灵活的运用,就一定能够通过安全检查,深化管理、预防事故,促进邮政金融各项事业健康地发展。(作者单位:省公司安保部)